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绘画是语言的先导,是表示美感的良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借助语言被物化,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绘本阅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绘本阅读的魅力,在于将科学与社会常识,以图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极少的文字,为讲述者和幼儿创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搭起了一座图画和思维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阅读;形象思维;艺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教师是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幼儿和社会生活的接触,很难触及生活的本身,因此幼儿教育需要绘本阅读这种方式,来增强对生活和社会常识的理解,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智力和良好习惯的提升。
一、绘本阅读的概念与发展
绘本阅读和普通的看图画书是不一样的。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讲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讲究主题和情绪的连续性,在短短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相当于电影的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绘本在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同时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到了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的时候流向了台湾,随后引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方位帮助孩子构筑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到了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成了全世界儿童的阅读时尚。有人习惯将绘本阅读与早期的连环画做类比,其实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连环画的文图关系,是图片为文字服务,文字是主题,图片的延展性不足;绘本阅读中,复杂而绚丽的图片是主题,文字往往极少,幼儿阅读时要在图片中不断寻找发现,不断增强对故事的理解。也就是说,连环画是剧情固定的故事书,绘本阅读是拥有很多理解方式的故事书。
二、绘本阅读在教育中的“跨越性”
绘本阅读成为幼儿教育的主流方式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明显的“跨越性”,受到的局限比较小,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更能适应不同层次的教育者。幼儿在接收方面,也不会因为教育方式的变化而带来负面效果,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具有发散性的思维特点。绘本阅读教育的“跨越性”,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本对教育者和读者的年龄跨度大。从零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绘本阅读中获得乐趣,即使是小小的或薄薄的一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极为深广。以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的图案为例,卡通的形象本身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成年人做解读时具有更大的空间,儿童对卡通接受能力强,也热爱观察图画中的细节。
2.绘本具有文化共通性,即使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较大的地方,它也可以毫无排斥地被接受。因为绘本是绘画的艺术体现,而非语言,排除掉比较特殊的地方文化特点,图画的展现形式不需要语言的配合,就能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这一点与油画、水墨画的文化传递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
3.不同人群对绘本解读方式具有“跨越性”。绘本的图画包罗万象,即便是一张图画中,各种绚丽的色彩和故事细节,都隐藏在每个动画角色或线条中,需要阅读者和教育者去发现。在这个时候,“盲人摸象”这个贬义词却成了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幼儿阅读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阅读绘本时,必然会出现“片面”的观察和理解,这是因为幼儿的阅读能力还不完善,但这是绘本阅读中必经的过程,不断的发现新角度,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收获,这些都是从“盲人摸象”开始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理解方式的结果不限定,更加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发育。
三、幼儿园如何做好绘本阅读教育
绘本阅读对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幼儿园儿童通过书本方式,了解社会、形成良好习惯、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与硬式教育截然相反,依靠的是幼儿的自我思考。幼儿园做好绘本阅读教育,对幼儿稚嫩的价值观形成、学习习惯和社会认知的提升,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绘本阅读的教育水平:
1.幼儿教师的绘本教育能力要大幅度提升。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在讲故事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但对绘本的理解和教育水平,能力上参差不齐。教育部门应该通过系统化教育,让幼师群体具备更高水平的绘本解读能力和教育技巧,甚至还应该挖掘部分具有绘本创作能力的幼师,形成核心带动能力。
2.幼儿园机构要科学选择绘本素材。国内外的绘本素材浩如烟海,个别机构跟风出版了一批低质量的绘本读物,低质量的绘制和印刷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幼儿园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有选择性的推荐绘本内容,最终实现以绘本阅读塑造幼儿性格、提升认知水平、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
3.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合作。个性化的绘本阅读,除了在幼儿园做好目标制定,大量的閱读时间还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幼师有必要通过个人观察和总结,向家长推荐合适的绘本或培养方向,引导家长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共同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阅读;形象思维;艺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艺术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而教师是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然而幼儿和社会生活的接触,很难触及生活的本身,因此幼儿教育需要绘本阅读这种方式,来增强对生活和社会常识的理解,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最终获得智力和良好习惯的提升。
一、绘本阅读的概念与发展
绘本阅读和普通的看图画书是不一样的。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讲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讲究主题和情绪的连续性,在短短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相当于电影的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绘本在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同时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到了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的时候流向了台湾,随后引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方位帮助孩子构筑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到了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成了全世界儿童的阅读时尚。有人习惯将绘本阅读与早期的连环画做类比,其实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连环画的文图关系,是图片为文字服务,文字是主题,图片的延展性不足;绘本阅读中,复杂而绚丽的图片是主题,文字往往极少,幼儿阅读时要在图片中不断寻找发现,不断增强对故事的理解。也就是说,连环画是剧情固定的故事书,绘本阅读是拥有很多理解方式的故事书。
二、绘本阅读在教育中的“跨越性”
绘本阅读成为幼儿教育的主流方式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明显的“跨越性”,受到的局限比较小,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更能适应不同层次的教育者。幼儿在接收方面,也不会因为教育方式的变化而带来负面效果,因为绘本阅读本身具有发散性的思维特点。绘本阅读教育的“跨越性”,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本对教育者和读者的年龄跨度大。从零岁到一百岁的人都能从绘本阅读中获得乐趣,即使是小小的或薄薄的一本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都极为深广。以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的图案为例,卡通的形象本身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成年人做解读时具有更大的空间,儿童对卡通接受能力强,也热爱观察图画中的细节。
2.绘本具有文化共通性,即使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较大的地方,它也可以毫无排斥地被接受。因为绘本是绘画的艺术体现,而非语言,排除掉比较特殊的地方文化特点,图画的展现形式不需要语言的配合,就能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这一点与油画、水墨画的文化传递方式,有很大的相似性。
3.不同人群对绘本解读方式具有“跨越性”。绘本的图画包罗万象,即便是一张图画中,各种绚丽的色彩和故事细节,都隐藏在每个动画角色或线条中,需要阅读者和教育者去发现。在这个时候,“盲人摸象”这个贬义词却成了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幼儿阅读在老师或家长的引导下阅读绘本时,必然会出现“片面”的观察和理解,这是因为幼儿的阅读能力还不完善,但这是绘本阅读中必经的过程,不断的发现新角度,是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收获,这些都是从“盲人摸象”开始的。最重要的是,这种理解方式的结果不限定,更加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发育。
三、幼儿园如何做好绘本阅读教育
绘本阅读对儿童智力和思维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幼儿园儿童通过书本方式,了解社会、形成良好习惯、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与硬式教育截然相反,依靠的是幼儿的自我思考。幼儿园做好绘本阅读教育,对幼儿稚嫩的价值观形成、学习习惯和社会认知的提升,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绘本阅读的教育水平:
1.幼儿教师的绘本教育能力要大幅度提升。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在讲故事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但对绘本的理解和教育水平,能力上参差不齐。教育部门应该通过系统化教育,让幼师群体具备更高水平的绘本解读能力和教育技巧,甚至还应该挖掘部分具有绘本创作能力的幼师,形成核心带动能力。
2.幼儿园机构要科学选择绘本素材。国内外的绘本素材浩如烟海,个别机构跟风出版了一批低质量的绘本读物,低质量的绘制和印刷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幼儿园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有选择性的推荐绘本内容,最终实现以绘本阅读塑造幼儿性格、提升认知水平、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
3.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合作。个性化的绘本阅读,除了在幼儿园做好目标制定,大量的閱读时间还需要在家庭里完成。幼师有必要通过个人观察和总结,向家长推荐合适的绘本或培养方向,引导家长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共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