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素质是个综合概念,包括思维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及本学科特点,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可着重对学生素质中的道德、情感和思维等三方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道德素质
青少年生活环境单纯,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少受社会不良风气熏染,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在脑海中竖立起奉公守法、严于律己,为正义、为真理勇于献身等优秀的道德观念并进而指导他们的行动的。
在这方面,历史学科较其它课程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即:历史教师都拥有大量、丰富的历史事实。只要悉心筛选,教法得当,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杰出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史事会在孩子们面前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辉,深深照射入他们的心灵,感化年轻的灵魂。
教授不列颠空战这段历史时,下意识地,我对德军炮火的猛烈进行了渲染并让他们观看有关视频以加强感性认识。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德国无休无止的轰炸,而英国事先毫无防备,只有为数不多的防空洞可供藏身。假如你是英国伦敦的一名市民,清晨,刚从梦中醒来,身边就响起了预示德军即将开始轰炸的警报声,你怎么办?
这种情景设问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历史现场,他们开始兴奋地讨论……
待他们稍微平静一些后,我接着假设:如果你的住宅附近就有一个防空洞……
话音未落,学生们便大声喊道:拼命往防空洞跑!
防空洞前难道就你一人吗?
学生们反应过来:洞前肯定会有许多人;会非常拥挤等等。
那怎么办?我接着问。
“挤”,几乎是所有学生最直接的反应。
适时地,我播放视频:战火纷飞,避难的人们在防空洞前排起长队,尽管随时都可能被炮弹击中,人们的面部表情却从容平静。长队缓缓地、有秩序地朝前蠕动,妇孺排在前列,男子紧跟其后,两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守在洞口帮助人们入洞。
勿庸多言。这种教育方式,我想,比向学生重复一千次要尊老爱幼更具说服力。
二、情感素质
1.爱国主义情感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需要的都是具有深厚爱国 主义情感的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地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授中国古代史时,我综合运用插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生动描述华夏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列举出中国古代有哪些世界第一。面对这些举世瞩目的世界之最,问及学生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一致为“骄傲、自豪”。“为什么大家会以此为豪,以此为荣?”在同学思考的当儿,我继续启发:“因为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对她附加以自豪、骄傲。拥有这样的情感,拥有对祖国的爱,是每个人的光荣。”
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面对清政府的腐朽落没,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面对浸透了中国人民血汗的一条条屈辱条款,教师只要准备充分,讲述生动,感情运用自然贴切,都会激起学生对入侵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悲惨命运的痛心。这时,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学生这些表层的情感流露,应继续引导:“为什么大家会对那个时期的英、俄、法、日等如此痛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可做如下小结:因为它们为满足侵略野心,采取种种卑劣手段,包括不义战争,占我领土、夺我河山、侵我主权、害我百姓。因为我们的祖国受到了欺凌和污辱,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正是由于爱,我们才会对敌人怀着彻骨的恨,正是由于爱,我们才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谁要是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对祖国的爱就是肤浅,苍白的,愧对祖先,愧对千万热血志士。
另外,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中国近现代,都有许多真实感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历史篇章,课上,教师可选精彩片段向学生介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力求声情并茂,从而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会将英雄人物形象深深嵌入学生的脑海,成为其楷模,指导其行动,关于这一点,笔者就不赘述了。
2.正义感
正义感不仅是情感素质甚而也是道德素质的支点。对学生正义感的培养,应选择对比鲜明的人物,事迹作为素材,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样的言行会被人们誉为“正义",什么样的言行会被人们贬为“邪恶”。
在学习《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书中有幅秦桧跪像的插图。待孩子们阅读完毕秦桧的生平简介,我对他如何陷害忠良遭致千古唾骂的丑事又描述了一番,接着,又补充了些相关史料,比如,杭州有个卖炸饼的小贩为了发泄对秦桧的愤恨,就将面捏成秦桧的样子炸而卖之,大受欢迎。后嫌其繁琐,逐渐简化,最后,仅用两条腿来代替,学生一般很快都能反应出是油条,得到印证后,免不了一场哄笑。此时,我总不失时机地问道“有没有人愿意做秦桧这样的人?”百分之百的学生回答说:“不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对“不耻”和“卑劣”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正义感的萌芽。
下一堂课,我通常会让学生说说岳飞的故事,并将“精忠报国”“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等有关岳飞的佳话向学生做一番介绍,接着,从事迹和后人的评价两方面将岳飞和秦桧进行对照。最后我会再问一遍学生“有谁愿意做秦桧这样的人?”尽管答案相同, 但孩子们的声音中多了几分感动,几分坚定、几分沉着。正义感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萌生。
三、思维素质
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基本上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初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周只能接受上课时共计90分钟的历史教育,不可能对思维能力仍处于懵懂阶段的学生进行复杂、综合的训练,只能为他们提供一把如何进行思维的钥匙。
1.比较思维训练
上述“正义感”一段,就是对学生进行比较思维训练的一个例子。此外,初中阶段学生还应该能够对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
比如,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教师可以将背景、内容、合作形式、结果及影响进行比较。对同样是侵华事件的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可引导学生从时问、过程、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对近代史上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可比较其签订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等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逐步领悟其中的规律,并将比较思维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2.分析思维训练
这一种思维训练要求教师口齿清楚,对问题条理剖析,带领学生逐层深入,语言运用要自然、精确。
比如,在教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时(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可分如下步骤:
(1)抓住关键词:“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
(2)让学生谈谈对“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理解。
(3)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历史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对用在此处的“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进行详细诠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另外,对于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除了日常练习,还可通过在每课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小结每课内容的方式来训练。
总之,素质教育在中国方兴未艾,它的推广、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关心和扶助。面对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面对数以亿计在祖国各条战线辛勤耕耘的华夏儿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会培养出品学皆优、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的未来似旭日东升,壮丽、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
一、道德素质
青少年生活环境单纯,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少受社会不良风气熏染,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在脑海中竖立起奉公守法、严于律己,为正义、为真理勇于献身等优秀的道德观念并进而指导他们的行动的。
在这方面,历史学科较其它课程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即:历史教师都拥有大量、丰富的历史事实。只要悉心筛选,教法得当,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杰出人物和感人至深的英雄史事会在孩子们面前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辉,深深照射入他们的心灵,感化年轻的灵魂。
教授不列颠空战这段历史时,下意识地,我对德军炮火的猛烈进行了渲染并让他们观看有关视频以加强感性认识。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德国无休无止的轰炸,而英国事先毫无防备,只有为数不多的防空洞可供藏身。假如你是英国伦敦的一名市民,清晨,刚从梦中醒来,身边就响起了预示德军即将开始轰炸的警报声,你怎么办?
这种情景设问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历史现场,他们开始兴奋地讨论……
待他们稍微平静一些后,我接着假设:如果你的住宅附近就有一个防空洞……
话音未落,学生们便大声喊道:拼命往防空洞跑!
防空洞前难道就你一人吗?
学生们反应过来:洞前肯定会有许多人;会非常拥挤等等。
那怎么办?我接着问。
“挤”,几乎是所有学生最直接的反应。
适时地,我播放视频:战火纷飞,避难的人们在防空洞前排起长队,尽管随时都可能被炮弹击中,人们的面部表情却从容平静。长队缓缓地、有秩序地朝前蠕动,妇孺排在前列,男子紧跟其后,两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守在洞口帮助人们入洞。
勿庸多言。这种教育方式,我想,比向学生重复一千次要尊老爱幼更具说服力。
二、情感素质
1.爱国主义情感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需要的都是具有深厚爱国 主义情感的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地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授中国古代史时,我综合运用插图、投影、多媒体课件、生动描述华夏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列举出中国古代有哪些世界第一。面对这些举世瞩目的世界之最,问及学生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一致为“骄傲、自豪”。“为什么大家会以此为豪,以此为荣?”在同学思考的当儿,我继续启发:“因为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正是因为爱,我们才会对她附加以自豪、骄傲。拥有这样的情感,拥有对祖国的爱,是每个人的光荣。”
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面对清政府的腐朽落没,面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面对浸透了中国人民血汗的一条条屈辱条款,教师只要准备充分,讲述生动,感情运用自然贴切,都会激起学生对入侵者的憎恨和对祖国悲惨命运的痛心。这时,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学生这些表层的情感流露,应继续引导:“为什么大家会对那个时期的英、俄、法、日等如此痛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可做如下小结:因为它们为满足侵略野心,采取种种卑劣手段,包括不义战争,占我领土、夺我河山、侵我主权、害我百姓。因为我们的祖国受到了欺凌和污辱,因为我们都深深爱着我们的祖国。正是由于爱,我们才会对敌人怀着彻骨的恨,正是由于爱,我们才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谁要是没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对祖国的爱就是肤浅,苍白的,愧对祖先,愧对千万热血志士。
另外,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中国近现代,都有许多真实感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历史篇章,课上,教师可选精彩片段向学生介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力求声情并茂,从而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会将英雄人物形象深深嵌入学生的脑海,成为其楷模,指导其行动,关于这一点,笔者就不赘述了。
2.正义感
正义感不仅是情感素质甚而也是道德素质的支点。对学生正义感的培养,应选择对比鲜明的人物,事迹作为素材,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样的言行会被人们誉为“正义",什么样的言行会被人们贬为“邪恶”。
在学习《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书中有幅秦桧跪像的插图。待孩子们阅读完毕秦桧的生平简介,我对他如何陷害忠良遭致千古唾骂的丑事又描述了一番,接着,又补充了些相关史料,比如,杭州有个卖炸饼的小贩为了发泄对秦桧的愤恨,就将面捏成秦桧的样子炸而卖之,大受欢迎。后嫌其繁琐,逐渐简化,最后,仅用两条腿来代替,学生一般很快都能反应出是油条,得到印证后,免不了一场哄笑。此时,我总不失时机地问道“有没有人愿意做秦桧这样的人?”百分之百的学生回答说:“不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对“不耻”和“卑劣”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正义感的萌芽。
下一堂课,我通常会让学生说说岳飞的故事,并将“精忠报国”“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等有关岳飞的佳话向学生做一番介绍,接着,从事迹和后人的评价两方面将岳飞和秦桧进行对照。最后我会再问一遍学生“有谁愿意做秦桧这样的人?”尽管答案相同, 但孩子们的声音中多了几分感动,几分坚定、几分沉着。正义感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萌生。
三、思维素质
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基本上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初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周只能接受上课时共计90分钟的历史教育,不可能对思维能力仍处于懵懂阶段的学生进行复杂、综合的训练,只能为他们提供一把如何进行思维的钥匙。
1.比较思维训练
上述“正义感”一段,就是对学生进行比较思维训练的一个例子。此外,初中阶段学生还应该能够对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
比如,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教师可以将背景、内容、合作形式、结果及影响进行比较。对同样是侵华事件的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可引导学生从时问、过程、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对近代史上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可比较其签订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等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逐步领悟其中的规律,并将比较思维应用于学习和生活。
2.分析思维训练
这一种思维训练要求教师口齿清楚,对问题条理剖析,带领学生逐层深入,语言运用要自然、精确。
比如,在教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时(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可分如下步骤:
(1)抓住关键词:“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
(2)让学生谈谈对“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理解。
(3)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历史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对用在此处的“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进行详细诠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另外,对于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除了日常练习,还可通过在每课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小结每课内容的方式来训练。
总之,素质教育在中国方兴未艾,它的推广、发展和完善,需要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关心和扶助。面对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面对数以亿计在祖国各条战线辛勤耕耘的华夏儿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会培养出品学皆优、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的未来似旭日东升,壮丽、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