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持续发展,是课堂教学追求的重点。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巧用“秘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来看,数学教学中,教师仅注重学生的计算、解题等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其持续发展的需求,因而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劲。基于此,以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为探讨重点,分析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持续发展
学生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称霸”,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各方面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培养。面对如此情况,要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教师必须从改变教学观念做起,进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一、丰富课堂导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单调的数学课堂导入只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压抑。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复习作为唯一而重要的导入方式,再直接过渡到新课教学。这样的导入不仅乏味,还给数学课堂平添无趣,学生也无法在导入中获取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全面丰富数学课堂导入,让“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导”精彩纷呈,让“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方式导入,激活学生的大脑。生活中,自行车到处可见。但要想探究自行车里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数学知识,则需要教师牵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撑,引出不同种类的自行车,形成直观印象。紧接着,教师引出问题。师:自行车蹬一圈,车轮就转一圈,走的路即是车轮的一周周长。你是否认为这个是对的?(教师以多媒体播放自行车蹬一圈的视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此时,学生的“疑”被激发出来,因而数学学习兴致非常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利用视频、问题等优化情境创设,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有了“疑”,学生有“学”的欲望。由此,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在情境创设时,应该直接,不应有太多杂乱的因素,以免学生的思维被干扰。
二、引导操作学习,促进学生表现自我
好奇、好动都是小学生的明显特点。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顺应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效果则会翻倍。其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操作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操作,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直接操作,学生再加以思考、分析,对数学学习有更理性的认识。此外,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好动”等特点得到极大的满足,并能让学生表现自我,因而学生的学习劲头更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多边形的类型非常丰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的多边形。每一位学生在硬纸板上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多边形,然后再利用剪刀剪下来,学生间相互交换。通过这样的方法,學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多边形。紧接着,学生再想办法探索出其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后,渗透割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发现“秘方”。最后,学生再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喜欢的操作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最为可贵的是,自主设计多边形,再互换,再探究的学习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力量。
三、搭建合作平台,开发持续发展潜能
善于合作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给予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合作”的引路人,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为了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巧设“障碍”,让学生“欲罢不能”,而应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解决。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的重要内容。但如何总结出这一结论,学生却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一个人难以完成。为此,对学生分组后,学生开始进行合作。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长度分别为2、3、4、5、6厘米的五根小棒。小组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教师给出问题:(1)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吗?如果不能,这是为什么?(2)围成的,有具体的规律吗?(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合作,摆动小棒,探索分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真正让教学走向自主。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可以以“学生”身份与小组成员共探究,并注重点拨,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开放数学教学,给予学生创新自由
封闭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的思维“生锈”,或者是“固化”。为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教师必须开放数学教学,让学生得到一定的空间,去创新、去发现。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开放教学方式,也可以开放练习设计,还可以开放学习时空,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学习、创新。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教师设计开放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师:请自主选择调查内容,要求运用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并结合统计图,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这个活动非常开放,学生可以选择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如学生如何展开调查?如何记录?提什么样的问题?等都由学生定。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有小组学生大胆以不同的方式调查;有小组提出创新的数学问题;有小组表格设计上独有创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条件让学生自由调查,从而让学生得到了极大的创新自由。只有开放的教学,学生才能够获得更持续的发展。
总之,教学需要变革,才能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教师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全面优化教学,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评价、数学练习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富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4,(03).
[2]陈敏.情境交融探索规律——“找规律”教学案例[J].新课程导学,2014,(26).
[3]李永梅.探究学生学习心理促进高效课堂改革——数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8).
数学学习持续发展
学生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称霸”,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各方面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培养。面对如此情况,要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教师必须从改变教学观念做起,进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一、丰富课堂导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单调的数学课堂导入只能让数学学习变得压抑。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复习作为唯一而重要的导入方式,再直接过渡到新课教学。这样的导入不仅乏味,还给数学课堂平添无趣,学生也无法在导入中获取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全面丰富数学课堂导入,让“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导”精彩纷呈,让“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方式导入,激活学生的大脑。生活中,自行车到处可见。但要想探究自行车里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数学知识,则需要教师牵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撑,引出不同种类的自行车,形成直观印象。紧接着,教师引出问题。师:自行车蹬一圈,车轮就转一圈,走的路即是车轮的一周周长。你是否认为这个是对的?(教师以多媒体播放自行车蹬一圈的视频,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此时,学生的“疑”被激发出来,因而数学学习兴致非常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利用视频、问题等优化情境创设,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有了“疑”,学生有“学”的欲望。由此,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在情境创设时,应该直接,不应有太多杂乱的因素,以免学生的思维被干扰。
二、引导操作学习,促进学生表现自我
好奇、好动都是小学生的明显特点。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顺应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效果则会翻倍。其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操作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操作,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直接操作,学生再加以思考、分析,对数学学习有更理性的认识。此外,操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动态的过程,学生的“好奇”“好动”等特点得到极大的满足,并能让学生表现自我,因而学生的学习劲头更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多边形的类型非常丰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的多边形。每一位学生在硬纸板上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多边形,然后再利用剪刀剪下来,学生间相互交换。通过这样的方法,學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多边形。紧接着,学生再想办法探索出其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后,渗透割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发现“秘方”。最后,学生再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学生喜欢的操作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最为可贵的是,自主设计多边形,再互换,再探究的学习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力量。
三、搭建合作平台,开发持续发展潜能
善于合作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给予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合作”的引路人,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为了让学生有合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巧设“障碍”,让学生“欲罢不能”,而应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解决。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的重要内容。但如何总结出这一结论,学生却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一个人难以完成。为此,对学生分组后,学生开始进行合作。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长度分别为2、3、4、5、6厘米的五根小棒。小组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教师给出问题:(1)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吗?如果不能,这是为什么?(2)围成的,有具体的规律吗?(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合作,摆动小棒,探索分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真正让教学走向自主。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可以以“学生”身份与小组成员共探究,并注重点拨,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开放数学教学,给予学生创新自由
封闭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的思维“生锈”,或者是“固化”。为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教师必须开放数学教学,让学生得到一定的空间,去创新、去发现。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开放教学方式,也可以开放练习设计,还可以开放学习时空,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学习、创新。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教师设计开放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师:请自主选择调查内容,要求运用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并结合统计图,提出对应的数学问题。这个活动非常开放,学生可以选择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如学生如何展开调查?如何记录?提什么样的问题?等都由学生定。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有小组学生大胆以不同的方式调查;有小组提出创新的数学问题;有小组表格设计上独有创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条件让学生自由调查,从而让学生得到了极大的创新自由。只有开放的教学,学生才能够获得更持续的发展。
总之,教学需要变革,才能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教师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全面优化教学,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评价、数学练习等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富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4,(03).
[2]陈敏.情境交融探索规律——“找规律”教学案例[J].新课程导学,2014,(26).
[3]李永梅.探究学生学习心理促进高效课堂改革——数学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