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方案,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充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台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注重从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接受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以来,笔者对物理新课程有如下认识与同仁分享。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与老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大家经过学习讨论,认为新课程标准有下面两个显著的特点。
1.增加了体验性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直接体验;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这是一种替代体验。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替代体验,能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关注发展性
发展有三层含义:
(1)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的情景下的可移植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新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经典物理学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存在局限性,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关注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要求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
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
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教师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四、加强课标研读,努力实现课标、教材、教辅三位一体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的解读,新课标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就在小圆里。基于上述精神,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是教学的封顶线而不是保底线的精神,认真研究逐步“达标”的具体策略,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教师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适当补充。同时,教师要坚决地将那些课标未作要求而教材却有呈现的知识技能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删去。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与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课标、符合学情。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应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的练习,大胆删去过难偏深的题目。
五、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学生一般均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知识方面,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加强学法指导,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并分散到各章节中去。(2)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学生来自不同初中校,行为规范及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及时进行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包括实验规范教育,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理想化模型、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如表格法、图像法等)。(3)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例如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数列求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极值,等等。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精神。与老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大家经过学习讨论,认为新课程标准有下面两个显著的特点。
1.增加了体验性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直接体验;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这是一种替代体验。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替代体验,能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关注发展性
发展有三层含义:
(1)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新的情景下的可移植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新课程增加了一些近代物理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经典物理学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存在局限性,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3)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关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关注对经济、文化的影响,要求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
从群体到群体,等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
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教师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四、加强课标研读,努力实现课标、教材、教辅三位一体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的解读,新课标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打比方说,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的话,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就在小圆里。基于上述精神,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是教学的封顶线而不是保底线的精神,认真研究逐步“达标”的具体策略,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教师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适当补充。同时,教师要坚决地将那些课标未作要求而教材却有呈现的知识技能从课堂教学内容中删去。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与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课标、符合学情。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应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的练习,大胆删去过难偏深的题目。
五、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学生一般均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知识方面,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加强学法指导,适当复习初中知识,并分散到各章节中去。(2)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学生来自不同初中校,行为规范及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及时进行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包括实验规范教育,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理想化模型、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如表格法、图像法等)。(3)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例如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数列求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极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