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會各界和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学好语文的关键已不仅仅体现在现代汉语的阅读理解上,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是众多教师致力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古诗词;能力;欣赏;意境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的文化遗产中,古诗词可谓是最璀璨、最耀眼的瑰宝之一。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皆属千古绝唱的文学作品,这些诗词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是供学生学习的最佳文学体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小学生的古体诗词欣赏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鉴赏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一、走进背景,了解古诗词写作意图
  任何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作者依据所处社会环境,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用文字抒发自己的见解、思想和情感,从而诞生了文学作品。“知我者谓我心忧”,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是学习诗词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诗词课程初始,需要对作者的生平事迹、历史环境、创作背景做深入调查,这样不仅能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诗词文化素养。每首古诗词作品都有创作的缘由和背景,包含着作者的诉求或心声。或是赞美自然借景抒情,或是怀古伤今叹息人生,或是揭露黑暗抨击不公……同时由于诗人的个性存在差异,人生际遇不同,因而其写作风格迥然,各有所长、各有专攻。由此而形成诗词的几大类别: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哲理诗等等。因此要鉴赏诗词首先必须对作者的性格特征、所处时代背景有充分了解,才能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为例,这首诗是叙事抒情诗,于代宗广德元年创作,作者听闻收复蓟北,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想到即将携眷回到故乡,结束八年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不由自主地喜极而泣,执笔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一挥而就浑然天成,成为流芳千古的名篇。当了解了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对于诗人听到捷报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就感同身受如同亲身体验,脑中不由自主有了画面感,仿佛置身其中。理解“忽传”捷报、“初闻”喜讯时激动不已喜极而悲,体会到作者“涕泪满衣裳”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白首放歌”时的欣喜若狂景象,“还乡”的迫切心情,并由此联想到“巫峡”到“襄阳”乘舟疾速飞驰的画面,融情于景直抒胸臆,此诗句句跳跃,环环相扣,进而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萦绕脑海互相辉映。因此,在进行古诗词赏析之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着切实的意义。
  二、紧抓“诗眼”,体会古诗词大意
  “诗眼”是古诗词中能真实、确切、完整地表达诗人对事物认知的关键词汇,能充分体现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全文具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随意改动。古诗词是汉语文字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无数大师呕心沥血凝结而成的结晶,往往诗词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一个个鲜活真实的生活场景,蕴含着引人深思的无穷哲理,令无数爱好诗词的追随者深恋其中。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有效方法,就是找准“诗眼”,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融入作者的写作环境中,形成画面感,从而琢磨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例如,古诗《江雪》的学习,统观全文,粗略地欣赏,然后仔细品味,找出最后一句的两处诗眼,“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两个字给全文定了悲凉的基调。作者采用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用涂鸦绘画的手法描绘出冬天江畔的景物,借助渔翁垂钓时清冷的气氛,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作者贬谪永州,自己的远大抱负志向无法施展,不甘屈服却又无能为力,内心充满孤独和无奈的情绪。同样的一首诗,找到“诗眼”,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对诗词就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可见找准“诗眼”,就是找到赏析诗词大门的钥匙,是全面理解诗词的突破口。
  三、赏析诗句,领悟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讲究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嗅觉、视觉、听觉及切身感受后,用凝练的词句描绘出诗词意境,再借物象描写来传达内心的思想情感,最后借助诗词的音韵美,赋予古体诗词以鲜活生命。因为诗词具有强烈浓厚的感染性,因而更易于传诵,进而激起了人们阅读的热情。
  在古诗词的赏析中,透过诗句的字面表达,再契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才能全面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诗句是领悟诗词意境,提升鉴赏能力的有力铺垫。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是因为作者把情景融合得非常紧密,把滔滔黄河奔流不息的景象,与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胸襟抱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所见景象,“白日依山尽”写远景——落日、高山,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对夕阳的依依不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留恋,为下文不甘平庸与时间赛跑而要“更上一层楼”做铺垫。第二句“黄河入海流”是近景描写,写出了黄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描写由远及近,井然有序,语言虽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富有寓意,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仿佛画面就在眼前,实景联想融为一体,使读者胸怀为之大开。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内心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字面理解,这仿佛只是一首普通的哲理诗,意在告诉大家: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得高的道理。然而结合全诗理解,其实作者前面的景物描写,抒发的是诗人心存远大志向抱负,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愿望。这首诗,诗人巧妙地把景物、情感、哲理无缝衔接融合,浑然天成且磅礴大气,成为唐诗鼎盛时期的典范。
  四、结合画面,品味古诗词情感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情感的铺垫和生成,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和欣赏同样离不开诗情的领悟。诗情是揉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文学产物。古诗词除了情景交融的文学特点外,生动鲜活的画面情景也是诗词学习需要把握的一个特点。图画是直观显现的有效学习手段,是理解古诗词的有力保障。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教学篇目,大多都配有课文插图,一幅幅形象直观的图画既可以有力地渲染作品情境,又能使学生很容易地通过画面走进古诗词的文本学习。   1.依据诗句,欣赏画面
  古诗词是有别于散文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文学体裁,它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的特点。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对诗词的赏析和作品情感的挖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借助注释和关键词理解古诗大意。学生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肤浅的字面意思上,对于诗词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境的把握还远远不够。因此,适当的画面欣赏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观能力,通过刺激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画面的冲击下扩展形象体验,从而有助于把握作品情感,进一步感知诗词意境。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借助幻灯片的课件演示:黄鹂鸣叫、白鹭飞翔、西岭积雪以及停泊的船只,这些动静结合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视觉神经,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融入古诗的文本学习中,这时对意境的把握和古诗词情感的体会便自然生成:春天的亮丽美景、诗人内心的欢愉喜悦一一显露于此。画面是诗句的有效显现,诗句是画面的有力凭借,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互相依附、互相影响,它们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保障。
  2.结合想象,描述画面
  想象是对人类大脑固有思维方式进行深度开发,对脑海中初步的印象进行深加工处理,从而形成更完整、更具体的画面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诗词鉴赏过程中,通过对诗词的初步理解,经大脑想象、还原,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而感悟到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蕴含在诗词中的思想和情感。古诗词博大精深,寓意深远,每首诗词都表达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展现着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面。为了透彻地掌握诗词的精髓和内涵,必须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画面,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形成的景象画面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想象力越丰富,鉴赏诗词的能力就越强。以苏轼《赠刘景文/冬景》为例,诗中描写的是残秋初冬的景象,在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闭上眼睛,逐步在脑海中浮现出秋末冬初荷塘的景物,并逐一描述:只见在初冬,荷花在秋霜的侵袭下渐渐凋谢了,连那遮风挡雨的荷叶也变得枯萎了,这时候脑中已经形成一幅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景象。突然诗人笔锋一转,第二幅画面油然而生,那开败了的菊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它的枝干依然不畏寒霜,傲然挺立在寒风中。通过画面,体现出菊花孤标傲世的品质和个性,读者明白原来诗人用对比手法来赞美菊花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高贵品质,鼓励我们尝试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就一定能发现“橙黄橘绿”美的画面和景致。我们发现通过充分利用想象力,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就很容易被发现和挖掘。
  3.诵读诗词,回味画面
  唐诗宋词,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精髓。诗词的诵读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其特点是:押韵对仗、节奏明朗、便于记忆、易于传唱。自古以来,诵读诗词就是传统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是诗词魅力的完美体现。把诗词的诵读应用在教学中,在学生记忆、理解诗词和传承文化上,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伴随的是不同的感悟和体验,长期坚持大声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把想象到的画面融入诗句描绘的情景中,就能很快鉴赏出诗词中表达的意境,既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又可以使自身的诗词文化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同时,在长期的诵读过程中,可以掌握诗歌基本规律,熟悉诗词的韵律、结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能逐渐培养起自身的创造能力,对写诗谱词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奠定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为诗词的发展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总而言之,精悍短小的诗词内容蕴含着意蕴深远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它是我国历史的璀璨明珠,是难得的文化艺术瑰宝。在富有人生哲理和优美画卷的古诗词学习中,提高小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通过体会古诗词大意,领悟古诗词意境,体味古诗词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古诗词教學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境,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和领悟中了解了古诗词的久远文化,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诗词教学发扬光大,是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传统文化植根大地并深入人心的今天,让我们扬起鉴赏的风帆,努力在诗词歌赋中尽情遨游,让诗词情怀常驻学生心间,让传承和弘扬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林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267.
  [2]王莉莉.创设情境,教好古诗词[J].文教资料,2013(16).
  编辑 王彦清
其他文献
青克勒组地层时代归属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进一步厘清该组地层时代,结合相关工作成果,对白音图嘎地区青克勒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从地层划分、岩石地层特征、沉积相和沉积
某矿东一皮带大巷地处软岩层,为了优化支护方案,确保巷道稳定,对巷道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可知,原U型钢支护条件下的巷道破坏形式主要有整体收缩、局部弯曲
岩质边坡复绿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同的边坡绿化措施需要不同的立地条件。结合河北省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分析了微地形设计理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别从高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基于当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及人口流动态势,通过对人口就近城镇化政策的梳理,分析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资
《孟子》一书使用了大量语气词,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准确加强了各种语气,增强了论辩色彩;帮助构成了排比、对偶等句式。音韵协调,增强了节奏感;使得长、短句式合理搭配,逻辑性强,增强
稀土采选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有标准规范难以支撑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亟需出台稀土采选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为了有效降低深井热害对人体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并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针对矿井热害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某煤矿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该煤矿在
云南镇沅金矿井下原来主要采用喷锚网技术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当局部矿体非常破碎时采用钢拱架进行支护。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开始显现,巷道破坏比较严重,通过对镇沅金
摘 要: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也奠定了塑造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基础。在这个倡导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时代环境下,学校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体的德育,这既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德育;全面道德素质;道德品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指导性文件已经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尤其是其
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很多操作结果的实现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记忆。对于这种技术方面的操作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