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团队由一定规模的教师、统一的团队目标、强力的团队带头人、有效的管理制度等要素组成。工科类教学团队的建设要点在于结构合理的团队组成、情智双高的团队带头人、定位明确的团队目标,其建设途径包括团队所有人员认识的统一、教学团队建设配套制度的建立、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和平台保障。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3+1”人才培养;“传帮带”模式;特色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于2014年被批准成为河南省教学团队。新机遇下,通过开创性建设,该团队在产、学、研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一、建设目标
高校教学团队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实施质量工程,旨在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以期全面形成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协调、可持续发展之机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基于此,结合国家发展对环保领域实践型人才的要求,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将以培养具有节能环保理念的“现代工程师”为目标,以建设产(生产实践)、学(理论教学)、研(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现“双高”,即高教学水平、高人才质量。计划于3~5年将该团队打造成为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团队建设中的示范团队。
二、建设思路
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遵循“本科教学工程”要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依据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办学思想以及本科教育改革规划,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一)团队成员教学科研综合素质提高
首先,选好带头人。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及前瞻性决策见解的团队带头人是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核心。其次,注重团队成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以及个人特点上的梯度,增强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模式。再次,教学、科研双管齐下。
(二)本科教育人才素质培养
在提高团队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狠抓本科人才培养,使本科高水平教育成为教师能力与才华的具体体现。中原工学院以环境保护工程为显著专业特色,秉持“知识、能力并重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意识,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环境工程领域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
三、建设方法与手段
(一)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原工学院依托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以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修订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从第一至第八学期分为4个阶段,即“3+1”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完成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年进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必修阶段、选修阶段、公选阶段及实践阶段;即从基础能力培养(第一至第四学期)到应用能力培养(第五至第六学期)再到实践操作培养(第七至第八学期)。其中,以丰富学生知识面,陶冶专业及以外的文化素养、情操为目的的专业文化素养(即公选阶段)贯穿本科四年。以此次修订培养计划为契机,学校既可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专业的研究特长,又可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培养计划不同阶段实现专业知识的巩固、专业技能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课程建设为出发点的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在本科教学运行和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設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良好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
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研讨,基于团队教师的专业方向,我们将团队细化为“环境工程理论研究组”和“环境工程应用研究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备课,取长补短,提高质量。团队在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优质教学资源以建设新途径,进一步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以及优秀课程组成优质课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课程、考试系统和习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学校局域网逐步实现网络课堂、在线答疑、远程登陆、实时考试等多种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强化、优化专业教学资源。
2.重视第二课堂建设
培养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和工程设计;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科研和工程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型实习、课程设计和见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步入实践。
(三)加大教学团队培养力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是团队建设之标,团队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是教学水平提高、团队建设之本,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加大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等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团队“传帮带”的基本模式下,传承学院已有的良好师资培训模式:新教师试讲和导师制、集体备课和听课、业内专家讲座、教师公开课、鼓励教师参加每年校级和省级讲课大赛(均取得不错的名次和奖项)、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此外,为加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延伸团队的专业合作交流领域,定期为团队教师做跨专业系列专题讲座,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环境工程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四)以教学和科研为驱动,提升教师的科研竞争力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团队科研竞争力则是教学团队能力是否过硬的重要验证条件。只有团队教师具备相当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方能对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的实践研究,才能做到以教辅研、以研促教、教研融合。团队成员及时将自己和团队的教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拓宽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领域,推动环境工程课程的创新与质量工程教学队伍的建设进程。
(五)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为了切实保障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在各项制度措施保障的基础上,以能源与环境学院为主,结合团队建设规划,中原工学院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管理与激励、教学运行保障制度。
1.组织保障
学院建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教学团队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进行专门指导和协调,同时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组,具体负责团队相关建设工作。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提供充足的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同时对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实行1:1的经费支持政策。此外,学校每年从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基金里拨出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教学团队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
学校在教学资料共享、实验室建设、网络平台、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对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出版、人才引进、进修访学、实践教学等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顺利推进。
3.人员保障
师资方面,学校出台经费、住房、津贴等优惠政策。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在人才引进、进修提高等方面均有所倾斜,使得本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学队伍。
4.实验室等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硬件方面,学校给予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支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依托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学校为环境工程专业提供有3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场地,待校实验中心建设完成后,将给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更大支持,预计扩大实验室面积至800平方米。此外,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可与能源与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学院在实验经费上同样给予持续投入,每年专业实验、实习经费均在10万元以上。图书资料的配置同样设有专项资金。此外,学校还积极改善教学、办公条件,提供教师工作室,添加办公设备,提供上网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
5.制度保障
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科研考核制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修订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教师培养制度等,加强和完善了学院内部的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了能源与环境学院管理制度汇编。
在学院已有制度的基础下,该团队还利用学院津贴的15%可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管理津贴的政策,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新形势下科学、合理、规范的,符合教学管理规律的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强化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
学校及团队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今后,学校将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团队也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学校人才引进机制相结合,做到“你若盛开,花香自来”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对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綜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已经给予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环境工程团队也先后联系、建立了校内外共9个实习基地。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团队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以实习基地的不断调整、更新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变化。
五、工作方向
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创新性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完善教学体系;力争教授、副教授占全体教师的80%以上:外派进修教师1名以上;力争建设校外实践基地1个以上,形成教学文件1个以上;力争承担或完成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或科研项目l项以上;力争编写规划教材1部以上;争取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3+1”人才培养;“传帮带”模式;特色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于2014年被批准成为河南省教学团队。新机遇下,通过开创性建设,该团队在产、学、研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一、建设目标
高校教学团队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实施质量工程,旨在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以期全面形成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协调、可持续发展之机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基于此,结合国家发展对环保领域实践型人才的要求,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将以培养具有节能环保理念的“现代工程师”为目标,以建设产(生产实践)、学(理论教学)、研(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现“双高”,即高教学水平、高人才质量。计划于3~5年将该团队打造成为省内高校同类专业团队建设中的示范团队。
二、建设思路
中原工学院环境工程教学团队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遵循“本科教学工程”要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依据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办学思想以及本科教育改革规划,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一)团队成员教学科研综合素质提高
首先,选好带头人。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及前瞻性决策见解的团队带头人是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核心。其次,注重团队成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以及个人特点上的梯度,增强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模式。再次,教学、科研双管齐下。
(二)本科教育人才素质培养
在提高团队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狠抓本科人才培养,使本科高水平教育成为教师能力与才华的具体体现。中原工学院以环境保护工程为显著专业特色,秉持“知识、能力并重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意识,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环境工程领域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最终目标。
三、建设方法与手段
(一)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原工学院依托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以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修订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从第一至第八学期分为4个阶段,即“3+1”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完成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年进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必修阶段、选修阶段、公选阶段及实践阶段;即从基础能力培养(第一至第四学期)到应用能力培养(第五至第六学期)再到实践操作培养(第七至第八学期)。其中,以丰富学生知识面,陶冶专业及以外的文化素养、情操为目的的专业文化素养(即公选阶段)贯穿本科四年。以此次修订培养计划为契机,学校既可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专业的研究特长,又可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培养计划不同阶段实现专业知识的巩固、专业技能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课程建设为出发点的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在本科教学运行和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設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良好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
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研讨,基于团队教师的专业方向,我们将团队细化为“环境工程理论研究组”和“环境工程应用研究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备课,取长补短,提高质量。团队在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优质教学资源以建设新途径,进一步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以及优秀课程组成优质课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课程、考试系统和习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学校局域网逐步实现网络课堂、在线答疑、远程登陆、实时考试等多种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强化、优化专业教学资源。
2.重视第二课堂建设
培养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教师的科研工作和工程设计;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科研和工程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型实习、课程设计和见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步入实践。
(三)加大教学团队培养力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是团队建设之标,团队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是教学水平提高、团队建设之本,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加大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等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团队“传帮带”的基本模式下,传承学院已有的良好师资培训模式:新教师试讲和导师制、集体备课和听课、业内专家讲座、教师公开课、鼓励教师参加每年校级和省级讲课大赛(均取得不错的名次和奖项)、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此外,为加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延伸团队的专业合作交流领域,定期为团队教师做跨专业系列专题讲座,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环境工程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四)以教学和科研为驱动,提升教师的科研竞争力 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团队科研竞争力则是教学团队能力是否过硬的重要验证条件。只有团队教师具备相当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方能对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的实践研究,才能做到以教辅研、以研促教、教研融合。团队成员及时将自己和团队的教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拓宽环境工程教学与科研领域,推动环境工程课程的创新与质量工程教学队伍的建设进程。
(五)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为了切实保障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在各项制度措施保障的基础上,以能源与环境学院为主,结合团队建设规划,中原工学院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管理与激励、教学运行保障制度。
1.组织保障
学院建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教学团队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进行专门指导和协调,同时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组,具体负责团队相关建设工作。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提供充足的团队建设专项经费,同时对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实行1:1的经费支持政策。此外,学校每年从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基金里拨出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教学团队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
学校在教学资料共享、实验室建设、网络平台、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对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出版、人才引进、进修访学、实践教学等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顺利推进。
3.人员保障
师资方面,学校出台经费、住房、津贴等优惠政策。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在人才引进、进修提高等方面均有所倾斜,使得本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教学队伍。
4.实验室等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硬件方面,学校给予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支持。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依托环境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学校为环境工程专业提供有3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场地,待校实验中心建设完成后,将给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更大支持,预计扩大实验室面积至800平方米。此外,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可与能源与环境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学院在实验经费上同样给予持续投入,每年专业实验、实习经费均在10万元以上。图书资料的配置同样设有专项资金。此外,学校还积极改善教学、办公条件,提供教师工作室,添加办公设备,提供上网条件和网络教学资源。
5.制度保障
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科研考核制度、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修订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督导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教师培养制度等,加强和完善了学院内部的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了能源与环境学院管理制度汇编。
在学院已有制度的基础下,该团队还利用学院津贴的15%可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管理津贴的政策,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新形势下科学、合理、规范的,符合教学管理规律的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绩效评价奖惩制度,强化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
学校及团队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今后,学校将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投入,团队也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与学校人才引进机制相结合,做到“你若盛开,花香自来”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对环境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綜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学校已经给予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环境工程团队也先后联系、建立了校内外共9个实习基地。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与团队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以实习基地的不断调整、更新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变化。
五、工作方向
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创新性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完善教学体系;力争教授、副教授占全体教师的80%以上:外派进修教师1名以上;力争建设校外实践基地1个以上,形成教学文件1个以上;力争承担或完成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或科研项目l项以上;力争编写规划教材1部以上;争取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