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和关键性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日常教学的方向指引和任务所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特点出发,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拓展数学思维,获得终身受用的关键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可谓是一个人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应有技巧、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数学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坚持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 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数学学科的基础上,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认知、整合数据等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在不断的学习和拓展过程中,强化素质内容,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不断迁移和运用。
二、 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本质体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的真正价值。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由此可见,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过程。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日常实践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不仅能够学会“计算”这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这对于让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日常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融入更多生活中的事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熟悉的生活背景为基础既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同时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真正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以“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概念,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和演示,既增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获得数学认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拿一把尺子、一些布匹、一些小木棒、一些硬木板,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布匹的长度、量一量木棒的长度、量一量硬木板的厚度,通过尺子的测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差距,并且在脑海中真正形成立体化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落实以生为本,提升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己思考,有空间自己学习,构建教育性、娱乐性、开放性并存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真实学情,为学生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展开自主预习。在这样“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了预习的方向可循,能够积极思考、自主探讨同时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带着基础知识进入新授课中,有助于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角色互换,培养“小教师”,让学生以“小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到的知识进行讲解,在“小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其展开互动,以提升“小教师”的思维灵活性;“小教师”授课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教师真正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兴趣,有助于增强日常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培养。
(三)运用现代教学,促进思维发散
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倘若没有思维参与,那就不会有数学教学活动的产生与存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日常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的应用和引导,借用动态展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集视频、图片、动画等元素为一体,能够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展现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为了真正能够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利用Flash动画给学生进行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观察到一个正方形的两组对应边逐渐变化,两组对边长度不等时就变成一个长方形;观察到一个长方形的长渐渐变短与宽同样长,即变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能够强化学生的抽象空间思维、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信息化教学为依托,使得数学知识的讲解更加自然,问题的剖析更加明辨,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化的数学知识链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四)培养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氛围
为了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提升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改变被动、机械、消极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融入度。小学生年纪尚小,教师在课堂上严肃刻板的讲授,“高姿态”的授课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放开自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让课堂因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自由、更加灵动、更加宽松、更加高效。例如: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热情、平和、温柔的语气与学生沟通,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就要立即给予学生鼓励、赞赏和表扬,用自己和善的态度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姿态,积极参与教学;同时,教师将鼓励和赞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也能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和蔼可亲、温柔积极等正能量,让学生带着正能量积极融入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促使他们成长进步。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平和、认真、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引导学生从反感迷茫的姿态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启发智慧。
(五)鼓励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为了在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動手操作,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另外,动手操作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既有助于数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同时,也能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剖析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具有深刻意义。以“角的分类及画角”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小铁钉、小木棒、小火柴等工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钝角、直角、锐角、平角四种角的理解制作角的小模型。通过直观的数学模型,增强了学生对角的分类的理解。同时,通过小木棒的旋转,也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角的度数与角的分类之间的关系。在动手实践中,将数学抽象知识具体化,让数学教学过程生动化,既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同时在动手操作和参与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这对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操作,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总结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既深化了学生的知识认知,又能够让教学过程具象化、形象化,又有助于提升日常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六)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全体进步
孔子给予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倘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获得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全体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真正实现高效学习。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是基础,更是关键,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强,具有很强的探究进取精神;B层次的学生基础一般,能力一般;C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能力较差。其次,立足于日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要布置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强调A层次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解决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并且增强计算的精确率;强调B层次的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强调C层次的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法则,并且解决相关的小数加减法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从他们的能力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升学习能力,引领综合发展。
(七)落实数形结合,增强理解能力
数字和图形是组成数学的基本因素,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日常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经讲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重视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直观的图像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和验证,真正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让学生更具创新性、创造性,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和方法入手,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产生联想,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同时,通过数字与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变,也能够让抽象性的数学问题,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简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解决”为例,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这个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请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为多少?”这一问题实质考查的是正方形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有时总是忘了“面积=边长乘边长”,周长=“边长的4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图形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在观察、分析的推动下,更好地理解本知识的核心,促进学生深刻记忆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八)组织小组合作,促进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靠着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展开讨论,这时学生通过拼一拼、剪一剪,就能够探讨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合作中获取了新知识。学生融入其中,进行商讨和议论,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集中探究中,也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促进他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在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到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九)渗透品德教育,升华教育价值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品质提升的拐角点,同時,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品质教育,从学科的文化性、严谨性出发,融入更多的品德知识,不但要升华日常教育价值,而且要增强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让学生既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又提升素养。比如,以“设计校园”这一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教师们邀请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制作有关校园的手工数学作业,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其他的作品。通过共同制作,既拉近亲子关系,又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丰富价值与快乐。
四、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切实将核心素养内容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刻了解核心素养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凤球.基于核心素养让数学“有趣”“有味”“有魂”[J].小学教学参考,2021(5):86-87.
[2]李军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2):33.
[3]殷爱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学周刊,2021(4):111-112.
[4]吴海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实践研究——源自《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1(1):38-39.
[5]戴维帅.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第二课堂(D),2020(12):42-43.
[6]金英爱.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26-29.
作者简介:
蔡璐,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中山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可谓是一个人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应有技巧、学习态度、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数学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坚持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 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数学学科的基础上,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认知、整合数据等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在不断的学习和拓展过程中,强化素质内容,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不断迁移和运用。
二、 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形成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本质体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的真正价值。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由此可见,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过程。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日常实践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不仅能够学会“计算”这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这对于让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日常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融入更多生活中的事物,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熟悉的生活背景为基础既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同时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真正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以“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概念,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和演示,既增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获得数学认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拿一把尺子、一些布匹、一些小木棒、一些硬木板,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布匹的长度、量一量木棒的长度、量一量硬木板的厚度,通过尺子的测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差距,并且在脑海中真正形成立体化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落实以生为本,提升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己思考,有空间自己学习,构建教育性、娱乐性、开放性并存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新课讲授之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真实学情,为学生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展开自主预习。在这样“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了预习的方向可循,能够积极思考、自主探讨同时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带着基础知识进入新授课中,有助于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角色互换,培养“小教师”,让学生以“小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到的知识进行讲解,在“小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其展开互动,以提升“小教师”的思维灵活性;“小教师”授课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教师真正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机会、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助于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究兴趣,有助于增强日常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培养。
(三)运用现代教学,促进思维发散
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能力提升的基础,倘若没有思维参与,那就不会有数学教学活动的产生与存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日常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微课视频等的应用和引导,借用动态展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集视频、图片、动画等元素为一体,能够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展现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感官参与,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为了真正能够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利用Flash动画给学生进行动态直观的演示,学生观察到一个正方形的两组对应边逐渐变化,两组对边长度不等时就变成一个长方形;观察到一个长方形的长渐渐变短与宽同样长,即变成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能够强化学生的抽象空间思维、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信息化教学为依托,使得数学知识的讲解更加自然,问题的剖析更加明辨,促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化的数学知识链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四)培养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氛围
为了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提升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构建。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改变被动、机械、消极的学习状况,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融入度。小学生年纪尚小,教师在课堂上严肃刻板的讲授,“高姿态”的授课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放开自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进步,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让课堂因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自由、更加灵动、更加宽松、更加高效。例如: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热情、平和、温柔的语气与学生沟通,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就要立即给予学生鼓励、赞赏和表扬,用自己和善的态度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姿态,积极参与教学;同时,教师将鼓励和赞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也能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和蔼可亲、温柔积极等正能量,让学生带着正能量积极融入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促使他们成长进步。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平和、认真、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引导学生从反感迷茫的姿态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启发智慧。
(五)鼓励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为了在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落地,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動手操作,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迁移与运用。另外,动手操作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既有助于数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同时,也能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剖析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具有深刻意义。以“角的分类及画角”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小铁钉、小木棒、小火柴等工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钝角、直角、锐角、平角四种角的理解制作角的小模型。通过直观的数学模型,增强了学生对角的分类的理解。同时,通过小木棒的旋转,也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角的度数与角的分类之间的关系。在动手实践中,将数学抽象知识具体化,让数学教学过程生动化,既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同时在动手操作和参与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这对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操作,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总结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既深化了学生的知识认知,又能够让教学过程具象化、形象化,又有助于提升日常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六)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全体进步
孔子给予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倘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不利于学生获得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全体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真正实现高效学习。首先,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是基础,更是关键,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强,具有很强的探究进取精神;B层次的学生基础一般,能力一般;C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能力较差。其次,立足于日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要布置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强调A层次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解决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并且增强计算的精确率;强调B层次的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强调C层次的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法则,并且解决相关的小数加减法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从他们的能力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升学习能力,引领综合发展。
(七)落实数形结合,增强理解能力
数字和图形是组成数学的基本因素,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日常教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曾经讲过,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重视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直观的图像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和验证,真正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让学生更具创新性、创造性,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和方法入手,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产生联想,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同时,通过数字与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变,也能够让抽象性的数学问题,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简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解决”为例,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这个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请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为多少?”这一问题实质考查的是正方形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有时总是忘了“面积=边长乘边长”,周长=“边长的4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图形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在观察、分析的推动下,更好地理解本知识的核心,促进学生深刻记忆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八)组织小组合作,促进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靠着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展开讨论,这时学生通过拼一拼、剪一剪,就能够探讨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合作中获取了新知识。学生融入其中,进行商讨和议论,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在集中探究中,也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促进他们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在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到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九)渗透品德教育,升华教育价值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品质提升的拐角点,同時,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价值观念养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指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品质教育,从学科的文化性、严谨性出发,融入更多的品德知识,不但要升华日常教育价值,而且要增强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让学生既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又提升素养。比如,以“设计校园”这一实践活动教学为例,教师们邀请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制作有关校园的手工数学作业,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其他的作品。通过共同制作,既拉近亲子关系,又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丰富价值与快乐。
四、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切实将核心素养内容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刻了解核心素养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真正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凤球.基于核心素养让数学“有趣”“有味”“有魂”[J].小学教学参考,2021(5):86-87.
[2]李军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2):33.
[3]殷爱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学周刊,2021(4):111-112.
[4]吴海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实践研究——源自《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1(1):38-39.
[5]戴维帅.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第二课堂(D),2020(12):42-43.
[6]金英爱.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26-29.
作者简介:
蔡璐,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中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