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来自地球深处的律动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碎石如雨,满目疮痍,被誉为“人间天堂”的九寨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火花海的水没了,诺日朗瀑布消失了。紧接着,新疆清河传来震灾的消息,7月8日科曼多尔群岛地区发生7.8级地震,7月1日危地马拉发生7.1级地震……人们不禁要问:大地怎么了?为何如此频发震怒?人类该如何应对?
  地球表面至地心有6300多公里的距离,当我们的双脚踩在坚实的地表上,总有一种踏实感。其实,看似安分的地表之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大小动作”的地震。如果说火山除了灾难还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享受,那么,地震带给人类的,确是实实在在的灾难,一片废墟,哀鸿遍野,满地狼藉……使地震使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地理现象。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关于地震的描述,古已有之,蒲松龄有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直到现在,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地震依然令人悲痛不已,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7级强烈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8.9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每一场地震背后都有一份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令人绝望的回忆。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的,它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关于地震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的概念,1968 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相对科学的依据。日本是一个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这与日本列岛处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交界区域有关。印尼由于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因此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带。
  因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有的在陆地,有的在海洋,所以地震的發生也不仅局限在我们生存的陆地,在大洋底部,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地震。
  对于地震成因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作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火山地震,在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与上述3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 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随着人们对地震的认知不断深化,人们也总结出一些地震前的预防或预告谚语:“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诸多美好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灾难。无论地震带来的是什么,都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现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增强认识和预防,以应对大自然给予的种种。
  地震,就像地球这个生命体的脉动,山川河流无不诞于其中,地球的模样一直在发生变化,只是以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年代和我们人类生命比起来,太过长久,人类的生命乃至于数千年缔造的人类文明,于自然万物间只是沧海一粟。以前的九寨沟坍塌了,正有一个新的九寨沟孕育而生。与地震共生存——是我们必须学会的自然法则!
其他文献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体育与健康作为基本学习内容,通过构建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对学生体育技能、运动方法、思想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综合教育引导,进而全面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以往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学生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要求学校要重视培
物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要想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真正价值,教师就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初中生正处
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指导着现代化教育的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此理念实行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并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教学目标、课堂教
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在中碳钢基体上制备NiAl/纳米Al2O3镀层,并用横流CO2激光对涂层进行表面处理,采用X光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测试和球
与传统作业设计相比较而言,现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英语教师更加善于运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式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率,强化作
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规范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合理应用与实践,能够顺
对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分析,旨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建议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