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以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为例,结合青岛地区的教学工作,分析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系统论述了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并规划了具体的实施举措。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模式 发展 改革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关,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青岛地区使用鲁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模式逐步发展。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吸纳多媒体教学的支持,仅仅以教材和习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现已逐步被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取代。思想品德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侧重以图文并茂的课件作为教学主讲的基础,教师针对每堂课设计的文字、图片,收集的视频资料,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而且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品模拟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在现场表演的气氛中能够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熏陶。多媒体的成功应用促进了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就学习的内容来说,学生用眼睛看的多了,笔头表达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为了解决这样的教与学的困惑,许多学校安排老师去有鲜明教学特色的学习观摩学习,比如去杜郎口中学观摩他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学稿教学。学习他们的校本教材,即每堂课前发放专门制定的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在充分预习后,课堂上按照学习目标的指导参与主题讨论。讲学稿还配有专项习题,习题以客观选择题和开放讨论题两种类型为主。目前,一些学校正在普及多媒体教学与杜郎口中学教学稿模式的综合应用,让学生不仅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从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来看,其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原先学生上课时因为教学模式的枯燥,难免兴趣不足,甚至有些同学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硬性的教育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获得了反思的机会,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带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1.从小品模拟向真实场景过渡
教师为从实践角度磨练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课程的内容设计小品模拟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达到更佳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场景,有助于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教育,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重新审视自我。现如今初中生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优越,从课堂中语言和肢体表达到付诸行动需要质的跨越。模拟场景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仍然存在差距,学生虽然能在小品表演中把握道德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做出积极的行动离不开真实环境的感染。例如,在讲述“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时,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则是对学生的一项考验。
2.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误区,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仅仅是教师担当教学的主导角色,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和小品表演,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仍然比较有限。针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担当主角的机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见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便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程度。
3.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伴随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会逐渐提高。此时,单纯依靠课堂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社会问题都会考验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会使学生有所感触。社会的课堂是历练学生道德情操的有利时机,教师应注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互动交流机会。例如,讲解“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课堂讲解和练习带给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刻,当学生和家人参与消费时,就有可能受到不合理消费的触动。学生及时与师生交流,展开互动讨论,有助于掀起更广泛的学习热潮。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举措
1.开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
经过课堂多媒体资料、校本教材、学生小品模拟演练后,教师应适时带领学生参加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现场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平时教学和练习与现实环境的不同。社会实践的频率可采取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的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设计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实践后探讨自身的收获。例如,在讲解“让生活充满阳光”一单元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观高雅艺术和文化展,或是参观图书馆、科技馆,参加先进性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高雅文化、健康生活的意义,摒弃生活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2.锻炼学生设计主题活动
以往每个单元的主题讨论和小品演练活动主要由教师策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思考和落实。为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教师可选取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章节,由学生负责开发主题讨论和演练活动。考虑到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主题设计和开发,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设计一项主题讨论活动。小组学生经过互动配合,在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凝结思想成果,提高道德情操。此后,每个小组作为主讲,和全班同学探讨本小组研究的主题,教师负责提供指导和分析,从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3.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博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可专门开通思想品德课程的博客空间,供师生交流和传递资料,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师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课题,学生的心声表达也可分享给大家。经过广阔的互动交流,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四、总结
青岛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成果显著,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想,净化心灵,使学生充分融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相信随着教学模式的继续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将会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宝荣,张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2]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教育探索,2010,(06).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模式 发展 改革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关,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青岛地区使用鲁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模式逐步发展。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吸纳多媒体教学的支持,仅仅以教材和习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现已逐步被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取代。思想品德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侧重以图文并茂的课件作为教学主讲的基础,教师针对每堂课设计的文字、图片,收集的视频资料,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而且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品模拟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在现场表演的气氛中能够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熏陶。多媒体的成功应用促进了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就学习的内容来说,学生用眼睛看的多了,笔头表达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为了解决这样的教与学的困惑,许多学校安排老师去有鲜明教学特色的学习观摩学习,比如去杜郎口中学观摩他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学稿教学。学习他们的校本教材,即每堂课前发放专门制定的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在充分预习后,课堂上按照学习目标的指导参与主题讨论。讲学稿还配有专项习题,习题以客观选择题和开放讨论题两种类型为主。目前,一些学校正在普及多媒体教学与杜郎口中学教学稿模式的综合应用,让学生不仅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从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来看,其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原先学生上课时因为教学模式的枯燥,难免兴趣不足,甚至有些同学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硬性的教育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获得了反思的机会,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带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1.从小品模拟向真实场景过渡
教师为从实践角度磨练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课程的内容设计小品模拟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达到更佳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场景,有助于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教育,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重新审视自我。现如今初中生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优越,从课堂中语言和肢体表达到付诸行动需要质的跨越。模拟场景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仍然存在差距,学生虽然能在小品表演中把握道德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做出积极的行动离不开真实环境的感染。例如,在讲述“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时,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则是对学生的一项考验。
2.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误区,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仅仅是教师担当教学的主导角色,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和小品表演,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仍然比较有限。针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担当主角的机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见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便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程度。
3.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伴随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会逐渐提高。此时,单纯依靠课堂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社会问题都会考验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会使学生有所感触。社会的课堂是历练学生道德情操的有利时机,教师应注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互动交流机会。例如,讲解“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课堂讲解和练习带给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刻,当学生和家人参与消费时,就有可能受到不合理消费的触动。学生及时与师生交流,展开互动讨论,有助于掀起更广泛的学习热潮。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举措
1.开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
经过课堂多媒体资料、校本教材、学生小品模拟演练后,教师应适时带领学生参加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现场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平时教学和练习与现实环境的不同。社会实践的频率可采取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的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设计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实践后探讨自身的收获。例如,在讲解“让生活充满阳光”一单元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观高雅艺术和文化展,或是参观图书馆、科技馆,参加先进性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高雅文化、健康生活的意义,摒弃生活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2.锻炼学生设计主题活动
以往每个单元的主题讨论和小品演练活动主要由教师策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思考和落实。为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教师可选取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章节,由学生负责开发主题讨论和演练活动。考虑到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主题设计和开发,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设计一项主题讨论活动。小组学生经过互动配合,在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凝结思想成果,提高道德情操。此后,每个小组作为主讲,和全班同学探讨本小组研究的主题,教师负责提供指导和分析,从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3.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博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可专门开通思想品德课程的博客空间,供师生交流和传递资料,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师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课题,学生的心声表达也可分享给大家。经过广阔的互动交流,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四、总结
青岛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成果显著,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想,净化心灵,使学生充分融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相信随着教学模式的继续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将会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宝荣,张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
[2]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教育探索,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