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国家级汽车与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从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了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现在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需研究的内容,给出了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步骤,最后总结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30-02
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实训教学两个功能的有机衔接,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模式、基地生产项目、基地建设主体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满足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
一、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国务院、教育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第二阶段以国家在2010—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纲要提出,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还比较片面、零散,没有从综合、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围绕“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多学科、多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大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成了一批集教学、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脱节,协调性不够。现在建成的实训基地仍然处在一方为主,单一合作的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作缺乏,没有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很好地服务专业建设,与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专业标准脱节,基地建设标准缺失。基地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地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保障“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难以适应教学系统化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三是基地仍然以满足教学为主,或以满足生产为主,功能单一,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和生产对接。设置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校中厂”,产品仍以教学作品为主;设置在企业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厂中校”,主要以生产为主,很难作为教学之用,供学生实训;四是管理模式粗放,难以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管理模式研究不足,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资源的“反哺”作用和自我造血功能,学校无法行成强大的整体服务体系;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仍然以学校为主,没有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主体缺乏。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项目建设经验,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组织项目建设的经验,对有关规定和程序不熟悉,不知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
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内容
(一)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研究能适应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各类基地建设标准,例如,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场地规划、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使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实训设施上,要求能给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条件,要按照生产的要求设计,进行规划;在实训氛围上,要求有企业生产流程、工序和环境的布置,通过墙上张贴制度、标语、统一着装体现职业文化;在指导教师上,要有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训内容上,要求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在内部管理上,要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二)研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为试点。统筹基地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寻求完善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一般方法。同时,生产性实训是围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进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学习能力来安排,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来安排实训实践,选择不同程度的生产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单元,同时根据工作的相关性,将工作项目同类组合成教学项目,最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三)研究、建设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研究建设包括设备、低值耐用品耗材账在内的实训基地总账、分账、实训室台帐在内的三级账务体系,从采购到使用到报损的设备、耗材流动体系和人员的分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日常管理标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核算标准和各类岗位工作标准等各类工作标准;研究建设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耗材使用制度、财务制度、保管制度、大型设备调用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规范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研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与长效机制
研究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的思路办法,如以企业为主的“厂中校”建设、以校方为主“校中厂”建设,或以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方式,或学校租赁企业工厂、承包生产线方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需要政府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成为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借鉴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机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已于2011年通过验收),以国家级汽车与电工电子实训基地(2012年立项)建设过程为主线,以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三环汽车集团、瑞阳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康舒电子公司合作为平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其建设过程以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形成初步思想。选派几名专业技术较好的骨干教师,到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三个月,了解企业的生产、维修、销售等情况,为实训基地建设做准备;第二步,引进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两个经营性4s店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分别考察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的4s店,了解4s店的经营范围、技术服务、用工岗位等,并与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签订4s店开店合作协议;第三步,选址、装修开设汽车美容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教学与经营同时兼得,我们将选址定在离学校近的汽车大买场;第四步,租赁一条汽车零配件生产线或电子产品生产线,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主要生产服务于4s店;第五步,美容店与生产线运营管理。4s美容店对外经营,生产线满足4s美容店供货,同时生产线还为其他汽车产业提供相关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主体是在校学生。 五、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统筹基地的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双重功能,形成实训室、生产车间、教学场地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标准。
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运行体系等,与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机衔接。建成后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能立足长远,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满足教学,还要适应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让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全面渗透企业要素,才能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真正实现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
(二)探索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建设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统一起来,使基地正真成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平台,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构建,形成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训三个层次完整的现代职业实践课程体系。只有把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落实生产性实训。同时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在明确完成每项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项目的性质、内容、目标、标准和课时安排等,在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项目开发和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
(三)研究生产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变化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与企业合作,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如租赁企业生产线,承包企业车间,合资建设小规模工厂,企业投入经费,学校提供场地等合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服务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谋划,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系统地建立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规范标准。使实训基地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有序流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从而使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为试点平台,分别与美的集团、康舒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集团、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组织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形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引入行业标准、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了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项目化实践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
[3]束正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0,(1).
[4]杨芸.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30-02
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实训教学两个功能的有机衔接,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模式、基地生产项目、基地建设主体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满足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
一、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国务院、教育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第二阶段以国家在2010—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纲要提出,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还比较片面、零散,没有从综合、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围绕“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多学科、多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大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成了一批集教学、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脱节,协调性不够。现在建成的实训基地仍然处在一方为主,单一合作的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作缺乏,没有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很好地服务专业建设,与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专业标准脱节,基地建设标准缺失。基地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地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保障“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难以适应教学系统化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三是基地仍然以满足教学为主,或以满足生产为主,功能单一,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和生产对接。设置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校中厂”,产品仍以教学作品为主;设置在企业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厂中校”,主要以生产为主,很难作为教学之用,供学生实训;四是管理模式粗放,难以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管理模式研究不足,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资源的“反哺”作用和自我造血功能,学校无法行成强大的整体服务体系;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仍然以学校为主,没有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主体缺乏。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项目建设经验,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组织项目建设的经验,对有关规定和程序不熟悉,不知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
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内容
(一)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研究能适应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各类基地建设标准,例如,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场地规划、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使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实训设施上,要求能给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条件,要按照生产的要求设计,进行规划;在实训氛围上,要求有企业生产流程、工序和环境的布置,通过墙上张贴制度、标语、统一着装体现职业文化;在指导教师上,要有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训内容上,要求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在内部管理上,要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二)研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为试点。统筹基地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寻求完善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一般方法。同时,生产性实训是围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进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学习能力来安排,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来安排实训实践,选择不同程度的生产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单元,同时根据工作的相关性,将工作项目同类组合成教学项目,最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三)研究、建设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研究建设包括设备、低值耐用品耗材账在内的实训基地总账、分账、实训室台帐在内的三级账务体系,从采购到使用到报损的设备、耗材流动体系和人员的分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日常管理标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核算标准和各类岗位工作标准等各类工作标准;研究建设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耗材使用制度、财务制度、保管制度、大型设备调用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规范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研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与长效机制
研究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的思路办法,如以企业为主的“厂中校”建设、以校方为主“校中厂”建设,或以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方式,或学校租赁企业工厂、承包生产线方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需要政府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成为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借鉴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机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已于2011年通过验收),以国家级汽车与电工电子实训基地(2012年立项)建设过程为主线,以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三环汽车集团、瑞阳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康舒电子公司合作为平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其建设过程以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形成初步思想。选派几名专业技术较好的骨干教师,到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三个月,了解企业的生产、维修、销售等情况,为实训基地建设做准备;第二步,引进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两个经营性4s店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分别考察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的4s店,了解4s店的经营范围、技术服务、用工岗位等,并与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签订4s店开店合作协议;第三步,选址、装修开设汽车美容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教学与经营同时兼得,我们将选址定在离学校近的汽车大买场;第四步,租赁一条汽车零配件生产线或电子产品生产线,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主要生产服务于4s店;第五步,美容店与生产线运营管理。4s美容店对外经营,生产线满足4s美容店供货,同时生产线还为其他汽车产业提供相关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主体是在校学生。 五、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统筹基地的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双重功能,形成实训室、生产车间、教学场地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标准。
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运行体系等,与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机衔接。建成后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能立足长远,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满足教学,还要适应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让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全面渗透企业要素,才能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真正实现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
(二)探索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建设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统一起来,使基地正真成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平台,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构建,形成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训三个层次完整的现代职业实践课程体系。只有把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落实生产性实训。同时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在明确完成每项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项目的性质、内容、目标、标准和课时安排等,在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项目开发和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
(三)研究生产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变化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与企业合作,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如租赁企业生产线,承包企业车间,合资建设小规模工厂,企业投入经费,学校提供场地等合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服务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谋划,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系统地建立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规范标准。使实训基地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有序流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从而使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为试点平台,分别与美的集团、康舒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集团、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组织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形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引入行业标准、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了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项目化实践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
[3]束正煌.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0,(1).
[4]杨芸.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