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实践操作和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结合园林植物的管理养护生产实际和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时期来安排教学章节内容;改单纯理论考试为实际考核和理论考试并重,改革课程评分标准,注重学生创新那里的培养,加强课外指导是提高学生热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死记硬背、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纠正。
关键词: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考试;学习热情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一定的实训实践,识别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形态及主要病害症状及杂草形态等,了解其发生规律并正确掌握防治方法控制其为害,制造一个有利于园林植物协调健康生长的条件,营造优美丰富的园林景观效果和舒适的生活、工作及休闲环境。该门课的特点是要识别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实践性强。多年来,我们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问题是,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包括观察示范标本、实训操作及影象演示,学生识别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形态很快,而且考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学期结束,甚至还未结束,就会忘掉,或者是以此为彼张冠李戴。另外,部分同学虽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但实际动手能力差,遇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常会感到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学生虽然通过课堂讲授、实训操作及观看影象资料,能很快对这些有害生物的形态识别,短时记住,但由于接触时间短、反复次数少,加之视频虽能再现实物,但与鲜活的生命个体仍有差距,所以忘却很快。害虫的形态识别及病害的症状在现场对照实物讲解比较容易记住,但用理论描述清楚却颇为困难,而且还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近几年来,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及考试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病虫发生时期及生产季节同步合拍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要讲授的章节内容与病虫发生阶段相一致或防治适期阶段合拍。例如,将樟蚕的发生与防治一节放在每年的5月份讲授,此阶段正是樟树主要食叶害虫樟蚕的发生与为害阶段和适宜的防治阶段;基础知识部分则放在冬季阶段,此时正值病虫害休眠阶段,便于学生了解其越冬习性和场所。学生有观察实习及病虫防治的操作现场,认识对象鲜活生动,学生印象深刻,易于识别掌握,在生产季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与园林工作者一道参与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及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教师和技术人员一道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如在冬季或早春,需对园林植物进行深中耕松土,此举不仅能使土壤疏松通气,改良土壤性状,而且可将在土中越冬的害虫蛹或幼虫翻至地面冻死或被鸟类及其它有益动物食掉,减少来年虫口数量;修剪时,结合植物景观造型,剪去贴附于枝叶上的吸汁害虫。课堂理论讲授时,结合生产实际,让同学了解园林景观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尤其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于园林植物病虫防治中。以此让同学们掌握园林技术措施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消除农药万能的观念,做到用中学、学中记,在学习与应用中掌握课程内容。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或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更是行知有效。
二、对课外科研学习小组加强指导提高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知识或技能的前提。怎样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是我们时刻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兴趣,结合学习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和科研小组。如园林白蚁防治、棕榈植物病虫害观察,香樟主要害虫习性观察等,并结合标本观察采集,每组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详细的科研观察计划和内容,老师制定评分标准。布置任务,实地指导,并事后指导科研论文的撰写,并根据选题难度、标本采集数量及论文质量予以评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三、改革考试方法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园林杂草的形态识别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掌握的程度,必须通过考试来了解。而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是很难离开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的,但这些内容以是必考和必须要掌握的。若放在理论考试中,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若让学生逐个地进行病虫标本识别,则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容易先后相互告知识别内容而失去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因为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正确识别30种以上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形态特征、25种以上园林植物主要病害症状、26种以上园林杂草及部分软体动物形态。为此,我们在标本的识别考试考核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公正准确、快速简便而且仅需1~2位教师监考就可在70~
90min完成40人左右班级的考试考核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要考试识别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编号,并密封标本上的名称后,每桌摆2种,然后学生依顺序坐好和准备好印有标本号的答卷和笔,一人一桌。规定每种标本的观察识别时间为1min,在答卷上的编号后填写标本名称。监考教师发出指令后即刻进行对标本进行识别观察,并填写答卷,2min后,全体参考同学依下图顺序移动,如此直至考试完毕。
采用此法进行考试考核,关键是要限定识别时间和行进要同步,若已掌握,1min内完全可识别并填写好名称。同步行进是避免相互抄袭和因个别同学反应慢而延误全班速度。在考试评分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不象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那样不利于启迪思路。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引入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我们的评分标准是考试分段进行,单独记分,学期汇总。理论考试占50%,主要考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必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等;形态识别部分主要如上述考标本识别,占30%;平时成绩占20%;主要根据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和结合生产季节及园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进行现场和实际教学,学生看得见,记得住,掌握得牢,学生兴趣高,学完该门课程后,均达到大纲要求,掌握了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毕业后,完全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考试;学习热情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门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一定的实训实践,识别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形态及主要病害症状及杂草形态等,了解其发生规律并正确掌握防治方法控制其为害,制造一个有利于园林植物协调健康生长的条件,营造优美丰富的园林景观效果和舒适的生活、工作及休闲环境。该门课的特点是要识别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实践性强。多年来,我们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问题是,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包括观察示范标本、实训操作及影象演示,学生识别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形态很快,而且考试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但学期结束,甚至还未结束,就会忘掉,或者是以此为彼张冠李戴。另外,部分同学虽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但实际动手能力差,遇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常会感到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学生虽然通过课堂讲授、实训操作及观看影象资料,能很快对这些有害生物的形态识别,短时记住,但由于接触时间短、反复次数少,加之视频虽能再现实物,但与鲜活的生命个体仍有差距,所以忘却很快。害虫的形态识别及病害的症状在现场对照实物讲解比较容易记住,但用理论描述清楚却颇为困难,而且还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近几年来,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及考试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病虫发生时期及生产季节同步合拍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时,要讲授的章节内容与病虫发生阶段相一致或防治适期阶段合拍。例如,将樟蚕的发生与防治一节放在每年的5月份讲授,此阶段正是樟树主要食叶害虫樟蚕的发生与为害阶段和适宜的防治阶段;基础知识部分则放在冬季阶段,此时正值病虫害休眠阶段,便于学生了解其越冬习性和场所。学生有观察实习及病虫防治的操作现场,认识对象鲜活生动,学生印象深刻,易于识别掌握,在生产季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与园林工作者一道参与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及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教师和技术人员一道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如在冬季或早春,需对园林植物进行深中耕松土,此举不仅能使土壤疏松通气,改良土壤性状,而且可将在土中越冬的害虫蛹或幼虫翻至地面冻死或被鸟类及其它有益动物食掉,减少来年虫口数量;修剪时,结合植物景观造型,剪去贴附于枝叶上的吸汁害虫。课堂理论讲授时,结合生产实际,让同学了解园林景观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尤其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于园林植物病虫防治中。以此让同学们掌握园林技术措施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消除农药万能的观念,做到用中学、学中记,在学习与应用中掌握课程内容。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或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更是行知有效。
二、对课外科研学习小组加强指导提高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知识或技能的前提。怎样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是我们时刻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兴趣,结合学习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和科研小组。如园林白蚁防治、棕榈植物病虫害观察,香樟主要害虫习性观察等,并结合标本观察采集,每组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详细的科研观察计划和内容,老师制定评分标准。布置任务,实地指导,并事后指导科研论文的撰写,并根据选题难度、标本采集数量及论文质量予以评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三、改革考试方法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园林杂草的形态识别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掌握的程度,必须通过考试来了解。而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是很难离开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的,但这些内容以是必考和必须要掌握的。若放在理论考试中,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若让学生逐个地进行病虫标本识别,则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容易先后相互告知识别内容而失去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因为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正确识别30种以上园林植物主要害虫形态特征、25种以上园林植物主要病害症状、26种以上园林杂草及部分软体动物形态。为此,我们在标本的识别考试考核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公正准确、快速简便而且仅需1~2位教师监考就可在70~
90min完成40人左右班级的考试考核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要考试识别的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编号,并密封标本上的名称后,每桌摆2种,然后学生依顺序坐好和准备好印有标本号的答卷和笔,一人一桌。规定每种标本的观察识别时间为1min,在答卷上的编号后填写标本名称。监考教师发出指令后即刻进行对标本进行识别观察,并填写答卷,2min后,全体参考同学依下图顺序移动,如此直至考试完毕。
采用此法进行考试考核,关键是要限定识别时间和行进要同步,若已掌握,1min内完全可识别并填写好名称。同步行进是避免相互抄袭和因个别同学反应慢而延误全班速度。在考试评分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不象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那样不利于启迪思路。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引入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我们的评分标准是考试分段进行,单独记分,学期汇总。理论考试占50%,主要考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必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等;形态识别部分主要如上述考标本识别,占30%;平时成绩占20%;主要根据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和结合生产季节及园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进行现场和实际教学,学生看得见,记得住,掌握得牢,学生兴趣高,学完该门课程后,均达到大纲要求,掌握了园林病虫防治技术,毕业后,完全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