廖岷:在放弃中学会把握机遇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头,发丝倔强地根根竖起,一副黑丝边眼镜,眸子明亮而有神。年近40的廖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7月28日下午,北京金融大街甲15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大楼。廖岷坐在位于17层的办公室里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说话声音轻柔,但非常清晰,略带些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里偶尔夹杂着几句英文。他坦陈:“我是在放弃中学会了把握机遇。”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着呢”
  
  汶川地震刚发生的时候,廖岷非常紧张。“我出生在四川阿坝的小金县两河口,曾在那儿生活了10多年,我对那里的大山、流水、老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5月12日,我挨个儿给在四川的几十个同学和朋友打电话,所幸他们都还好。”
  


  “1950年代,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父亲被打成右派,从原籍江西南昌‘发配’到四川阿坝,并在这里安了家。”廖岷便出生在那里。“阿坝在川西北,四周都是大山。儿时的我从来没走出过大山,一直很向往大山外的世界。我也吃过很多苦,砍柴、挑水、采中药什么都干过。所以直到现在,无论工作有多苦、多累我都能扛得下来。”廖岷常对同事们说:“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着呢!”
  后来,父母终于得以平反,还落实了政策,重新回到了江西。廖岷当时正读初一,也随父母回到了江西,转到南昌北郊新琪周蚕桑场中学就读。
  廖岷记得他回到江西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只得了43分。那是他生平考试所得的最低分数。“以前在四川读书的时候,我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知耻而后勇。也是从小的磨练使得他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服输和放弃,于是,他开始奋起直追。两年后,他如愿考进了江西省著名的省重点南昌二中。又三年,考上北京大学。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是一段真正的象牙塔生活。那时的人们思想都很单纯,学校里也没有现在这么浮躁,老先生们都穿着布鞋,学生们也没有什么就业压力,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天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宿舍中间穿梭,四点一线,走路都不带拐弯儿的。”廖岷一谈起大学时代,脸上便不自觉地挂着微笑。
  最值得记忆的,是北大晚上的讲座特别多,廖岷没事儿就跑去听。除了经济学的讲座,哲学、历史,甚至物理的讲座他也去听。有时候讲座太多了听不过来,他就和室友商量一人听一场,然后晚上就寝前再“卧谈交流”,这样一晚上就等于听了好几场。
  每年暑假,廖岷基本上都不回家,就在学校里看书,或者为外国访问学者做研究助手。“当时北大的住宿条件并不好,风扇都没有,更别提空调了,但那时北京的夏天很凉快,假期里校园很安静,那种环境里的学习,心里特舒服。”
  1990年,廖岷从北大毕业。由于当年北京各大部委都不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也不能考研究生,廖岷千辛万苦,找到了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市第四毛纺厂,拟担任厂里的团委书记。正当廖岷要去上任时,教委又通知他被保送北大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于是,他放弃了工作,重新回到校园。
  
  “有的工作的学习曲线比读书的更陡峭”
  
  1993年春天,廖岷硕士研究生还没毕业,就被直接保送读博士研究生。“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我说不定会成为一名经济学研究人员。”然而,命运之神却在这时又给了他另外一种选择。
  当年4月,正是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期。已没有了就业压力的廖岷到中国人民银行去找一位同学。在办公室等候同学的空档儿,一名工作人员奉处长之命过来和他聊天,全英文,廖岷对答如流。
  末了,这位处长问他,我们是负责管理外汇资产的,你的英文不错,愿意来这里工作吗?”廖岷一下子怔住了,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参加了一场面试!
  去,还是不去?对廖岷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央行的待遇自不必说,国际司还是一个特别能锻炼人的部门,这不免令学了多年经济学的廖岷非常动心。但是,当时他已经被保送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纯元教授也对他特别看重,准备把他当作学术带头人来培养。“如果放弃读博,自己有点儿难以向导师开口。”
  那一晚,廖岷失眠了,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第二天下午,主意已定,他找到导师说明了情况。不料导师却非常开明,同意他去央行工作,临别时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年轻人能够从事国际金融领域的工作,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这种人才我们国家还很缺,我支持你去。你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还会接收你。”
  事实上,廖岷的离开还是让导师非常伤心,以至于在多年以后一次为导师祝寿的聚会上,老人家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还提起这件事时还是感叹不已。
  导师的宽容,换来了廖岷夸父逐日般的付出。在央行国际司,廖岷是非常勤奋的一个。除了日常24小时跟踪外汇市场的交易工作,他同时还兼任国际司的团委书记。白天忙完工作,晚上也不得闲,平时接触国外金融资料比较多,他便细心整理,搜集起来。日积月累,这便有了他日后的专著——《欧元震撼》。这是国内最早研究欧元的一部著作。
  然而,读博士研究生其实一直是廖岷的一个未了心愿。6年后,他又考了GRE,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录取通知书。但恰在此时,央行的一位副行长要选一名秘书,要求有两条——懂国际金融、外语好。在当时的五个候选人之中,最终确定为廖岷。
  再次面临抉择,廖岷难以取舍。
  但是这位副行长的一句话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读书的机会以后还会有,如果以后你仍想出国读书,我也可以给你写推荐信啊!”
  于是,廖岷再次放弃了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有的工作的学习曲线比读书的更陡峭,”时至今日,廖岷笑说:“如果以后要读博,我还想去国外大学,如果只能在国内读,我还选择母校——北大。”
  
   “金融知识的普及,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两次放弃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您后悔过吗?
  廖岷(以下简称廖):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放弃。那几年,我所获得的经济实战经验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学不到的,我很珍惜。事实上,后来我也得到了去国外学习的机会,2005年我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了一年,获得了MBA学位。
  青:在剑桥大学的经历让您有哪些收获?
  廖:到了国外以后,除了学业上有所长进,思想上受到的冲击也很大。班级里有105多名同学,来自世界43多个国家和地区。班级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在课堂上,不同的思想、文化碰撞异常激烈,于是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全球观,帮助我在做事的时候尽可能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而且我当时的年龄在班上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也成了班里必须最能吃苦的学生。
  青:2003年您开始在银监会工作,与之前在银行工作相比,您觉得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廖:我要感谢我在商业银行工作的经历。现在银监会工作,经常与商业银行打交道,过去的经历让我多了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换位思考。比如说,银监会出台一项政策,我就会考虑这项政策会对商业银行的运转造成什么影响。应该说,这种思考有利于我们的监管工作。
  青:现在您作为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同时还兼任团委书记,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廖:我想是金融知识的普及,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提起金融,人们总是感觉很专业、很精英,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到各地的乡镇调研,发现一些农民连最基本的存贷款知识都不懂。这说明我们金融环境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研回来以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国金融系统“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组织金融系统的团员青年下乡,向农民宣传金融知识。结果,广大农村群众的反响特别好。这对我们全面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金融、理财、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繁荣农村金融市场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团委的一项长期工作。此外,我们还把一些金融知识印在台历和扑克牌上,实现艰涩的金融知识与普通民众的对接。
  青:如今许多年轻人缺乏金融理财知识,出现了许多“月光族”、“啃老族”,您对此怎么看待?
  廖:你说的对,其实年轻人出现这些问题正说明了我们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高,金融环境建设尚待加强。要正确理财,除了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青年人还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风险观,然后才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步步达到自己的财富目标。年轻人应该有计划地理财,切忌急功近利。当下,我认为应该对“90后”加强金融教育了。
  青联档案:廖岷,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这是四个大男孩的创业故事,是被称为“金装四大财子”的“80后”年轻人的创业奇迹,关于他们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关于他们的故事也尽人皆知,他们在引起国人关注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为数众多的“粉丝”。  当我们仔细审读这四位代表新创业偶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叛逆,但并不鄙视或远离现实的商业生活;他们会口出狂言,但更多时候,他们身上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副的成熟与老练;他们退出有既成规则的游戏,并非出于消极
期刊
15年前,她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得男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的女运动员;10年前,她用英文写了第一本书《来自中国的女子世界冠军》;今天,她不仅是北京棋院院长,而且是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研究生……  虽然说起话来声音柔柔地,但是她给人的感觉非常理性,甚至有些像男性。  谢军,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却一贯以处世低调而著称。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母亲的民主,才有了棋坛的谢军”    青联刊
期刊
毕业只是一个起点而就业是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目前,559万的毕业生大军正在寻求校园之后的生活空间,这一年,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2008年的就业数据目前尚无公布,但通过2007年一些数据的比较,也许可以管窥2008年的就业态势。 
期刊
2008年7月8日下午,一位身着粉红色衣服、戴太阳镜、穿黑色网状丝袜的摩登“女郎”现身深圳曼哈购物广场。只见“她”脱掉上衣,只着黑色胸衣,手举“徐滇庆再道歉……身为徐老粉丝,本人献玉体做版,为其追补道歉,以求对其谅解”的牌子,引来众多路人围观、议论。  一时间,网络关于美女“肉挺”徐滇庆的关注持续升温。后经媒体调查,“肉挺”徐滇庆的人并非美女,而是男扮女装的邹开云。    邹开云并非第一次“卖肉”
期刊
小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主持人。儿时的她很羞涩,没有勇气站到台前,却总是在家里的穿衣镜前模拟主持。  长大后的她,出落成漂亮可爱的姑娘,也变得活泼开朗,却因为175cm的身高找不到男搭档,和自己梦想的主持行业擦肩而过。  大学毕业后,她梦想成真,成为主持人,做了新疆石河子殡仪馆的第一位殡葬主持人。  这个22岁的美丽女骇叫张容毓。    “我在大学学殡葬”    “我小时候特想做主持人,我喜欢舞
期刊
在许多人的眼中,夏草是一个孤胆英雄。但在有些人看来他却是个财务界的“芙蓉姐姐”。  出道7年来,靠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年报的土方法他已经先后质疑了沪深两市100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从2004年到现在,证监会一共立案调查了125家上市公司,他个人就揭发了25家,占到了总数的五分之一。  即使是被他质疑过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也承认: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夏草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揭黑
期刊
生活中,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爱唱、爱跳、爱漂亮;  话剧里,她是小朋友们的快乐精灵,是孩子们的好伙伴;  舞台上,她屡屡与“猪”结缘,很多人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猪”。  2007年,28岁的她凭借在儿童剧《老巴克与小扎克》中的小猪角色获得了全国最高的“金狮奖”。  这个最美丽的“猪”叫李静,是安徽省话剧团的儿童剧演员。    斩获“金狮”的“猪”    第一只与李静亲密接触的猪是《小老虎坐花轿》
期刊
胡钺,国内知名“80后”青年作家,曾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美文奖、全国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新人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等多项大奖,代表作品有《琉璃街》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2007年秋,当互联网上热炒郭敬明加入作协的时候,胡钺正一个人静静地趴在书桌前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这位比郭敬明还小两岁的“80后”作家加入河南省作协已经整整四年了。  从1998年在《少年
期刊
草根博主郭一平:别叫我网络英雄    文/李肖含    他曾是个作家,如今却钟情于博客。  时间倒退半年,他甚至连互联网都没上过几回。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年前在新华网上开了博客,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的红人。  在谷歌中输入“郭一平”三个字,在0.36秒的时间内一共能搜出5640个网页。而如果直接输入他的网名“不想说的话”搜到的则更多。他平均两个星期才更新一次博客,但每一篇文章差
期刊
主持语  在锦都艺术中心,有很多细节都在向你传递着艺术的精髓。一种犹如蒲公英一样新鲜的生命力让锦都艺术迸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高品位的艺术展品、清晰冷静的学术定位、独特开阔的空间设计也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善于生活的温热体会交融在一起。它已经不仅是一个表达艺术的空间,同时还填充着很温暖的存在感。  时间:2014年7月20日  地点:锦都当代艺术中心  受访者:马胜军  采访人:陈星  SHMJ:马总,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