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过程的体验,因此,重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做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自制实验 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结果,在传统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其他教学目标,以至于造成高分低能的教学现象,不少学生会考试,考好了试,但走向社会后没有什么能力,面对实践中的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成了“书呆子”。因此,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过程的体验,而物理教学有一个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实验,做好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知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初中学生的认知还是以感性为主,他们的物理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还很欠缺,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分子有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清楚分子运动,可以将教材上的实验改进一下:将一瓶红墨水倒在橡皮球里,并用细线将橡皮球扎紧,然后将这个装有红墨水的橡皮球放进温开水里,再用细的针将橡皮球刺破。学生立即看到红墨水的扩散的现象,而且像火山喷发的火焰。这样不仅增加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参与教学、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的时候,学生对纸托水杯的实验已经很惊讶了,假如在课后补充一些实验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找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将一些火柴放进一个杯子里点燃,等火柴烧尽了,立即用一张湿纸将其盖上,然后将另一个杯子的口对准这个杯子的口,过一会儿,只要提起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就被吸上来了,两个杯子就像被胶粘住一样。做完实验后,让学生猜猜:生活中有没有哪里用到这个原理?不少同学说,中医的拔罐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这个实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制实验,加强体验教学,增强参与意识。
初中生天性好动,组织他们自制器材,利用自制的器材去做实验,能满足他们的好动特性,同时又能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与原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少老师为了追求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常常忽视实验,甚至在黑板上讲实验,更不要说组织学生去自制器材进行实验了。其实,自制器材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再利用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自制器材实验后,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比如,在学习了沉浮条件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制一个潜水艇:找一个饮料瓶,并将饮料瓶的四周用铁钉刺几个孔,然后在饮料瓶里放一个空气球,再用医用的挂水管插在气球里,并从饮料瓶的瓶口处抽出,瓶口用单孔橡皮塞就能堵住漏水了。如果没有单孔橡皮塞,就用原来的瓶盖,在软管处滴上胶水堵住。将这个自制的潜水艇放在水盆里,就会看到水从小孔进入,潜水艇下沉;用嘴对着软管吹气,就会看到饮料瓶里的水从小孔排出,潜水艇上浮。这个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学中能自制器材进行实验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自制杆秤,自制望远镜,等等。老师给予必要的重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用品,做各种小实验,有助于消除他们对科学的神秘感,使他们有勇气攀登科学的高峰。
三、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当前,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今后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竞争上,而科技的竞争主要依靠创新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因此,物理新课教材上设计了很多的探究型实验。物理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教材上的实验探究,还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在学习了透镜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探索一下透镜的凸凹程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将一个硬币放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在盒子上面用透明塑料纸蒙上,再用滴管向塑料纸上滴上水,学生透过塑料纸上的水滴,看到放大的硬币,他们知道此时的水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假如再向水滴上滴水,就相当于将凸透镜变厚,此时再看看硬币就能知道凸透镜的厚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也要有创新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教书,将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新课程教学,老师要用书教,而不是死教书。因此,教学要创新,实验同样要创新。比如,学生经常会开展拔河比赛,不少学生总认为赢的那方是因为力气大,无法理解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原理。老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将两个洋娃娃的手上都系一根弹簧测力计,并将弹簧测力计系在一起,然后老师用手拉这两个洋娃娃,相当于在拔河,学生会清楚地看见,无论怎么“拔河”,两个测力计的读数是一样大的。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研究的主要的手段,它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才有生气;只有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实验,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阎金铎.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自制实验 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结果,在传统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其他教学目标,以至于造成高分低能的教学现象,不少学生会考试,考好了试,但走向社会后没有什么能力,面对实践中的问题,他们解决不了,成了“书呆子”。因此,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过程的体验,而物理教学有一个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实验,做好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知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的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初中学生的认知还是以感性为主,他们的物理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还很欠缺,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分子有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清楚分子运动,可以将教材上的实验改进一下:将一瓶红墨水倒在橡皮球里,并用细线将橡皮球扎紧,然后将这个装有红墨水的橡皮球放进温开水里,再用细的针将橡皮球刺破。学生立即看到红墨水的扩散的现象,而且像火山喷发的火焰。这样不仅增加了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参与教学、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的时候,学生对纸托水杯的实验已经很惊讶了,假如在课后补充一些实验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找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将一些火柴放进一个杯子里点燃,等火柴烧尽了,立即用一张湿纸将其盖上,然后将另一个杯子的口对准这个杯子的口,过一会儿,只要提起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就被吸上来了,两个杯子就像被胶粘住一样。做完实验后,让学生猜猜:生活中有没有哪里用到这个原理?不少同学说,中医的拔罐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这个实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制实验,加强体验教学,增强参与意识。
初中生天性好动,组织他们自制器材,利用自制的器材去做实验,能满足他们的好动特性,同时又能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与原理。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少老师为了追求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常常忽视实验,甚至在黑板上讲实验,更不要说组织学生去自制器材进行实验了。其实,自制器材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再利用自制的器材进行实验,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自制器材实验后,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比如,在学习了沉浮条件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制一个潜水艇:找一个饮料瓶,并将饮料瓶的四周用铁钉刺几个孔,然后在饮料瓶里放一个空气球,再用医用的挂水管插在气球里,并从饮料瓶的瓶口处抽出,瓶口用单孔橡皮塞就能堵住漏水了。如果没有单孔橡皮塞,就用原来的瓶盖,在软管处滴上胶水堵住。将这个自制的潜水艇放在水盆里,就会看到水从小孔进入,潜水艇下沉;用嘴对着软管吹气,就会看到饮料瓶里的水从小孔排出,潜水艇上浮。这个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物理学中能自制器材进行实验的内容是很多的,比如,自制杆秤,自制望远镜,等等。老师给予必要的重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用品,做各种小实验,有助于消除他们对科学的神秘感,使他们有勇气攀登科学的高峰。
三、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当前,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今后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竞争上,而科技的竞争主要依靠创新人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因此,物理新课教材上设计了很多的探究型实验。物理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教材上的实验探究,还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在学习了透镜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探索一下透镜的凸凹程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将一个硬币放一个小盒子里,然后在盒子上面用透明塑料纸蒙上,再用滴管向塑料纸上滴上水,学生透过塑料纸上的水滴,看到放大的硬币,他们知道此时的水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假如再向水滴上滴水,就相当于将凸透镜变厚,此时再看看硬币就能知道凸透镜的厚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也要有创新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教书,将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新课程教学,老师要用书教,而不是死教书。因此,教学要创新,实验同样要创新。比如,学生经常会开展拔河比赛,不少学生总认为赢的那方是因为力气大,无法理解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原理。老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将两个洋娃娃的手上都系一根弹簧测力计,并将弹簧测力计系在一起,然后老师用手拉这两个洋娃娃,相当于在拔河,学生会清楚地看见,无论怎么“拔河”,两个测力计的读数是一样大的。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研究的主要的手段,它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才有生气;只有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实验,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阎金铎.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