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科,我们音乐教师要努力使之达到理想状态,那就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許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突破,学生的学习发生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有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认识不全面,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某些偏差,甚至走入了与课程标准相悖的误区。那么,该如何发挥教师的协调作用,使音乐课堂达到理想状态呢?
1 音乐课堂中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1 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协调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协调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也有所认识
1.2 通过研究使学生感触美、渲染美。
在音乐课教学中,有好多教材内容是很好的美的教育,美得熏陶。这些内容通过教师的协调引导,才能使学生受到美好的教育。所谓感触美,渲染美是审美、创美的首步。从小学到中学,音乐教材是一个极富魅力的"美"的世界。在这个"美"的音乐世界里,从丽日皓月,繁星流云到江河湖海的歌颂;又到大地山川自然景色的赞美;从讴歌、咏叹浴血刑场、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的颂扬;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人物形象的赞美。从这些塑造的音乐形象中,引导学生充分感触美,认真渲染美,每节课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协调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管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能运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表达人类的信念、理想、报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通过欣赏、歌唱、赞美的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海洋里遨游,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得以陶冶,而且使学生在美的欣赏研究作品中,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增强表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美的教育。
2 整合学科本体,做好协调人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包括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2.1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的教材就是以《音乐课程标准》包含其他学科的整合体。有音乐与德育、与体育、与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例如:音乐与德育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的德育作用。给他们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认真的探究、合作、实践中得到的。也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教育的,这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显著特点。
2.2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智育教育。
智育偏重于逻辑思维,而音乐偏重于形象思维。音乐教育虽然也包含某些智育的因素,但主要承担美育功效。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音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协调作用下,对智育发展有促进功效,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但这些作用都是在教师的协调下,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中,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和学生瞬息万变的"操练"中掌握知识的。
例如:学习《七子之歌》澳门一课里,知识就包含较多,有政治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它溶进音乐之中,开始上课导入就让学生看澳门回归画面,同时还奏着国歌,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从几个问题中把学生的思路引上对"澳门"的了解,从这个问题上知道"澳门"回归的时间,再通过问这个场面为什么奏国歌?他们会想到国歌代表国家的整体形象,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收复失地,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多加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他们会了解好多关于"澳门"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协调作用下,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习、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了解"澳门历史"以及被"葡萄牙"掠走时间和回归时间。再通过音乐主题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使学生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情,也分析的非常透彻。包括澳门小姑娘的演唱,表达了澳门人民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歌曲的段落分析,每一段的感情表达处理,是怎样的,学生都分析的很细致,他们在表达演唱时都把握的很好。这样这节课就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教师就充分发挥了协调作用达到预设的理想课堂。使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历史和政治内容的深入,使音乐更有艺术感染力,它把理性的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音乐学习中接受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和情操得以陶冶,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教师做好协调人,创设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其音乐的感染,通过对美得音乐的欣赏、对美的音乐学习得到心灵和情操的陶冶,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增强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1 音乐课堂中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1 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协调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协调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也有所认识
1.2 通过研究使学生感触美、渲染美。
在音乐课教学中,有好多教材内容是很好的美的教育,美得熏陶。这些内容通过教师的协调引导,才能使学生受到美好的教育。所谓感触美,渲染美是审美、创美的首步。从小学到中学,音乐教材是一个极富魅力的"美"的世界。在这个"美"的音乐世界里,从丽日皓月,繁星流云到江河湖海的歌颂;又到大地山川自然景色的赞美;从讴歌、咏叹浴血刑场、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的颂扬;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人物形象的赞美。从这些塑造的音乐形象中,引导学生充分感触美,认真渲染美,每节课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协调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管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能运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表达人类的信念、理想、报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通过欣赏、歌唱、赞美的教学。使学生在美的海洋里遨游,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得以陶冶,而且使学生在美的欣赏研究作品中,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增强表现美的能力,最终达到美的教育。
2 整合学科本体,做好协调人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包括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
2.1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的教材就是以《音乐课程标准》包含其他学科的整合体。有音乐与德育、与体育、与智育、与劳动技术教育。例如:音乐与德育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的德育作用。给他们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认真的探究、合作、实践中得到的。也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教育的,这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显著特点。
2.2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智育教育。
智育偏重于逻辑思维,而音乐偏重于形象思维。音乐教育虽然也包含某些智育的因素,但主要承担美育功效。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音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协调作用下,对智育发展有促进功效,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但这些作用都是在教师的协调下,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中,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和学生瞬息万变的"操练"中掌握知识的。
例如:学习《七子之歌》澳门一课里,知识就包含较多,有政治方面的,历史方面的,它溶进音乐之中,开始上课导入就让学生看澳门回归画面,同时还奏着国歌,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从几个问题中把学生的思路引上对"澳门"的了解,从这个问题上知道"澳门"回归的时间,再通过问这个场面为什么奏国歌?他们会想到国歌代表国家的整体形象,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收复失地,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多加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他们会了解好多关于"澳门"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协调作用下,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习、了解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了解"澳门历史"以及被"葡萄牙"掠走时间和回归时间。再通过音乐主题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使学生把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情,也分析的非常透彻。包括澳门小姑娘的演唱,表达了澳门人民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歌曲的段落分析,每一段的感情表达处理,是怎样的,学生都分析的很细致,他们在表达演唱时都把握的很好。这样这节课就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教师就充分发挥了协调作用达到预设的理想课堂。使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历史和政治内容的深入,使音乐更有艺术感染力,它把理性的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音乐学习中接受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和情操得以陶冶,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教师做好协调人,创设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其音乐的感染,通过对美得音乐的欣赏、对美的音乐学习得到心灵和情操的陶冶,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增强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