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有效方式。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语文教学中,掌握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设计要讲究技术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迪,因此要优化设计提问,使提问达到高效。
1.逐层深入,讲究梯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一定乐于接受。例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④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⑤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在认识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进而达到理解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分解开来,便于学生逐步认识,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体验感悟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例如《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只有了解了背影出现时的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背影前的家境描写,然后笔者再提问:你的父亲的衣着和你的衣着有何不同?由于学生已经进入情境,所以讨论的时候学生都很投入,教学效果很好。
3.提问简单,效果显著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我在教《变色龙》这篇小说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开始,对巡警只称“叶尔德林”,而当巡警说:“曾在将军家院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后,便称其为“叶尔德林老弟”,称呼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使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已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学生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勇于探索。
二、问题提出更要讲究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问题设计的技术,另一方面更在于提问的艺术。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老生常谈,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后,教师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两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提问独特,追求新颖
新课程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创性,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多一些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争着说出自己大胆的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及老师的点拨,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力求神奇,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教《美丽的西双版纳》,如果直接问:文中描写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采用曲问法,假设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来当导游。
4.适时评价,讲究技巧
提问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怎样提出问题,还应该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地下个断语“对了”、“错了”。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和“激励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能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意识,帮助他们驱散畏难情绪,获得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并诱发他们形成异想天开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观点。
综上所述,“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启迪学生思维,扣开学生心灵,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找准提问的切入点和时机,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运用好不同类型的提问,“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形成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亮丽风景。
一、问题设计要讲究技术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启迪,因此要优化设计提问,使提问达到高效。
1.逐层深入,讲究梯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一定乐于接受。例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内容庞杂,有些还不易理解,直接让学生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给“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难以做到,可以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提出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百草园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冬天雪后捕鸟情境的?④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有什么作用?⑤写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在认识以上问题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进而达到理解主题的目的,这样的提问把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分解开来,便于学生逐步认识,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结合实际,体验感悟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例如《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只有了解了背影出现时的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背影前的家境描写,然后笔者再提问:你的父亲的衣着和你的衣着有何不同?由于学生已经进入情境,所以讨论的时候学生都很投入,教学效果很好。
3.提问简单,效果显著
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我在教《变色龙》这篇小说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开始,对巡警只称“叶尔德林”,而当巡警说:“曾在将军家院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后,便称其为“叶尔德林老弟”,称呼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使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已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学生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勇于探索。
二、问题提出更要讲究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问题设计的技术,另一方面更在于提问的艺术。
1.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老生常谈,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学生们各抒已见后,教师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两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提问独特,追求新颖
新课程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创性,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多一些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他会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争着说出自己大胆的想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讨论及老师的点拨,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力求神奇,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教《美丽的西双版纳》,如果直接问:文中描写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采用曲问法,假设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来当导游。
4.适时评价,讲究技巧
提问的艺术不仅仅表现在怎样提出问题,还应该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如何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地下个断语“对了”、“错了”。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和“激励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可能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意识,帮助他们驱散畏难情绪,获得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并诱发他们形成异想天开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观点。
综上所述,“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启迪学生思维,扣开学生心灵,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找准提问的切入点和时机,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运用好不同类型的提问,“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形成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