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特别是课堂管理仍然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那么 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在气氛融洽的环境下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多媒体;硬件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跟新变化很快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一、激发兴趣和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因此,关于学习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原动力。良好的心理态度则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科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移动电话、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办公处理甚至是天气预报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足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运用学科特点,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要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挖掘非智力因素
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更渴望被关注,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时,假如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就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把计算机拟人化,通过计算机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计算机通过其语言(文字和声音)和医生(用户)交流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出色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出色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的学习目的在于对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因此,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仅仅知识理论上的讲解,不但学生觉得无趣,丧失学习兴趣,而且空有理论,实际操作欠缺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少讲理论,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让课堂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
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意义认识不足;二是教师对课堂互动环节缺乏控制,课堂过于活跃,常处于无序与失控状态;三是部分微机室教学环境较差,软硬件教师无法自由控制,导致课堂成为自由活动的场所;四是教师本身不重视教学常规这个细节。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想学、爱学,才能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必然关系,努力建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远离学生实际似乎是目前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应该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总目标,而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及应付日常的能力测试。目前经常提到的零起点问题也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而个别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等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六、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的偏好Word版面的制作,有的则偏好硬件,甚至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足的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游戏加以钻研也不是件坏事,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再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而有的学生却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通常都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在相当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课堂。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辛勤耕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这片土地上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绚烂的花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兴趣;多媒体;硬件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跟新变化很快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一、激发兴趣和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前提的。因此,关于学习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原动力。良好的心理态度则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科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移动电话、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办公处理甚至是天气预报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足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运用学科特点,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要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二、挖掘非智力因素
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更渴望被关注,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时,假如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就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把计算机拟人化,通过计算机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计算机通过其语言(文字和声音)和医生(用户)交流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出色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出色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把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的学习目的在于对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因此,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仅仅知识理论上的讲解,不但学生觉得无趣,丧失学习兴趣,而且空有理论,实际操作欠缺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少讲理论,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让课堂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
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意义认识不足;二是教师对课堂互动环节缺乏控制,课堂过于活跃,常处于无序与失控状态;三是部分微机室教学环境较差,软硬件教师无法自由控制,导致课堂成为自由活动的场所;四是教师本身不重视教学常规这个细节。
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想学、爱学,才能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真正认识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必然关系,努力建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远离学生实际似乎是目前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应该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的总目标,而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操作计算机及应付日常的能力测试。目前经常提到的零起点问题也是制约信息技术教学的因素,而个别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等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成长规律,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六、因材施教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的偏好Word版面的制作,有的则偏好硬件,甚至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足的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对游戏加以钻研也不是件坏事,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再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而有的学生却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通常都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形成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课程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在相当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课堂。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辛勤耕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这片土地上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