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点拨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ui19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初中数学课本中,集中了大量的例题与习题,它们所表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当然重要,但蕴涵的数学思想却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例题与习题,运用数学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进而上升为数学思想。
  一、有目的地安排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适度的问题,经过缜密考虑,安排合理的练习训练,练习后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正如克鲁捷茨基所说:“推理的缩短在于归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让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敏捷性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在学生求出方程2x2-3x-2=0的两根为2,-1后,问学生能否找到其与系数的关系。这样问,学生难以想到计算两根的和与积,可以这样安排:(1)出示两个方程:①x2-x-2=0,(2)2x2-3x 1=0,要求学生计算出方程的根。(2)提问:观察两组方程,它们的根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间有什么共同规律?(3)再问:能否得出相似的结论?最后共同归纳、概括得出一般结论。这样组织教学,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线索,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问题为中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先列出以下三个方程:5x2 5x 1=0;x2 2=2x;x2-x 5=0,让学生利用公式法求解。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三个方程同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是否只有通过求解方程才能得知实根?(3)怎样快速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情况?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思考中遇到困难就在小组内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回答完成后,再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继续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联系,从而熟练地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定实根情况。(2)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其他用途。
  三、创设实验思维情境,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让学生在一般三角形ABC中,作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在得到它们的概念之后,运用投影变化△ABC顶点A的位置进行试验,让学生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当AC=BC时,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创设了上述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活跃,从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发现上面的三条线段互相重合,作出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通过类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
  四、开发现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妨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充实到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例如: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花坛,怎样才能使花坛所占面积恰好为荒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设计图,并根据图形列方程求解。这种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打破了常规思维的束缚,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利用矩形的轴对称性设计,有的利用三角形与矩形等底、等高关系来设计,有的选择圆形花坛,有的选择菱形花坛,有的选择矩形花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设难置疑、掌握方法、纠差防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探索、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消化吸收,把新知识纳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能力的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积极主动地探索思维方法,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结合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他文献
说课的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的加减是今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而合并同类项既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学习整式的加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因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摘 要: 对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业设计体现精炼原则,保持作业容量适中;作业设计体现开放原则,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作业设计体现分层原则,满足学生差异需求;作业设计体现拓展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外作业 设计原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学活动向着高效、自主、精炼的方向发展,对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
摘 要: 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作者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对它进行另类诠释,别有一番深意。  关键词: 《春夜喜雨》 教育工作 方法手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春夜喜雨》知名度不小,尤其前四句更是时常被使用。在此我将把它用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上,对它进行另类诠释
摘 要: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已经接触到“でしょう”的用法。然而,近年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关于“でしょう”的误用现象,还有一些日语初学者造出来的句子虽然在语法结构上没有问题,但听起来却很不自然。本文通过对误用实例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でしょう”表示“推测”时的用法,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 日语学习 时态 意志性动词 モダリティ  一般来说,“でしょう”有三个基本用法:①
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各行业对技术人才的呼声愈来愈高。技工学校如何适应市场,如何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培训各类人才,这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市场经济的巨浪,直接挑战着中国劳动力市场,作为牵系着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技工教育体系,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如何使技校专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如何在技校中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自身经济要求,有较强技能的、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并具有一定的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
摘 要: 作者通过总结近年中考备考的经验,结合历年中考思品试题的特点,提出针对中考复习的教学建议,以提高思品中考复习效率。  关键词: 中考思品试卷 学情 基础知识 学生主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中考思品试卷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思品试题,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共同特点:试题情境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试题呈现
摘 要: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师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巧于预设,妙于生成,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新课堂。作者就自己多年一线教学工作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并不是不要预设,也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活动,而是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摘 要: 本文在比较中美高中作文文体教学及其相应评价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从淡化文体教学和淡化对驾驭文体能力的评价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学作文评价的效度。  关键词: 中学作文评价 作文文体教学 驾驭文体能力 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表达与交流”模块对高中写作教学无疑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由五本课本中“表达与交流”内容编排的分析
摘 要: 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童趣、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小学低段学生在感受儿童诗语言的魅力之后,学会了运用,尽管只是初级模仿阶段,但孩子的创造,正是以此为起点的。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创作的可能。  关键词: 儿童诗 低段学生 童心  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泰戈尔曾言:“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字,在他们的心上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建立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科恩伯格(Kernber O)和斯腾伯格(Sternberg RJ)等的进一步研究而发展起来并首先提出的。它的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