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休现“用教材教”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均是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出来的,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全面领悟教材所反应的知识要点、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地选择与改编、删减与补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學方案。且只有正确理解了如何“用教材教”,才能正确实施“用教材教”。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呢?下面以本人的一节“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实例来说明如何体现“用教材教”。
  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及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同学们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提出这一问题是为了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做准备的。
  ②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学生回答问题后,这时我示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及绘图。准备一根绳子,把它对折,一端固定在一个定点上,把粉笔插在另一端,拉紧绳子,得到的曲线是什么?(圆)。如果变为两个定点,把绳子拉紧,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呢?在黑板上给出两个定点F1,F2,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绳长,请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将绳的两端固定在定点处,另一个同学拉紧细绳画图。通过作图,由学生尝试得出椭圆的定义。让同学们做折纸游戏,即用一张纸剪一个圆,在圆内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在圆上取点M1,折纸使得M1与F重合,再打开纸,就得到一条折痕,画出折痕与相应半径的交点,再在圆上取点M2,折纸使得M2与F重合,再打开纸,又得到一条折痕及相应交点,……如此进行下去,折痕越多越好,并且圆上各个位置都要有选取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会发现,所得的这些交点构成的曲线是什么?他的边界是椭圆。为什么会是椭圆?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要研究椭圆更多的性质,就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椭圆的方程,利用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如何建立坐标系呢?由学生建立坐标系,求椭圆的方程,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发现椭圆应该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以这两条对称轴作为坐标系的两轴,不但可以使方程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而且也可以使最终得出的方程形式整齐和简洁。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运算能力的时机,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化简方法,直接平方,移项平方,根式有理化等等,从中选择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法课上完成,其他留作课下完成。
  三、椭圆标准方程的巩固例题与练习
  课堂例题以课本练习为主,目的在于巩固椭圆的定义,使学生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所给的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认识。完成其他方法的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对于折纸问题,如果将“在圆内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改为“在圆外选一个异于圆心c的点F”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曲线上的点有什么几何特征呢?
  四、对本节课的几个教学反思
  1.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本节课首先把一根绳子对折,一端固定在一个定点上,把粉笔插在另一端,拉紧绳子,得到了学生熟悉的曲线——圆,然后提出“如果变为两个定点,把绳子拉紧,得到的曲线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通过让学生观察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特征,类比圆的定义给椭圆下定义;之后,再用“以上定义是否有不严谨之处?若有,请做出补充”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定义。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本节课设计的折纸问题,它的起点低但延展性好,它的特点是具有“活动性”,学生必须实际操作,在折纸过程中观察、思考,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另外,这个问题结合几何画板,得到圆锥曲线形成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和美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本质。教师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充分体现,才能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数学课堂教学应尽量考虑智慧的生成。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倡导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例如从以上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可使学生探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才能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的实质。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只有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才能确实使课堂高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花市小学坐落在东城区东花市北里西區,北临明城墙遗址公园。一九九四年建校,由花市下三条小学、白桥大街小学、花市二小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后改名为花市小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际科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家卢嘉锡为学校提名。根据东城区“精品、特色”的发展战略,花市小学以“科研强校,特色发展”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习惯教育”的力学理念。  近年来,学校对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习惯养成教
期刊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校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弟子职》,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而历代的校规有一条就是严格,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现在的校园里,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最雷,只有更雷。”这是最近人们对各地一些校园里的雷人校规发出的感叹。比如,“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上学必须背双肩包”,甚至还有“学生每天应按时大便两次”……无奇不有、千奇百怪的校
期刊
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教师主要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听取教师的口头传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对他们发生影响。服饰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不可忽视课堂的着装。  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教师甚至比父母的地位更高。肯定的说,不少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从小樹立了当老师的理想。足见在学生心中,教师拥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会对生产生
期刊
编者按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孩子们爱的深沉”。在2012年云南省的教师节座谈会上,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代建荣套用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特殊教育这个职业的理解。谈到从教19年来的点滴,这个40多岁的男人几度哽咽。  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这是代建荣对特殊
期刊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
期刊
◆蓝天下,渠江畔,凌云飞渡,川派教育谱华章!百年计,教育兴,群英荟萃,伟人故里谈梦想!川派教育,它是一种概念,更是一种地域特色:视野全球化、研究区域化、实践校本化;川派教育,它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价值认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月19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学术委员会第三届校长年会暨“办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研讨会在广安试验学校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广安市教育局主办,四川省
期刊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如果说数学教学是激发兴趣的智力游戏,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是启迪智慧的心灵遨游,是让学生进入文本做主角的忘我表演。可现实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多为表面热闹,实际低效。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导致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原因及分析  原因1:公开课、评优课空有架势,导致负面效应。公开课,评优课应该是教师们学习提升的重要途径。可是我们不客气地说多数公开课是经多次演练而成的,没有普遍的
期刊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英语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实例,探析了新课程环境下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作为实施课堂教育的主导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
期刊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案例”在新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案例教学法也正越来越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重视和关注。  一、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
期刊
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认为:“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从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从两位中外文豪的看法中不难看出,着装的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着装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传递着学校的文化,传承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丝毫不可忽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