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孩子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在一所刚刚复学的初中学校做家庭教育调研,面对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眼睛的功能是看,可以用哪些词表达和形容‘看’这个动作呢?”这个简单的问题引来十分踊跃的回应:“望、瞄、瞧、观、瞅、眺望、仰视、俯瞰、端详、浏览、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孩子们争先恐后叽叽喳喳,像爆豆子一样蹦出一个又一个词,引出一阵又一阵笑声。在轻松热烈的氛围里,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因为疫情,今年,你们和父母共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父母注视你的眼神吧。”
  像被骤然泼了一瓢冷水,蹦跳的“豆子们”一下蔫了,有的孩子低下头去,有的开始咬指甲。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男孩子皱着眉头轻轻吐出了一个字“盯”,另一个男孩低垂着眼睛说“瞪”,角落里发出一个怯怯的声音“虎视眈眈”,一个戴眼镜的文静女生用一个词把大家“轰”地逗笑了——“鹰视狼顾”。有的孩子拍着桌子笑得夸张,有的孩子摇着头笑得抹泪,但我清楚地看到,那些笑容的后面,那些孩子的眼睛里,隐含着的无助与无奈、抑郁和委屈。
  父母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目光注视孩子?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词歌赋咏赞过父母的目光——温柔的,慈爱的,像阳光一样暖的,像春风一样柔的,它们激励过多少犹疑的脚步,安抚过多少困顿的心。但为什么,我面前的这些少年,他们感受到的父母的注视,是“盯”,是“瞪”,是“虎视眈眈”,是“鹰视狼顾”呢?
  最近,还有两条登上热搜的新闻,内容也和父母的目光有关,只是这一次,父母的眼睛有了一个替代品——摄像头,父母的眼神有了一个新词汇——监控。
  第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位一年级女孩的妈妈,她在家里安装了一个云台摄像头,即使不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监视女儿有没有按时看书,坐姿是不是端正,有没有违规行为。妈妈还时不时通过对讲功能呵斥训诫:“坐直一点!你在看什么书?怎么又看动画片!”
  另一条新闻是一段短视频。南京一个14岁的小男孩打电话报警,控诉自己的父亲安装摄像头监控自己。视频里,父亲当着警察的面对儿子破口大骂:“我监控你什么了?你有什么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监控你?”男孩面部被做了模糊处理,但是我能够想象出他的眼神,想象出他的无助无奈,还有悲伤和委屈。
  这两条新闻却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当摄像头成为父母的眼睛,当监护人成为监视人,家还能够称之为“家”吗?
  有人问过一名小学生:“你觉得家里最舒服的地方是哪里?”答案不是卧室的小床,不是客厅的沙发,而是卫生间的马桶上。“为什么觉得那里最舒服?”“因為那里爸爸妈妈看不到我。”
  不知道这个悲哀的回答会不会引发一些父母的思考:为什么从前那个温软香甜,依偎在你怀抱,拽着你的衣襟寸步不离的小尾巴,却这样决绝地要摆脱你的视线,要远离你?
  一个人有两只眼睛,当你成为父母,就主动或者被动地拥有了“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是属于孩子的,它关注的唯一对象就是孩子。但是,在这“第三只眼睛”的注视下,不同的孩子却长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成了阳光中盛开的花朵、茁壮的小树,还有的则像寒冬里萧瑟的幼苗渐渐枯萎。截然不同的成长结果,是因为“第三只眼睛”有着不同的温度。换句话说,就是父母关注孩子的目光是“监视”还是“凝视”。
  “监视”是戒备的,冰冷的,带着敌意的。
  “凝视”是专注的,长久的,含着深情的。
  点开那张监视孩子的“云台摄像头”图片,可以看到占据整个画面的黑色镜头,像一只巨大的没有瞳孔、没有温度的空洞的眼睛,与这样一只眼睛对视,那种压抑和冷漠,那种沉重和阴郁,让人不寒而栗。不能想象,一个孩子,时时刻刻面对这样一只眼睛,会是怎样的感受和心情。
  更可悲的是,在那两条新闻后面,有许多网友留言为装摄像头的家长叫屈:“孩子就得管着!”“家长也是没办法呀。”“一家人有什么隐私呢?”重复最多的一句留言是:“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为你好”——这个正确体面不可辩驳的理由,成为许多家长的紧箍咒和辩护词,“控制你”“监视你”甚至“伤害你”,都是“为你好”!
  奥地利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所谓为你好,其实是一场以爱为名的操纵,根本没有尊重他人的尊严,那些所谓的好,让对方承担了过多的无形的压力,心灵被束缚,也阻碍了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
  父母安装的那一个摄像头,就是一只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实行操纵和控制的眼睛。
  这样一只充满寒意的眼睛,会把“家”变成“牢”,把“亲”变成“仇”,把“爱”变成“害”。
  今年爆红的网剧《隐秘的角落》中,主人公朱朝阳的妈妈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朱朝阳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被允许。他没看过同学们都看的电视剧,暑假读课外书被说是浪费时间,他不能吃喜欢的甜品,他花的每一分钱都要严格记账。朱妈妈虽然没有在家里装摄像头,但无形的监控对朱朝阳是全方位、无死角的。面对妈妈强大的控制,朱朝阳的反抗方式是成了一个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他表面上是一个懂事听话、唯唯诺诺的好孩子,但内心阴暗冷酷。他甚至会写两本日记,一本是给老师和家长看的,写的都是阳光灿烂好心情,另一本是属于自己的,记下的是对世界的仇视和反叛的低语。
  说文解字里对“家”和“牢”两个字的解读是:“家”的屋顶下是一头猪,象征人丁兴旺富裕融洽,而“牢”是指在围栏中圈养牲畜,没有自由,屋顶下的“牛”还代表着反抗。“家”属于一群人,温暖安全。“牢”是一个人住,冰冷痛苦。
  朱朝阳和妈妈的对抗,正是当下许多家庭故事的翻版。在家长敌意戒备的监控下,本该温暖安适的“家”成了冰冷阴郁的“牢”,本该阳光开朗的少年成了走不出阴影的囚徒。
  请关闭那个摄像头吧!那些以爱之名施行控制的父母,也许可以控制孩子的当下,但不能控制孩子的长远。也许可以控制孩子的表象,但不能控制孩子的内心。孩子会为了避免冲突表面顺从,甚至养成讨好型人格,但长期积累的压抑委屈,极易形成心理疾病,就像一头被圈养的怪兽,一旦爆发,冲破牢笼,后果不堪设想。   这几年发生的多起弑母案,就是由“亲”成“仇”的典型表现。分析这些案例,罪犯几乎都有着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们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为面子,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她们用凌厉的目光铺成索道,强迫孩子走上预设的人生巅峰。也就是在这样的压迫下,“亲人”渐渐转化为“仇人”,怨恨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最后变成了刺向母亲的匕首。虽然弑母案是极端事件,却为摄像头后边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过度干涉与控制,不但会伤害到孩子的人生,甚至会毁灭他。
  请关闭那个摄像头吧!那些以爱之名施行控制的父母,也许看到了孩子眼前的顺从,却看不到无形的暴力带给孩子的无形伤害。
  前不久,北京市一家机构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56.28%的孩子都投了“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这一情绪最强烈的选项,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许多父母十几年心血的付出,含辛茹苦,换来的却是青春期孩子的反感和痛恨。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做过另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徐凯文说:这些孩子得了“空心病”。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指令动作,他们已经成为父母控制的工具和打造的产品,他们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和安排走下去。一旦离开这种控制和打造,那些孩子就会迷失无措。“空心病”最极端的想法就是放弃自己。一个孩子说:“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就像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那些一直监控着孩子的父母,也许万万不会想到,他们竭尽全力以“爱”之名笼罩着孩子的人生,却“害”得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失去了选择幸福的功能。
  你不把孩子从小当人,孩子长大也不会成人。
  请关闭那个摄像头吧!请把信任、理解、尊重还给孩子,请把一个温暖的空间还给孩子,把家还给孩子,把爱还给孩子。
  请关闭那个摄像头吧!智慧的父母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睛”去发现和鼓励,去专注地寻找,去欣喜地看到,去宽容地理解,孩子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元素,是他独一无二的标志,是金子的光芒。
  《奇葩说》第六季冠军詹青云的身后,就有母亲尊重和鼓励的“第三只眼睛”。詹青云学生时代曾经是老师口中全班最笨的小孩,但是她特别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课外书。妈妈没有焦虑,也没有干涉女儿的兴趣,而是给她找来许多旧书和名著,甚至把她一整天都放在书店里。妈妈给了女儿一个轻松的读书心态,让女儿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爱上了读书。后来,在詹青云半路出家学法律、负债百万留学哈佛这些重大选择上,妈妈都尊重孩子的决定。詹妈妈说:“父母不过是孩子的引路人,最后的选择,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正是妈妈的信任和尊重,培养了詹青云独立自强的个性和理性睿智的头脑,让她每一次独特的选择都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
  同样,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背后,也有着父亲的“第三只眼睛”。郑渊洁年轻时在一家仪器厂当工人,待遇不错,可是他却想成为一名童话作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个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或是脑子进水了。但郑渊洁的父亲没有阻拦和打击儿子,而是默默地给儿子留出了一张书桌。郑渊洁说:有一段时间,他以为真的遇到了童话——他那时用钢笔写作,可是一连写了一个多月,钢笔却一直有水。郑渊洁颇感神奇,他暗暗思量,一定是天意如此,让他一直写下去。后来有一次他半夜去洗手间,看到自己的老父亲蹑手蹑脚地在给他的钢笔灌水。那一刻,郑渊洁知道了,这世上没有童话,但是父亲的鼓励和支持让童话在他的生活中开了花。
  一位心理学家说:“生命的本身就有成长的力量,只要把束缚去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心理滋养,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就出来了。”
  父母在用双眼观察瞭望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时,一定要把“第三只眼睛”留给孩子,它的功能不是监视监督,不是挑剔苛责,这只眼睛应该是视野开阔、目光温柔、眼神专注的。
  它应该像一颗星星,照见和反射孩子身上细微的光芒,激励他,指引他,让他在自信和尊重中追寻理想和方向。它应该像一扇窗子,干净明亮,孩子由此可以感知更大的世界,看到更高远的天空,不会为一时的雾霾遮蔽,不会在漫长的黑夜里恐惧。
  但愿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有这样的“第三只眼睛”,不是冰冷沉重焦虑的监视,而是温暖明亮欣喜的凝视。在这凝视中长大的孩子,会拥有被祝福的人生,会拥有从容坚定的脚步,会拥有温和强大的心灵。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回头,身后都有父母最深情的目光,充满温柔,充满期待,充满爱……
  (作者系张家口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张家口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水体中硝酸盐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和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多个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硝酸盐污染。饮用水中硝酸盐浓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气污染问题等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受大气污染问题困扰的地区,山东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大
目的:分析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165例实施手术治疗的高龄不稳定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就是政府在广泛听取、充分吸收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由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通过票决的方式确定实施项目。票决制有两种形式
从狭义上看,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就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抽象和综合,使之成为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近年来,有关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研究取得了很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真正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对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健全其人格,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新课改赋予了高中政治教学一系列新使命,结合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完善其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改革热点,这需要合理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高中政治教学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