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树疤上的青春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洞画女孩”是媒体给的称谓,王月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实这个是树疤画。”树受了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会慢慢结痂成疤。王月就把画画在树疤上,起名“美途”,希望带给这座城市的人一系列温暖的童话。
  “美途”美化了城市,也为王月的青春增添了童话般的风景。
  坚持,只为当初定下的“美途”
  沿着石家庄九中门口向前,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本丑陋的树疤上暗藏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与那些喷绘式的涂鸦不同,树疤上的每一幅画都是根据树疤大小和形状来精心设计绘画的:略显呆萌的花栗鼠正趴在树疤上,黑眼睛好奇地看着来往的行人,满睑有好奇;两只干脆面(小浣熊)惬意地窝在疤痕里,上面那只好像是妈妈,正对宝宝描绘城市的风景;一只懒懒的考拉蜷缩在树叉上睡得十分香甜,远处的另一棵树上的一对考拉母子望向这边,考拉宝宝伏在妈妈的背上,好像在说,那个叔叔好懒呀,我都起床了;纯白色的耳廓狐趴在疤痕形成的树洞里,歪着脑袋,两只小萌爪搭在边沿,你若吓着它,人家便可以立刻躲回家里……
  这些都是王月的作品,也是收获无数赞美的“树洞画”。
  一月的石家庄很冷,雪花飘飘,寒风刺骨;城市的天空很灰,很少有别的颜色。然而不管多冷,王月几乎每天都出门,闺蜜兼摄影师李悦有时候会一起陪伴,更多的时候,是王月一个人在寒风中调色、作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每每画完,手脚都僵了。一切只为定下的“美途”计划,要在3月开学之前完成。“冷并不能成为不去的理由,可以穿厚点,可以贴暖宝宝,还可以带上热水袋……”这个90后女孩,非常沉着,“既然下定决心要去做,就要义无反顾地做下去。”
  你的风景,我的画
  王月是大连工业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准研究生。在树疤上作画,最初的原因是要做毕业设计。“一直考虑毕业设计的内容,有一天走在马路上,看着街边树上的疤痕,有的满是灰尘,有的甚至被塞进垃圾,很不好看。细细一看,发现树疤其实很光滑,适合作画,便产生通过绘画把这些丑陋的疤痕变美的想法。”征求了指导老师和家长、闺蜜的意见,王月很快便开始着手。
  细致地考察过街道、征得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同意后,王月选定了树疤较多的一条小道“九中街”进行“初体验”。之所以选择小道,原因在于“如果画得不是太好,也不会影响市容。”说到这里,王月有些羞涩。
  王月清理掉树疤上的尘土,一手托着颜料盘,一手拿着画笔在树疤上认真绘画,背包和绘画工具随意摆放在一边。
  “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慢慢地,人们知道了九中街有一个女孩在树疤上作画。好友李悦将画作拍摄下来,传到微博上,“九中街树洞画”很快火遍大江南北,各路媒体蜂拥而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外地人专程赶来看王月作画。
  “会影响你作画么?”王月急忙摇头:“不会不会,他们是我画下去的最大动力。”刚开始在树疤上作画,每一个围观的人,都会加以鼓励,“这让我学会了更包容地去看待一切,看到温暖的力量。”这份毕业作品,让王月明白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就在身边,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经常有人认错树疤上的动物,花栗鼠被认成小松鼠,耳廓狐被认成猫、狗。有个妈妈抱着宝宝,绐宝宝介绍,“这是姐姐画的小白猫。”王月也会善意提醒,然后偷看别人恍然大悟的表情,“特别好玩儿”,俨然是个孩子。
  考虑到树疤画会经历日晒雨淋,王月在画上涂了一层木蜡油,“省得雨水一冲,各种颜色就跟着流下来,那就太难看了。”因为要直接画在树皮表面,她也咨询过环保部门用什么颜料最好。
  其实,王月的第一幅树疤画是在家门口。构思、调色、作画、完善……当一条山间小道出现在火红的枫树林里,当越来越多肯定的声音传来,王月的心才算落地,才鼓起勇气走上九中街。
  尽管会忐忑,也鼓起勇气试试;尽管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也一一去确定;保持一颗童心,勇往直前。“美途”美化城市,成就你的风景,我的画。
  请记得我最初的模样
  3月,王月准备返校,与此同时画出了“美途”系列最后一幅——《还原》。在这幅画中,王月把树疤恢复成树皮,绿色的新芽从树皮处长了出来,天堂凤蝶挥着蓝色的翅膀,春意盎然。“希望它可以为这一系列树疤童话画上美丽的句号。”这幅画折射着“美途”的初衷:希望大家记得树木的本来面目,记得它最初的模样。
  微博上一位网友说:“树洞画女孩王月在这些树洞(疤痕)上进行‘美途’之时,潜台词是清纯对污染的修复。那些因人类的伤害而消失的动物,在王月的‘美途’得到拯救。她提醒我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对于这样的评价,王月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坦然道:“希望可以真的提醒大家,记得大自然本来的模样。”
  整个“美途”系列有16幅作品,动物占了大部分,王月最喜欢花栗鼠那幅,“它非常小,只有小朋友拳头那么大,眼神特别到位。”说到画,她侃侃而谈,“我的画工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我画的眼神都特别到位。”她希望,树疤上的动物可以和观看的人在眼神上做一个小交流,真正起到呼吁大家爱护动物的目的。
  走红网络后,王月在微博上发布创作每一幅作品的初衷:希望可以用个人的微小力量让城市少一些瑕疵。“但是,再雕饰、再遮掩,树疤依然是树疤,永远比不上原来的模样。”回校后,她会参加“用画笔扮美大连”活动。等到暑假,她也许会在井盖上做文章。
  随着时光的流逝,树疤上的画会变得暗淡,但它的意义在于存在过,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引起了思考。对于王月而言,也是如此,也许她以后都不会再画树疤画,甚至将来都不从事绘画,但这段记忆,会成为她青春路上明艳动人的一段。“庆幸年轻时去这么做了,如果当初有丝毫犹豫,怕太冷,怕找城管太麻烦,怕引起不好的反响……无论哪个环节,稍微胆怯就可能退缩,就没有‘美途’了。”王月笑道:“‘美途’,也是美化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管将来如何,绘画始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他文献
40年,两代人之约  因父亲的缘故,我开始了刺绣的收藏与研究。  我的父亲曾宪阳是一名从漫画家转为职业摄影记者的艺术工作者,是“中国苗族服饰、刺绣收藏第一人”。1976年,他从苗寨买回几张来不及拍摄的绣片,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苗绣收藏生涯;而我也从那一天开始,成为帮助父亲整理绣片的“童工助理”。一晃40多年过去,我的生命中再也没有离开过苗绣。  最早的时候,父亲只是把漂亮的绣片或者苗绣衣服买回家,挂在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2021年5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引述了这句古语。  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所著的《论时政疏》,意思是“好的人才就如同参天大树,关键是要注重平时的素养,且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其特长、人尽其才”。  我们常常讲“人才难得”,科技如此,传统工艺发展亦如此。  在歷史发展中,正是因为一些关键人物的出现,
“中国原创设计正在全球的设计领域初露锋芒”,这股羽翼已成的力量在“设计上海”得到极大释放。在全球关注与深耕“循环设计”的当下,未来设计趋势与向生活转换的具体方法,甚至如何利用设计为社会公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成为设计师们共话的议题。  2020年11月,第七届“设计上海”精彩亮相于上海世博展览馆,国内外满怀惜物精神的设计师们,将一件件匠心独运的品质美物呈现于热爱艺术的大众面前,不仅清晰地传递前沿时尚
若将华丽的亮片、闪耀的水晶、洁白的珍珠等丰富材料与刺绣技艺结合起来,将会诞生怎样的奇迹呢?法式刺绣,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周利亚是一位独立刺绣艺术工作者,从2016年起从事刺绣产品研发与相关课程培训,目前为“Liaworks”刺绣工作室主理人。工作室开设刺绣课程培訓,并提供材料包与刺绣产品的销售。最近,她将法式刺绣与珠绣结合,创作了一款以敦煌艺术为主题的口金小包。她希望将中国古老的敦煌
最美不过插花。  插花,当下已然成为不少文人雅士或传统文化追随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有人专门对插花艺术展开研究,希望探寻到中国插花的源头。  相较广为人知的日本插花中国插花有其独自的传承体系,在有史料可查的范围内至少可追溯到唐代,且有一个“中国风”的名字——瓶花。  谈到瓶花,不得不提及中国历史上的3部瓶花理论经典之作:《瓶史》、《瓶花谱》和《瓶花三说》,这被当代插花人奉为圭臬。其中,不仅对品花
孩子们应不应该在电子设备上花大量的时间?有人认为电子设备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转换任务。孩子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提升推理能力。但是也有些研究表明电子设备在危害孩子们的健康,拥有电子设备并不一定能在学校获得高分。  Kids need to spend time using electronic devices.  Do you love to surf the Int
在国内文创产业炙手可热时,洛可可凭借为各大博物馆、旅游景区、娱乐IP设计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成为“非同一般”的设计公司。  从敦煌的壁画,到苏州园林的制式,再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及无弦琴香台、大有耳福瓷盘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洛可可转换成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  对文化元素不粗暴对待、不生搬硬套,洛可可用作品詮释了“让文化成为有用之物,而不是脆弱的、需要被保护的对象”。
探索: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是人类一个美丽梦想。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你能想象吗?房子能打印,飞机能打印,衣服能打印,甚至食物也能打印……     时下,“3D”概念在全球可谓火得一塌糊涂。在2011年初,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介绍了3D领域又一前瞻性产品 ——3D打印机(3D Printers),称之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其封面那把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可演奏美
陶艺室 用双手与自然共鸣  130平方米的空间宽敞舒适,一块泥,一张桌,就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做一整个下午。陶艺室配备了世界顶尖的设备,比如美国的Skutt电窑、日本的新宝拉坯机,还有特地从景德镇老店定制的工具材料。老师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和景德镇的两位美女,借鉴国外的教学体验方法,引导参与者创作心中所想。陶艺室还会不定期推出主题体验,比如捏头像。用陶土捏一个专属头像,做成吊坠挂在胸前,意义非比寻常。 
切丝、翻晾、淘洗、压榨……古老院落里的楼层廊道,挂满了“风脱水”后的菜头串和原始的制作工具。用力压榨时呼喊的号子,让手工榨菜的久远记忆又重新活了过来。  ① 风干的榨菜丝要经过反复淘洗,去除灰尘和杂质。  ② 万绍碧始终坚守着涪陵榨菜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手创办了“辣妹子”榨菜品牌。  ③为了利用江风脱水而搭起的长长菜架,十分壮观。  榨菜之于涪陵人,是印在脑海中的记忆,是长江的江风吹来的阵阵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