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家长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即认同感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校的这种感情的形成可以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关键词】认同感 善品评价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6-01
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这种认同心理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耀感等,这种认同行为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理解、认可、信任,最终转变为支持的行为。我校以善品评价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一、在善品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认同
1.营造诗意的善品校园文化
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让新科学子上善若水,心善渊、事善能。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在各楼道制作了极具特色的励志名言、诫言牌匾,丰富了走廊文化;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班级文化,展示小组学生风采、个人作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
2.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善品精神文化
学校的校徽是以“善”字和“书籍”为主要基调,善字的两点是绿色的小苗,代表新科小学每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儿童在新科小学“善文化”的苛護下茁壮成长;以“培育善品学生,成就上品教师,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存善念于心,育善道之人”为办学理念;以“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为校训;以“择善而从 止于至善”为校风。
二、在善品制度建设中增强认同
1.制定“积善”银行评价制度,对学生的“积善”行为进行跟踪评价。每位同学入学即可获得一本“积善存折”,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奖励善币,学生将获得的善币存入“积善”存折。
2.制定善品家委会制度,为家校沟通铺路搭桥。每学年初,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让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参与制定学校活动计划及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及时向其它家长宣传、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并负责收集整理家长意见,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保证家长、学校间的信息畅通,家长委员会成了家长、学校合作的纽带。
三、在善思课堂建设中增强认同
我校以“善学、 善思、善行”为课程目标,凸显的“善思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富有激励肯定的评价语,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思维。“善思”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和尊重,生发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四、在善品活动建设中增强认同
1.别开生面的“启善”入学礼和 “扬善”毕业礼
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学校都要为新生家长进行入学前“启善”礼的专题培训,着重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及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每年的六月份,学校邀请毕业班的家长参加毕业班的“扬善”毕业礼,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为活动主题,让毕业班的学生拥抱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对父母申请地说声“谢谢”,从而让家长知道学校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2.把家长请进校园,感受善品的校园生活
(1)听课——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2)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3)参与——每年的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创意艺术节、美食节,每班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充当裁判和评委。
3.校外延伸,融洽家庭关系
学校结合“为创卫出一份力”、“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家庭活动,在家庭活动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五、在巧用现代化手段中增强认同
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学校利用的校讯通、微信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向家长通报学校开展的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加大对家长宣传;同时,班级也利用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探讨教育,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家校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关键词】认同感 善品评价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6-01
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这种认同心理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耀感等,这种认同行为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理解、认可、信任,最终转变为支持的行为。我校以善品评价为切入点,增强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一、在善品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认同
1.营造诗意的善品校园文化
宁静优雅的校园环境,让新科学子上善若水,心善渊、事善能。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在各楼道制作了极具特色的励志名言、诫言牌匾,丰富了走廊文化;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班级文化,展示小组学生风采、个人作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
2.以校训校风为载体,形成学校善品精神文化
学校的校徽是以“善”字和“书籍”为主要基调,善字的两点是绿色的小苗,代表新科小学每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儿童在新科小学“善文化”的苛護下茁壮成长;以“培育善品学生,成就上品教师,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存善念于心,育善道之人”为办学理念;以“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为校训;以“择善而从 止于至善”为校风。
二、在善品制度建设中增强认同
1.制定“积善”银行评价制度,对学生的“积善”行为进行跟踪评价。每位同学入学即可获得一本“积善存折”,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奖励善币,学生将获得的善币存入“积善”存折。
2.制定善品家委会制度,为家校沟通铺路搭桥。每学年初,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让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参与制定学校活动计划及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及时向其它家长宣传、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并负责收集整理家长意见,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保证家长、学校间的信息畅通,家长委员会成了家长、学校合作的纽带。
三、在善思课堂建设中增强认同
我校以“善学、 善思、善行”为课程目标,凸显的“善思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富有激励肯定的评价语,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学生思维。“善思”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和尊重,生发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四、在善品活动建设中增强认同
1.别开生面的“启善”入学礼和 “扬善”毕业礼
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学校都要为新生家长进行入学前“启善”礼的专题培训,着重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及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每年的六月份,学校邀请毕业班的家长参加毕业班的“扬善”毕业礼,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为活动主题,让毕业班的学生拥抱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对父母申请地说声“谢谢”,从而让家长知道学校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2.把家长请进校园,感受善品的校园生活
(1)听课——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2)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3)参与——每年的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创意艺术节、美食节,每班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充当裁判和评委。
3.校外延伸,融洽家庭关系
学校结合“为创卫出一份力”、“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家庭活动,在家庭活动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五、在巧用现代化手段中增强认同
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学校利用的校讯通、微信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向家长通报学校开展的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加大对家长宣传;同时,班级也利用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家长和教师能够共同探讨教育,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家校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共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