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应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中获得的技能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尝试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2.原生质体的制备、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分离。
【教学准备】
1.材料用具:袋装干酵母、蜗牛酶(或β-葡聚糖酶)、葡萄糖、海藻酸钠、CaCl2、NaCl等;
2.分组:教师将全班56人分成14个小组,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
【教学进程】
一、提供信息——分析资料
1.固定化原生质体由于解除了细胞壁的扩散障碍,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分泌,是胞内酶等细胞内物质的优化生产技术。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
2.β-葡聚糖酶(β- 1,3 - 1,4 葡聚糖酶):市售β-葡聚糖酶为淡黄色粉末或棕色液体,专一作用于β-葡聚糖的 1,3 及 1,4 糖苷键,产生 3~5 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及葡萄糖;适用温度范围为30~60℃ ,最适温度范围为50~55℃;适用PH范围4.8~7.5 ,最适 PH 范围 6.0~6.5。
3.蜗牛酶:从蜗牛的嗦囊和消化道中制备的混合酶,含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20多种酶,酵母细胞经巯基化合物处理后, 悬浮于PH5.8-7.2等山梨醇溶液中, 每克细胞经30-40mg酶在37℃保温1小时即可溶解细胞壁, 破壁率90%以上;4℃保存。
4.海藻酸鈉凝胶是从海藻中提取获得的藻酸盐,为D-甘露糖醛酸和古洛糖醛酸的线性共聚物,多价阳离子如Ca2 可诱导凝胶形成。
5.在原生质体制备中,宜选用对数期的菌体作为材料。
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1.如何获得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
2.获得的原生质体如何保存才能保持活性?能直接置于蒸馏水中吗?
3.如何配制含渗透压稳定剂的高渗缓冲液?能否用磷酸盐配制缓冲液?
4.固定化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相比,操作程序有何不同?
三、表达交流——完善方案
四、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略)
五、问题探讨——活跃思维
1.固定化原生质体凝胶珠中能否观察到出芽生殖现象?
2.原生质体失去增殖能力,但仍能进行新陈代谢。请根据以上特点,设计实验检测酶解后是否得到了原生质体?
3.能否通过延长酶解时间来提高原生质体的形成率?
六、成果评价
1.一“看”——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
2.二“测”——检测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3.三“试”——葡萄糖溶液发酵试验:利用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
讨论:本实验可通过哪些手段检测发酵结果?
七、实验误差分析及校正
1.制作的凝胶珠成蝌蚪状。
可能的原因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
解决方案:虽然严格按教材配方配制,但加热过程中有不少水分挥发使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所以必须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
可能的原因二: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或针筒口离CaCl2液面距离过近,高度不够。
解决方案:反复试验发现:注射器针筒口与CaCl2溶液液面的距离在20-30cm左右,凝胶珠容易成圆形;注射器中的溶液要以恒定速度缓慢地滴加。
2.酒精灯加热溶化海藻酸钠的过程中出现了焦糊。
可能原因:加热太快。
解决方案:加热的火候控制要适宜,应小火或间断加热。实践证明:90℃水浴加热或用高压蒸汽锅加热,能有效地避免焦糊。
3.制作的凝胶珠有部分漂浮在CaCl2溶液表面,经检查发现凝胶珠轻,有气泡。
可能原因: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的过程中速度过快,混合不均匀,使溶液中混有空气。
解决方案:搅拌过程中要匀速、轻柔,如出现气泡就用玻璃棒搅破,就不会出现漂浮的凝胶珠。
4.将制备良好的凝胶珠和4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后发现无酒味。
可能原因:40%的葡萄糖溶液浓度过大,导致酵母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解决方案:将制备好的凝胶珠和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放入恒温箱培养,2天后出现了酒味。
八、分析与讨论
1.如何获得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
2.获得的原生质体如何保存才能保持活性?能直接置于蒸馏水中吗?
3.如何配制含渗透压稳定剂的高渗缓冲液?能否用磷酸盐配制缓冲液?
4.固定化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相比,操作程序有何不同?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2018年度课题“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研究”,No.B-a/2018/02/29。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2018jksyiblx008】
1.应用“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中获得的技能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1.尝试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2.原生质体的制备、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分离。
【教学准备】
1.材料用具:袋装干酵母、蜗牛酶(或β-葡聚糖酶)、葡萄糖、海藻酸钠、CaCl2、NaCl等;
2.分组:教师将全班56人分成14个小组,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
【教学进程】
一、提供信息——分析资料
1.固定化原生质体由于解除了细胞壁的扩散障碍,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分泌,是胞内酶等细胞内物质的优化生产技术。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β-葡聚糖。
2.β-葡聚糖酶(β- 1,3 - 1,4 葡聚糖酶):市售β-葡聚糖酶为淡黄色粉末或棕色液体,专一作用于β-葡聚糖的 1,3 及 1,4 糖苷键,产生 3~5 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及葡萄糖;适用温度范围为30~60℃ ,最适温度范围为50~55℃;适用PH范围4.8~7.5 ,最适 PH 范围 6.0~6.5。
3.蜗牛酶:从蜗牛的嗦囊和消化道中制备的混合酶,含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20多种酶,酵母细胞经巯基化合物处理后, 悬浮于PH5.8-7.2等山梨醇溶液中, 每克细胞经30-40mg酶在37℃保温1小时即可溶解细胞壁, 破壁率90%以上;4℃保存。
4.海藻酸鈉凝胶是从海藻中提取获得的藻酸盐,为D-甘露糖醛酸和古洛糖醛酸的线性共聚物,多价阳离子如Ca2 可诱导凝胶形成。
5.在原生质体制备中,宜选用对数期的菌体作为材料。
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1.如何获得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
2.获得的原生质体如何保存才能保持活性?能直接置于蒸馏水中吗?
3.如何配制含渗透压稳定剂的高渗缓冲液?能否用磷酸盐配制缓冲液?
4.固定化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相比,操作程序有何不同?
三、表达交流——完善方案
四、实验操作——实施方案(略)
五、问题探讨——活跃思维
1.固定化原生质体凝胶珠中能否观察到出芽生殖现象?
2.原生质体失去增殖能力,但仍能进行新陈代谢。请根据以上特点,设计实验检测酶解后是否得到了原生质体?
3.能否通过延长酶解时间来提高原生质体的形成率?
六、成果评价
1.一“看”——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
2.二“测”——检测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3.三“试”——葡萄糖溶液发酵试验:利用固定化原生质体发酵。
讨论:本实验可通过哪些手段检测发酵结果?
七、实验误差分析及校正
1.制作的凝胶珠成蝌蚪状。
可能的原因一: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
解决方案:虽然严格按教材配方配制,但加热过程中有不少水分挥发使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所以必须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
可能的原因二:注射器中的溶液推进速度过快,或针筒口离CaCl2液面距离过近,高度不够。
解决方案:反复试验发现:注射器针筒口与CaCl2溶液液面的距离在20-30cm左右,凝胶珠容易成圆形;注射器中的溶液要以恒定速度缓慢地滴加。
2.酒精灯加热溶化海藻酸钠的过程中出现了焦糊。
可能原因:加热太快。
解决方案:加热的火候控制要适宜,应小火或间断加热。实践证明:90℃水浴加热或用高压蒸汽锅加热,能有效地避免焦糊。
3.制作的凝胶珠有部分漂浮在CaCl2溶液表面,经检查发现凝胶珠轻,有气泡。
可能原因: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的过程中速度过快,混合不均匀,使溶液中混有空气。
解决方案:搅拌过程中要匀速、轻柔,如出现气泡就用玻璃棒搅破,就不会出现漂浮的凝胶珠。
4.将制备良好的凝胶珠和4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后发现无酒味。
可能原因:40%的葡萄糖溶液浓度过大,导致酵母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解决方案:将制备好的凝胶珠和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放入恒温箱培养,2天后出现了酒味。
八、分析与讨论
1.如何获得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
2.获得的原生质体如何保存才能保持活性?能直接置于蒸馏水中吗?
3.如何配制含渗透压稳定剂的高渗缓冲液?能否用磷酸盐配制缓冲液?
4.固定化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相比,操作程序有何不同?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2018年度课题“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研究”,No.B-a/2018/02/29。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2018jksyiblx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