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听“大家”说什么──关于现代科技的哲学思考
【机 构】
:
北京广播学院
【出 处】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发表日期】
:
1997年2期
其他文献
从《河殇》到《新闻调查》,再到独立制作人、传媒经营者,夏骏似乎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突破。而他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则是对中国电视的持续思考。《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或许正是这种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是一个解释学问题,它依赖于评论者和文本、评论者和听众之间的对话,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不可能有一个一劳永逸、可以适合所有场合的唯一解答。相互对立的“合作论”和“对立论”解释模式都只是历史的赝品,而不是学术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针对上述对立,作者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正是基于这样的努力,作者总结出了传统解释中存在的十种应当消除的问题,以期推动今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朝着更健康的学术方向发展。
《绝对唱响》是由江苏卫视主办的,国内第一档以情歌为主打,以情感为特色,以对唱为形式的唱歌选秀比赛,最终目标是打造国内顶级男女对唱组合。
对他人的犯罪行为不予阻止放任不营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的参与,一般涉及是否成立不作为的单独正犯、共同犯罪,或者帮助犯的问题。不作为的共犯,理论上只能是片面共犯。就如何认定不真正不作为犯在构成要件方面与作为犯具有同等价值,必须是不作为者具体且现实地支配了因果过程。就不作为的共犯的作为义务与不作为的单独正犯的作为义务的根据,应以同一标准来判断。在支配领域性的场合,应允许作社会持续性保护关系这一规范性判断,该保护关系也必须是直接性的法益保护义务。
黄仲则(1749-1783)初次作幕之时地,友人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云:“君为诸生,家甚贫,不愿授徒,值潘君恂、王君祖肃迁官杭、歙,君遂历访之。”本为追述之辞。未确指。清人毛庆善、季锡畴《黄仲则先生年谱》乾隆三十二年(1767)条云:“秋应江宁乡试。遂至杭州。……又按。潘峨溪太守陛任浙江观察,邀先生往,遂为武林之游。”民国黄逸之《黄仲则年谱》亦承此说,且于乾隆三十三年条强调道:“先生自丁亥(乾隆三十二年)秋始客幕,即访潘峨溪于武林。”今人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中于仲则“游幕经历”栏内首列“1
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杨思迅学术研究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但就我们目前的情形看,距真正的繁荣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还要做很多工作。大力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就是极具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工作。北京的朱光烈先生曾就“在大众传播...
钱学森同志致函朱光烈同志朱光烈副主编:你6月28日来信及5本杂志都收到,我很感谢!您在信中对我过奖了,我不敢当!读了您和其他几位同志的文章后,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写下来请您指教:(一)"知识"、"文化"、"力量"这三个词的含义,大家的认识是难于统一的。...
面对宗教:多维视野中的观照──“宗教学国际研讨会”旁听随记闵惠泉当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开始翘首张望21世纪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仍然不得不重新面对许许多多曾经面对、曾经为之困惑或曾经认为已解决了的问题,宗教问题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我们似乎也发现...
朱光烈同志致函钱学森同志尊敬的钱老:您好!大札7月17日收到,我正在认奚学习。我写作《"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时,心思几乎完全集中于对整个世界世纪末历史意义的理解,我的思想来自于对世界科学发展史的粗陋研究,对思维科学的某些感悟,当代国际上对现代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