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皇帝的婚礼是国家的盛典,被列在传统的吉、嘉、军、宾、凶“五礼”中的嘉礼,为与普通百姓的婚礼相区别而称大婚。皇帝结婚作为国家盛典,必须隆重地祭拜天地神明,敬尊先祖高堂,诏告臣僚百姓。清代皇帝大婚礼仪浩繁,沿袭了中原历代传统婚礼的主流程式,但也融合了统治民族满族的习俗。既展示了皇家尊贵至极的奢华,也彰显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演绎出一个时代的婚礼经典。
[关键词]清代皇帝;婚礼制度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88-01
一、清代皇帝的婚姻制度
中国历代帝王的后宫无不美女如云,清朝也不例外。然而在16世纪末,努尔哈赤刚开始进行统一女真族各部落的战争时,还没有什么后妃制度,汗王的妻室既没有号位,也不分等级,一律都称福晋。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帝制的建立与改革,宫廷内的后妃制度也逐步开始建立。康熙帝以后,典制完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统辖六宫。以下是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12宫,辅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3级,都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尽管制度规定得十分严格,但是各朝妃嫔数目的多少实际上并为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盛世皇帝康熙、乾隆帝在位的时间都超过60年,多年迎娶的嫔妃总数大大超过规定,而清朝晚期,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相对较受慈禧太后挟制,远远没有那么多的嫔妃。另外嫔妃受晋封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清代皇后的确立经历了两种形式,一为从某一满蒙贵族家的女儿中直接指定;另为在八旗家的女儿中选择秀女后再通过复选指立。清王朝入关早期,顺治、康熙帝年幼即位,各种朝政尚未完善,时局不稳,所以主要采取了直接指立的形式。自顺治朝以后,清朝选秀女的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宫每三年从八旗子弟中挑选一次秀女,各旗13-17岁的适龄女孩都要造册上报,并送到顺贞门待选。初选通过的秀女,称为“记名秀女”,她们将有机会成为皇帝的皇后、嫔妃或者被赐婚给亲王。待到皇帝预计举行大婚典礼的当年,再把那些“记名秀女”召入宫中进行复选,其中一人被指立为皇后,另有若干人被指为妃、嫔等。这些被指定的“准”后妃们,会在指认当天从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出宫回到娘家府邸,等待举行一系列仪式后再被正式迎入宫中。
二、清代皇帝的婚礼过程
清朝皇帝到十六岁算是成年人,要开始临朝听政,同时要举行大婚礼,而皇帝的婚姻又不同于普通百姓,涉及到皇位继承等天下的大事,因此朝廷是作为国家头等大事来办理的。清入关后的皇帝中,因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在当皇子时就已结婚,不能在举行大婚礼。在紫禁城皇宫内举行大婚礼的,也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清代皇帝婚礼与历朝皇帝一样,是极其繁复而又冗长的。当皇后选定后,朝廷上下在婚礼前一年多,就开始为迎娶皇后做准备,其礼仪可分为三个大阶段。
1、婚前礼-大婚典礼的第一阶段
婚前礼首先要举行纳采礼,即民间的订婚礼,是由在太和殿皇帝亲授了金牌的正副使,率领抬着文马四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送订婚彩礼的队伍,送到准皇后娘家,其父亲及兄弟要在自家大门口跪迎。当晚还在此举行纳采宴,其后父与百官吃着从宫中送来的酒食,酒过三巡与宴者要向紫禁城方向叩头谢皇帝恩。准皇后虽仍居住在娘家,只是服侍她的人已换成太监和宫女。几天后,举行大征礼,即送彩礼。皇帝送给皇后的彩礼,仍由皇帝的正副使来完成,礼物是放在七十四个龙亭上,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银茶筒、缎千匹、文马二十匹等。送给准皇后父母的礼物是放在五十八座彩亭上的,有黄金百两、银五千两、缎五百匹等。两项婚前礼完成后,进入最重要的成婚礼。
2、成婚礼-大婚典礼的第二阶段
成婚礼又分为奉迎礼、册立礼、合卺礼三个程序。皇帝送给皇后的嫁妆,分两天又从后邸运到紫禁城宫中。当运嫁妆最前列到了乾清门,后续者刚到东华门,代表皇帝的奉迎使也同民间一样,于子夜从宫中到达后邸。在奉迎禮前,先要进行册立礼,即授予证明皇后身份的金宝、金册。金宝即是金印,由五百两纯金精制而成,高10厘米,印面14厘米见方,上书满汉文“皇后之宝”。双龙印纽,高6厘米,并有黄色绶带。金册由几片纯金页组成,上书皇帝颁给的诏书,这样准皇后就正式有了皇后身份。册立礼后,于子夜十一时五十五分,皇后身着大红色缎为面,明黄素缎为裹,龙凤同合棉袍大婚礼服,袍面上用金银五彩线绣八团龙凤同合纹,其间还绣有红双喜、万寿字、红蝙蝠、仙鹤及牡丹吉祥纹饰,象征着夫妻和谐幸福长寿。头顶象征皇后地位的五彩金丝银线绣着龙凤祥云及蝙蝠的盖头,乘坐十六人抬的黄蓝两色凤舆。黄色轿身,蓝色凤凰,轿内放有如意、苹果。凤舆从后邸进大清门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于三时五十分到乾清门前。皇帝的嫔妃是不能享此殊荣,她们只能从神武门进入宫内。在乾清门,皇帝才出现在迎礼的队伍中。有人从凤轿中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送上装有金银元宝、珍珠宝石表示国家天下宝物聚在一起的宝瓶。皇后手捧宝瓶抵达坤宁宫,在这里跨过火盆,寓意跨火驱邪,火烧旺运。再跨过压着从皇后手中接过的苹果的马鞍,寓意平平安安。儀式始终奏着中和诏乐。随着音乐进入作为大婚洞房的坤宁宫东暖阁内,先要祭拜坤宁宫西半部的萨满教之神。祭神后,帝后坐在龙凤喜床上,吃子孙馍馍即饺子,饺子是由娘家准备的,必须煮成半生不熟,皇后吃饺子时,有人问生不生,答曰生,寓意早生贵子。此后要进行合卺礼即民间的喝交杯酒礼。合卺礼前,皇后脱下入宫时穿的龙凤同合棉袍,换上朝服、朝褂,戴上凤冠。帝后两人食合卺宴,宴后帝后双双进入帷帐裹的喜床共度良宵。到此大婚的礼仪并未完成,仅算是告一段落,其后还有婚后礼。
3、婚后礼-大婚典礼的第三阶段
婚后礼的先后顺序是,皇帝到太和殿受了百官朝见祝贺的朝贺礼,在天安门举行将皇帝大婚一事昭告天下的颁诏礼,还有皇帝宴请皇后娘家男性及官员,皇后宴请女性的筵宴礼,此外还有祈福礼,至此历时数个月皇帝的大婚礼终于完成了。皇帝的大婚除了繁复和冗长外,还要花掉国库大量金银。据统计,同治大婚花费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在清末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光绪大婚用去白银五百五十万两。花费数目都非常大。
三、清代皇帝的婚姻状况
严格的选秀女制度能确保皇族婚配的优先权,然而谁能成为后宫之主有时并非取决于帝王的意志。特别是大婚皇帝因为年龄尚幼,婚姻大事不能自己作主,皇后的选定通常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平衡的结果。大婚并非大喜,大婚喜幔下掩盖的政治交易使皇帝、皇后之间常因缺乏感情基础而不合,酿成诸多不幸的婚姻。
四、总结
清代的婚姻制度有着其独特的婚姻原则,皇帝的婚姻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婚姻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封建制度的发展,同时却又受着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清代皇帝婚姻的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它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因素,同时也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了解清代帝王的婚姻,对学习历史,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清代皇帝;婚礼制度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88-01
一、清代皇帝的婚姻制度
中国历代帝王的后宫无不美女如云,清朝也不例外。然而在16世纪末,努尔哈赤刚开始进行统一女真族各部落的战争时,还没有什么后妃制度,汗王的妻室既没有号位,也不分等级,一律都称福晋。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帝制的建立与改革,宫廷内的后妃制度也逐步开始建立。康熙帝以后,典制完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统辖六宫。以下是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12宫,辅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3级,都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尽管制度规定得十分严格,但是各朝妃嫔数目的多少实际上并为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盛世皇帝康熙、乾隆帝在位的时间都超过60年,多年迎娶的嫔妃总数大大超过规定,而清朝晚期,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相对较受慈禧太后挟制,远远没有那么多的嫔妃。另外嫔妃受晋封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清代皇后的确立经历了两种形式,一为从某一满蒙贵族家的女儿中直接指定;另为在八旗家的女儿中选择秀女后再通过复选指立。清王朝入关早期,顺治、康熙帝年幼即位,各种朝政尚未完善,时局不稳,所以主要采取了直接指立的形式。自顺治朝以后,清朝选秀女的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宫每三年从八旗子弟中挑选一次秀女,各旗13-17岁的适龄女孩都要造册上报,并送到顺贞门待选。初选通过的秀女,称为“记名秀女”,她们将有机会成为皇帝的皇后、嫔妃或者被赐婚给亲王。待到皇帝预计举行大婚典礼的当年,再把那些“记名秀女”召入宫中进行复选,其中一人被指立为皇后,另有若干人被指为妃、嫔等。这些被指定的“准”后妃们,会在指认当天从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出宫回到娘家府邸,等待举行一系列仪式后再被正式迎入宫中。
二、清代皇帝的婚礼过程
清朝皇帝到十六岁算是成年人,要开始临朝听政,同时要举行大婚礼,而皇帝的婚姻又不同于普通百姓,涉及到皇位继承等天下的大事,因此朝廷是作为国家头等大事来办理的。清入关后的皇帝中,因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在当皇子时就已结婚,不能在举行大婚礼。在紫禁城皇宫内举行大婚礼的,也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清代皇帝婚礼与历朝皇帝一样,是极其繁复而又冗长的。当皇后选定后,朝廷上下在婚礼前一年多,就开始为迎娶皇后做准备,其礼仪可分为三个大阶段。
1、婚前礼-大婚典礼的第一阶段
婚前礼首先要举行纳采礼,即民间的订婚礼,是由在太和殿皇帝亲授了金牌的正副使,率领抬着文马四匹、甲胄十副、缎百匹、布二百匹送订婚彩礼的队伍,送到准皇后娘家,其父亲及兄弟要在自家大门口跪迎。当晚还在此举行纳采宴,其后父与百官吃着从宫中送来的酒食,酒过三巡与宴者要向紫禁城方向叩头谢皇帝恩。准皇后虽仍居住在娘家,只是服侍她的人已换成太监和宫女。几天后,举行大征礼,即送彩礼。皇帝送给皇后的彩礼,仍由皇帝的正副使来完成,礼物是放在七十四个龙亭上,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银茶筒、缎千匹、文马二十匹等。送给准皇后父母的礼物是放在五十八座彩亭上的,有黄金百两、银五千两、缎五百匹等。两项婚前礼完成后,进入最重要的成婚礼。
2、成婚礼-大婚典礼的第二阶段
成婚礼又分为奉迎礼、册立礼、合卺礼三个程序。皇帝送给皇后的嫁妆,分两天又从后邸运到紫禁城宫中。当运嫁妆最前列到了乾清门,后续者刚到东华门,代表皇帝的奉迎使也同民间一样,于子夜从宫中到达后邸。在奉迎禮前,先要进行册立礼,即授予证明皇后身份的金宝、金册。金宝即是金印,由五百两纯金精制而成,高10厘米,印面14厘米见方,上书满汉文“皇后之宝”。双龙印纽,高6厘米,并有黄色绶带。金册由几片纯金页组成,上书皇帝颁给的诏书,这样准皇后就正式有了皇后身份。册立礼后,于子夜十一时五十五分,皇后身着大红色缎为面,明黄素缎为裹,龙凤同合棉袍大婚礼服,袍面上用金银五彩线绣八团龙凤同合纹,其间还绣有红双喜、万寿字、红蝙蝠、仙鹤及牡丹吉祥纹饰,象征着夫妻和谐幸福长寿。头顶象征皇后地位的五彩金丝银线绣着龙凤祥云及蝙蝠的盖头,乘坐十六人抬的黄蓝两色凤舆。黄色轿身,蓝色凤凰,轿内放有如意、苹果。凤舆从后邸进大清门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于三时五十分到乾清门前。皇帝的嫔妃是不能享此殊荣,她们只能从神武门进入宫内。在乾清门,皇帝才出现在迎礼的队伍中。有人从凤轿中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送上装有金银元宝、珍珠宝石表示国家天下宝物聚在一起的宝瓶。皇后手捧宝瓶抵达坤宁宫,在这里跨过火盆,寓意跨火驱邪,火烧旺运。再跨过压着从皇后手中接过的苹果的马鞍,寓意平平安安。儀式始终奏着中和诏乐。随着音乐进入作为大婚洞房的坤宁宫东暖阁内,先要祭拜坤宁宫西半部的萨满教之神。祭神后,帝后坐在龙凤喜床上,吃子孙馍馍即饺子,饺子是由娘家准备的,必须煮成半生不熟,皇后吃饺子时,有人问生不生,答曰生,寓意早生贵子。此后要进行合卺礼即民间的喝交杯酒礼。合卺礼前,皇后脱下入宫时穿的龙凤同合棉袍,换上朝服、朝褂,戴上凤冠。帝后两人食合卺宴,宴后帝后双双进入帷帐裹的喜床共度良宵。到此大婚的礼仪并未完成,仅算是告一段落,其后还有婚后礼。
3、婚后礼-大婚典礼的第三阶段
婚后礼的先后顺序是,皇帝到太和殿受了百官朝见祝贺的朝贺礼,在天安门举行将皇帝大婚一事昭告天下的颁诏礼,还有皇帝宴请皇后娘家男性及官员,皇后宴请女性的筵宴礼,此外还有祈福礼,至此历时数个月皇帝的大婚礼终于完成了。皇帝的大婚除了繁复和冗长外,还要花掉国库大量金银。据统计,同治大婚花费白银一千一百万两。在清末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光绪大婚用去白银五百五十万两。花费数目都非常大。
三、清代皇帝的婚姻状况
严格的选秀女制度能确保皇族婚配的优先权,然而谁能成为后宫之主有时并非取决于帝王的意志。特别是大婚皇帝因为年龄尚幼,婚姻大事不能自己作主,皇后的选定通常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平衡的结果。大婚并非大喜,大婚喜幔下掩盖的政治交易使皇帝、皇后之间常因缺乏感情基础而不合,酿成诸多不幸的婚姻。
四、总结
清代的婚姻制度有着其独特的婚姻原则,皇帝的婚姻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婚姻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封建制度的发展,同时却又受着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清代皇帝婚姻的条件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它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因素,同时也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了解清代帝王的婚姻,对学习历史,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