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成为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學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文本“对比衬托”“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的表达秘妙。这样的比较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凸显了语文教学“意图本位”价值核心。
【关键词】比较 表达秘妙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洋溢着情趣的情感之旅,更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挑战之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语文学科最需要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的是什么呢?是文本的表达秘秒,即文本“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这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不能止于读懂课文‘说了些什么’,更要琢磨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为何要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我会如何表达’,如此便获得了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即言语智能。”
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呢?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本文的表达秘妙,提升了言语智能。
一、品读“韧性”,在比较中发现“对比衬托”之妙
《夹竹桃》一文的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其中第4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韧性,字里行间,处处可见韧性。特别是双重否定、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更把韧性写得真切深入,引人入胜。有意思的是,本文的第3自然段,作者整整写了183个字,足足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写夹竹桃。这一自然段难道是多余的吗?不,这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第3自然段先写那么多的花儿美则美矣,但都只能花开一季,缺乏韧性,而第4自然段写夹竹桃能花开三季,持久顽强,如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可以说,写夹竹桃“韧性”的这两个自然段,对比鲜明,相映成趣,甚是巧妙。根据文本这样的表达特点,于是进行了本课的第一次比较教学。
在学生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从中领悟了“对比衬托”的表达之妙。
师:还记得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吗?
生:第4自然段。
师:快速把书翻到第97页,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写写体会。
(生充分自读圈画批注)
师:你从这一自然段的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来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生:我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体会到夹竹桃很有韧性。
师:它都奉陪了多长时间?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真是无日不奉陪。
师:它都陪了哪些花?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特别是从“一直”看出夹竹桃奉陪了很多种花。
师:它到底奉陪了哪些花呢?请你联系第3自然段,报一报它曾经奉陪过的花的名字。
生: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足足有14种花之多,它真是无花不奉陪!它是如何奉陪这么多的花的呢?让我们联系第3自然段,来对比着读一读。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其他的花,我们来读夹竹桃。(出示配乐读)
生1: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夹竹桃默默地绽放着,绽放着…… 夹竹桃就是这样的无不奉陪,就从这样的无不奉陪中,你读出了这是怎样的夹竹桃?
生1:持之以恒。
生2:始终如一。
生3:奉陪到底。
师:这样的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正体现了夹竹桃的韧性吗?读到这里,你明白第3自然段用183个字,写了14种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为什么了吗?
生:通过对比衬托夹竹桃花期长,有韧性。
师:是啊,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让我们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珍藏在我们的心间。
(生有感情齐读第3、4自然段)
如此,围绕“韧性”这部分内容,师生进行深入品读。在学生潜心会文,圈画批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学而导,精要点拨。对比第3、4自然段,学生自己发现了“韧性”写法上的独具匠心。如此,学生不仅读出了夹竹桃“韧性”的内涵,而且读出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还读出了作者对比表达的巧妙,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积累内化了这部分语言。
二、美读“幻想”,在比较中习得“动静结合”之妙
本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先写月下美妙的情境,诗一般的语言带来美妙的情境,那如水的月色,醉人的芳香,尤其是夹竹桃的影子模糊迷离,如梦如幻,无不令人陶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季老浮想联翩,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幻想。在季老的笔下,月光下的夹竹桃成了“地图”“荇藻”“墨竹”,每一幅画面都是那样的美妙奇特,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学生能发现季老的表达秘妙,并学以致用,提升言语智能吗?于是,笔者组织引导学生们进行了本课的第二次比较学习。 师:在月下美妙的情境中,季老产生了哪些幻想?请你速读,圈一圈关键詞。
生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师:在这三次幻想中,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把它美美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她)好像看到了这一幅活的画。
(同桌美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欣赏?
(3位学生分读3次幻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
师:感谢这3位同学用朗读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感谢季老妙笔生花,写出了这一次次幻想。(出示三次幻想)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仔细默读,看看这三次幻想在写法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学生交流(先写幻想它是什么,真的出现什么,也可写一下静态;再抓住动态来写,写得活灵活现)。分组对比读,体会这样的写法。
师:在这美妙的境界里,如果展开你的想象,用上季老的写法,相信你也能写出一幅幅活的画。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自己的一次幻想写在课文下面的空白处。(配乐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我幻想它是
【关键词】比较 表达秘妙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洋溢着情趣的情感之旅,更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挑战之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语文学科最需要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的是什么呢?是文本的表达秘秒,即文本“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这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不能止于读懂课文‘说了些什么’,更要琢磨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为何要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我会如何表达’,如此便获得了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即言语智能。”
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呢?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本文的表达秘妙,提升了言语智能。
一、品读“韧性”,在比较中发现“对比衬托”之妙
《夹竹桃》一文的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其中第4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韧性,字里行间,处处可见韧性。特别是双重否定、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更把韧性写得真切深入,引人入胜。有意思的是,本文的第3自然段,作者整整写了183个字,足足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写夹竹桃。这一自然段难道是多余的吗?不,这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第3自然段先写那么多的花儿美则美矣,但都只能花开一季,缺乏韧性,而第4自然段写夹竹桃能花开三季,持久顽强,如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可以说,写夹竹桃“韧性”的这两个自然段,对比鲜明,相映成趣,甚是巧妙。根据文本这样的表达特点,于是进行了本课的第一次比较教学。
在学生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从中领悟了“对比衬托”的表达之妙。
师:还记得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吗?
生:第4自然段。
师:快速把书翻到第97页,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写写体会。
(生充分自读圈画批注)
师:你从这一自然段的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来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生:我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体会到夹竹桃很有韧性。
师:它都奉陪了多长时间?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真是无日不奉陪。
师:它都陪了哪些花?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特别是从“一直”看出夹竹桃奉陪了很多种花。
师:它到底奉陪了哪些花呢?请你联系第3自然段,报一报它曾经奉陪过的花的名字。
生: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足足有14种花之多,它真是无花不奉陪!它是如何奉陪这么多的花的呢?让我们联系第3自然段,来对比着读一读。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其他的花,我们来读夹竹桃。(出示配乐读)
生1: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夹竹桃默默地绽放着,绽放着…… 夹竹桃就是这样的无不奉陪,就从这样的无不奉陪中,你读出了这是怎样的夹竹桃?
生1:持之以恒。
生2:始终如一。
生3:奉陪到底。
师:这样的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正体现了夹竹桃的韧性吗?读到这里,你明白第3自然段用183个字,写了14种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为什么了吗?
生:通过对比衬托夹竹桃花期长,有韧性。
师:是啊,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让我们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珍藏在我们的心间。
(生有感情齐读第3、4自然段)
如此,围绕“韧性”这部分内容,师生进行深入品读。在学生潜心会文,圈画批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学而导,精要点拨。对比第3、4自然段,学生自己发现了“韧性”写法上的独具匠心。如此,学生不仅读出了夹竹桃“韧性”的内涵,而且读出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还读出了作者对比表达的巧妙,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积累内化了这部分语言。
二、美读“幻想”,在比较中习得“动静结合”之妙
本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先写月下美妙的情境,诗一般的语言带来美妙的情境,那如水的月色,醉人的芳香,尤其是夹竹桃的影子模糊迷离,如梦如幻,无不令人陶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季老浮想联翩,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幻想。在季老的笔下,月光下的夹竹桃成了“地图”“荇藻”“墨竹”,每一幅画面都是那样的美妙奇特,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学生能发现季老的表达秘妙,并学以致用,提升言语智能吗?于是,笔者组织引导学生们进行了本课的第二次比较学习。 师:在月下美妙的情境中,季老产生了哪些幻想?请你速读,圈一圈关键詞。
生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师:在这三次幻想中,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把它美美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她)好像看到了这一幅活的画。
(同桌美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欣赏?
(3位学生分读3次幻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
师:感谢这3位同学用朗读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感谢季老妙笔生花,写出了这一次次幻想。(出示三次幻想)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仔细默读,看看这三次幻想在写法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学生交流(先写幻想它是什么,真的出现什么,也可写一下静态;再抓住动态来写,写得活灵活现)。分组对比读,体会这样的写法。
师:在这美妙的境界里,如果展开你的想象,用上季老的写法,相信你也能写出一幅幅活的画。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自己的一次幻想写在课文下面的空白处。(配乐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我幻想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