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创新精神 个性发展 健全人格
通读语文新课标,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俯瞰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使人感到语文教师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新课标重点提出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等观点,这对指导当前乃至将来的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将从如下三方面浅谈己见。
一、追求教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笔者认为这是对“教”和“学”而言的。首先,教者必须冲破外在与内在的种种羁绊,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同时,要让学生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教育与影响下,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才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魏书生、于漪等老一代教育名家改革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本身炼就了创新精神。他们敢于大胆运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创设新颖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不断革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坚持课内讲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校阅读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外,拓展视野。比如,组织读书小组、写作小组、评论小组,提倡学生办手抄小报、办班级墙报,到当地的养殖基地、林业基地、旅游点等地参观访问,到机关、工厂、公司考察、调查,请英模作报告等等,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由此,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多了,加上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开拓了思维,激发了丰富的联想,创新精神就得到了培养。教师再因势利导,采取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课内限时完成与课外不限时完成等相结合的方式,优秀佳作便会层出不穷。
二、发挥教的个性,尊重学的个性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其魅力在于他的学识和个性。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做到博学多才,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目前教学中,常常有这些现象:同是一所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他们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各自性格、爱好、特长也各不相同。除此之外,他们的价值观、教学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正因为有这些差异,他们面对相同的教材必然会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的个性非常明显。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和充分发挥教的个性,才能逐步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和敬佩的语文教师。如何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也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某些学生作文基础较差,而胆子大,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平时讲评作文时,不能把这些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更不可把学生的作文毛病作为讲评时的“笑料”,以免使学生身心受挫,对个别较突出的问题,要通过总评以期望、暗示、含蓄的字眼,指出其不足及改正意见。为彰显这类学生的长处,可叫他们在课堂上朗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还可进一步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朗诵、演讲比赛,尤其是引导他们“我手写我口”,这样,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就会同步、持续地得到提高。
三、真情言传身教,塑造健全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语文新课标多次把“健全人格”的提法写进去,可见在新时期“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做到“为人师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语文教师同样会受到外界生活的影响,同样会受到社会浪潮的冲击,素以“二袖清风”著称的教师心理同样会失去平衡。作为教师,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都将被学生奉为典范。语文教师必须抵制住各种诱惑,以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要把真情和心血倾注在自己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之中。“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你?“信“你?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高尚人格和对学生的挚爱深情。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活灵活现地把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更好地展示出来。这样,崇高的“身教”和动人的“言传”便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源泉和力量。
总之,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要继续学习新课标,吃透新课标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自己良好的教学个性,以健全的人格力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文阁.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关键词】创新精神 个性发展 健全人格
通读语文新课标,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俯瞰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使人感到语文教师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新课标重点提出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等观点,这对指导当前乃至将来的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将从如下三方面浅谈己见。
一、追求教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笔者认为这是对“教”和“学”而言的。首先,教者必须冲破外在与内在的种种羁绊,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同时,要让学生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教育与影响下,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才能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魏书生、于漪等老一代教育名家改革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本身炼就了创新精神。他们敢于大胆运用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创设新颖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不断革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坚持课内讲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校阅读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外,拓展视野。比如,组织读书小组、写作小组、评论小组,提倡学生办手抄小报、办班级墙报,到当地的养殖基地、林业基地、旅游点等地参观访问,到机关、工厂、公司考察、调查,请英模作报告等等,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由此,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多了,加上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开拓了思维,激发了丰富的联想,创新精神就得到了培养。教师再因势利导,采取教师命题与学生命题、课内限时完成与课外不限时完成等相结合的方式,优秀佳作便会层出不穷。
二、发挥教的个性,尊重学的个性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其魅力在于他的学识和个性。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做到博学多才,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目前教学中,常常有这些现象:同是一所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他们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各自性格、爱好、特长也各不相同。除此之外,他们的价值观、教学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正因为有这些差异,他们面对相同的教材必然会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的个性非常明显。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和充分发挥教的个性,才能逐步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和敬佩的语文教师。如何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也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某些学生作文基础较差,而胆子大,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平时讲评作文时,不能把这些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更不可把学生的作文毛病作为讲评时的“笑料”,以免使学生身心受挫,对个别较突出的问题,要通过总评以期望、暗示、含蓄的字眼,指出其不足及改正意见。为彰显这类学生的长处,可叫他们在课堂上朗读其他同学的优秀习作,还可进一步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朗诵、演讲比赛,尤其是引导他们“我手写我口”,这样,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就会同步、持续地得到提高。
三、真情言传身教,塑造健全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健全人格的重任。语文新课标多次把“健全人格”的提法写进去,可见在新时期“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要做到“为人师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语文教师同样会受到外界生活的影响,同样会受到社会浪潮的冲击,素以“二袖清风”著称的教师心理同样会失去平衡。作为教师,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都将被学生奉为典范。语文教师必须抵制住各种诱惑,以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要把真情和心血倾注在自己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之中。“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你?“信“你?最关键的是教师的高尚人格和对学生的挚爱深情。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活灵活现地把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更好地展示出来。这样,崇高的“身教”和动人的“言传”便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源泉和力量。
总之,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要继续学习新课标,吃透新课标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自己良好的教学个性,以健全的人格力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文阁.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