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孤独斗士黄万里的价值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整理旧作时偶然发现《黄万里的价值》,这篇小文从未发表过,它引起了我的一点回忆。
  公开反对三门峡建大坝第一人
  坎坷命运引人关注
  2004年2月,一帮报刊界的朋友聚会,这是我们之间经常性的活动,除了交流办媒体的经验外,我们的话题非常广泛,这对我们开阔视野、互相启发很有好处,所以,我一般都乐意参加。席间,我提到一些报刊最近零散地报道黄万里和三门峡工程的历史,感觉新鲜,也很有价值,有的同行表示也注意到了。一位主编建议我好好梳理和研究一下相关的史料,写一篇大文章,并且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提出一些鲜明的观点,众人附和,我稍作考虑就答应了。
  黄万里,1911年8月生于上海,早年在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桥梁工程,1932年毕业后任铁路工程师。1931年和1933年分别发生在长江、黄河的洪灾促使他改学水利,以求造福于民。1934年赴美留学,钻研治理江河之道,获博士学位。1937年学成回国,先后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技正、四川省水利局工程师、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1947年至1949年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1949年应邀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母校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奉调至清华大学任教。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70多名专家学者在北京饭店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给苏联专家确定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给两个月前正式开工的三门峡工程出主意、想办法。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这时,黄万里大胆进谏,批评苏联专家提出的三门峡水库规划存在设计思想上的错误,认为建库会严重破坏泥沙的自然运行,建库后泥沙淤积将使渭河两岸遭殃,下游的河水也不可能因此而变清,“黄河清”在科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为此与主张建坝的人争辩了7天。到最后,会议就成了以他为对象的批判会,这让黄万里先生非常愤慨。他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接著,他又有感而发,发表了小说《花丛小语》而被打成“右派”,从此不能从事教学工作,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1964年,面对三门峡工程的严重后果,他上书董必武副主席,积极提出改建方案,未得采纳。“文革”初期,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1969年,随清华大学员工下放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1972年到清华大学三门峡基地继续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2月,他的“右派”帽子被摘掉。2001年8月辞世。自2003年秋天渭河水灾发生后,有关三门峡工程的是非功过成了多家媒体讨论的话题。从水利部门的高级官员、水利专家到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将这场水灾归咎于三门峡工程。2004年“两会”期间,陕西一些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尽快降低陕西潼关高程、彻底消除渭河下游水灾隐患的议案》,河南的32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合理利用三门峡水库》的议案,来自两省的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也发生了争论,大都对40多年前竣工的这项工程采取了否定的态度。黄万里当初是唯一公开反对此项工程的,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一些报刊在此时报道黄万里和三门峡工程的由来。
  黄万里之女对父亲坚持真理
  敢于直言的认同与尊重
  我在梳理相关的资料后写成《黄万里和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一文,并于4月底寄给黄万里的女儿黄且圆,请她在史料和表述上认真把关。5月12日,我如约去她家,一见面,她就表示,你的稿子写得不错,杨乐说这个作者不是学历史的,就是学哲学的。杨乐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上个世纪70年代末,报刊上曾集中报道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老师还安排我们学习、写作文,以此激励我们考大学。我一脸茫然地问她:“你为什么把我的稿子给杨乐看?”她爽朗地笑了,说:“杨乐是我的丈夫,我当然要给他看了。”接着,我们一起认真地讨论稿子,她特别注意从史料上把关,对我的评论和观点只提出一处改动。我在文章中提出应该大力宣传黄万里,她不认同这样的提法,说“宣传”这个词用在父亲身上不合适,父亲认为他只是做了一个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从来没考虑要“宣传”。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她对父亲和三门峡工程的历史很熟悉,就提出了专题采访的要求,她立即答应了,我们接着就采访的内容和逻辑作了认真的沟通。5月17日、18日,我对她进行了两个上午的采访,采访很成功,有两次因为她的痛哭而中断。她在采访结束时告诉我:“父亲命运坎坷,但非常坚强,他希望我们子女也要这样,我是继承了他的这个品质的,所以,他走的时候,我都没有流泪,但和你谈他的经历,我却没有控制好情绪。”我感觉这是我们之间良好互动的结果。黄且圆在采访中表示:“最重要的事实是,对于科学的真理,他认为必须坚持,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不可折中,也不可有退路。他永远不会因为各种外在的压力而退缩,他一定会坚持。他从来没有反思自己的反对会必然失败的结局,对他来讲,即使失败也要坚持。因为这是科学真理。他的一生很可惜,没有很好地生活和很好地发挥。他有一句名言,就是一个读书人,用错误的知识去误国误民,是最恶劣不过的。他的人生是遗憾的,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仍然是不屈不挠的,显示出难能可贵的韧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精华和优秀的东西,父亲的韧性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我认为,她对父亲的认识是客观和准确的。最后,我将采访内容写成《黄万里:在执着和无奈中跋涉——黄万里之女黄且圆访谈录》一文。三次去黄且圆家,我都是在接近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走的,也就都遇到下班回家的杨乐先生,自然就要聊天。我告诉他,我是学历史的,但对哲学的兴趣更大一些,当年报考大学时填的志愿就是哲学系和历史系,只是因为到我家乡负责招生的是历史系两位老师,我才上第二志愿学历史,那时大学招生的人数很少,哲学系和历史系分别招收2人和1人。我感叹道,人生常常被一些你自己都不知晓的偶然因素左右着。他说的确如此。
  有感而发,我写了《黄万里的价值》一文
  《黄万里和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和《黄万里:在执着和无奈中跋涉——黄万里之女黄且圆访谈录》两篇稿子一共4万多字,比较完整地表现了黄万里和三门峡工程的历史,我立即安排两家杂志在7月份同时推出。文章发表后,反响较大,我接到大约20多封读者来信和一些电话,表示肯定和鼓励,我记忆深刻的是其中一家杂志主编转告我,山西一所医院的大夫看了我的文章后,给杂志打电话,说她是流着泪看完文章的,并对作者表示感谢。许多报刊予以转载,上海的《解放日报》竟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能够为广大读者所认可,我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10月,我应邀参加一个纪念黄万里的会议,感觉自己有话要说,就在仓促中写下《黄万里的价值》,准备作一个简短的发言。到了现场才知道,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参加会议的或是资深望重的学术名家,或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中年学者,有的和我相熟,还有一位政协副主席赫然在座。他们争相发言,且水平很高,我就没好意思发声了。以下就是我准备的发言。
  黄万里的价值
  今年初,我开始关注黄万里的悲剧命运,写了两篇文章。我是在激情和躁动中梳理有关史料的,而在下笔成文时,我一直提醒自己要采取理性和冷静的态度,今天就是基于这样的态度发言的。我认为,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深谋远虑,他的直言贾祸,他的艰难坚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充满智慧、识见而又渗着时代赋予的某种悲剧色彩的一生,他的个人际遇所表现出的一段意味深长的历史、所引出的关于政治和科学的话题都会被今人乃至后人一再提起。关注黄万里的坎坷人生,回顾三门峡工程的论证、拍板、上马、失误、改建,以及不断调整运行方式的历史与决策逻辑,反思这段“殷鉴不远”的公案,将凸显历史科学的意义和黄万里的价值。我的初步考虑是以下四点。
  1.科学的功用和科学家的价值取向。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的功用最根本的就是造福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首先要不断地推进科学研究,提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而更重要的是秉持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厘清科学研究的目的。不然的话,科学的价值就会变味。当初修建三门峡工程时,一位极力赞成的水利专家后来却在政协会议和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一直反对这个工程,我的一位朋友撰文指责他“不但不忏悔自己围剿黄万里教授,还在媒体上覥颜自称当年反对修筑三门峡的高堤大坝”。还有,“大跃进”正热火朝天时,有著名科学家在报纸上论证亩产万斤粮食的科学依据,在权力和潮流面前丧失了一个科学家起码的道义责任。而黄万里却是独立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他不是不明白固执己见会给自己带来可怕的伤害。事后,有人问他,你明知会遭惨祸,为什么还要直言?他说:“我不能看着就要祸及农民而不说话。至于为此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一生无悔。” 他的一段真情独白说得更为直接:“如果我不懂水利,我可以对一些错误的做法不作任何评论,别人对我无可指责。但我确实是学这一行的,而且搞了一辈子水利,我不说真话,就是犯罪。治理江河涉及的可都是人命关天、子孙万代的大事!”他做到了忠荩之言,难免逆耳,心所谓危,不敢伪饰,真正是一代科学家赤心报国济苍生的典范。他全部的思想和实践,他终生的追求和坚守,一以贯之地充盈和激荡着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民至高无上的道德精神。这两类科学家相比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是我们评价一个科学家的重要标准。我们应当对黄万里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精神肃然起敬,对那些蝇营狗苟、趋炎附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各色“专家”嗤之以鼻。
  2.关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和民主,20世纪中国社会所取得的一切进步都可以归结于科学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它要求现代政治的运作方式应当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万里同志就鲜明地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关乎国计民生、投资巨大的公共工程的决策,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需要决策者权衡利弊、排比得失、趋利避害,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需要断然摒弃一厢情愿、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决策更科学,建立一个容纳多种意见甚至反对意见的论证机制,真正做到兼听则明;怎样通过民主的方式防止决策偏离理性的轨道,都是至关重要的。大凡正确的决策,总是来源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學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正是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中所严重缺乏的。人们轻信甚至盲从无治沙经验的苏联专家的说法,从遵照最高行政领导和树立形象出发先入为主地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工程存在缺陷后又缺乏有力度的纠正。更要命的是,对反对者的忠告置若罔闻,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宽容反对意见的胸怀,典型地造成了权力对科学的排斥和压制。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国情决定了这样的事情几乎难以避免,这就使三门峡工程的决策失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给我们留下了活生生的标本。
  为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正确地处理掌握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新中国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工程曾被赋予浓烈的政治色彩,从共和国的最高领袖到亲历其事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冀望由此一次性地实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海晏河(历史上‘河’就是指黄河)清”的梦想,满足“圣人出,黄河清”的浪漫幻想和心理需求,无法冷静地认清经济建设和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以致在善良的动机下所汇聚而成的强大精神力量、所激发出来的主观意愿面前,黄河在水文、泥沙、生态等方面所具有的复杂性被淡化了,自然界内在的客观规律被漠视了。结果,三门峡工程建成之日,就是弊病显现之时,仅直接经济损失已不下百亿元。它无情地昭示了一个真理:人们只有在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如何衡量知识分子的作用。
  在政治权势和科学真理之间应如何取舍,这是一个考验知识分子人格的重要问题。在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决人类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诸多挑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以学问贡献社会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应当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科学真理,更要敢于坚持科学真理。坚持真理是一种操守,特别是在与政治权势发生冲突、与传统的社会观念正面碰撞时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意味着为此损失个人利益、付出沉重代价乃至身家性命都在所难免,它特别能够考验知识分子的意志和品格。一介书生黄万里以他的坚持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良知,保持了知识分子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他的坚持还在于他坚信科学的尊严不容践踏,真理的声音不会湮没,终将发挥穿透历史、穿越时空的光芒。
  4.保障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是宪法第35条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漠视的。人类的许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试错”性的探索,而言论自由是形成政治“纠错”机制的必要条件。中外科学史的许多事例都反复证明:科学的真理具有独立于个人或集团利益之外的属性,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黄万里的遭遇再一次印证了这个判断,这就提醒执政者和社会各界必须重视少数人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异见”,“另类”的声音或许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或对更多可能性的预见。在这种声音面前审时度势慎重行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人为地回避、忽略乃至压制这种声音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在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中,由于权力的介入和意识形态的一边倒,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显得微乎其微,众人之诺诺压制一士之谔谔就成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正常现象,黄万里对此只能徒唤奈何,只能独自承受正直的清醒者的痛苦,我们的社会也共同吞咽言论不自由所酿就的苦果。2001年8月,病榻上的黄万里教授发出临终感言:“我一辈子念书想治黄,可他们没有听我一个字。白学一场,我真痛心!” 闻者无不潸然泪下。2001年9月,在黄万里先生的追悼会上,他的一个学生不无遗憾地说:“在国内水利学界,多年来,黄万里代表着科学家的良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黄万里的离世意味着,在国内重大水利工程上,另一种声音的消失。”此种象征意义正是黄万里的价值之所在。
  在接触和研究黄万里的有关资料时,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所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黄万里无疑是这样的“第一流人物”,是我辈需仰视才能得见的人物,只可惜在我们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像他那样立身行事、始终保持一颗圣洁的赤子之心的科学家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他的价值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益彰显,这就是我的结论。
其他文献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教会学生学习,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缺少对音乐课的创新。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创新方法新在灵活多变、新在传
小学六年级是数学教学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如何使小学六年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是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 The sixth
期刊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职业教育中,中医传统疗法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秉承新课改教学要求,要加强对中医知识的学
如果说维尔茨堡市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似乎也没有错。“1945年3月16日晚9点至9点40分,英国皇家空军向维尔茨堡市投下了900吨高爆白磷燃烧弹,顷刻间,5000人死于 It seems tha
[案例描述]rn王同学,女,13岁,初一学生.从小学起她就备受家长、老师和同学喜爱,学习努力,是班干部、“尖子生”.上初中后,她父母爆发家庭大战,最终离异.此后,王同学情绪低落,
期刊
数感,从狭义角度讲,就是指学生对数的一种感觉与敏感程度;从广义角度讲,就是指学生对公理、性质、定理以及公式等数学概念的反映、理解与运用.数感是计算的前提,也是最基础的
期刊
各国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产业政策的最终形态。产业政策的选择是一个过程,包括政策形成、贯彻、实践和评价等环节。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会直接导致产业政策在选
数列是历年高职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而数列通项公式是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灵活多样,技巧性强,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旨在介绍数列通
期刊
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动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渐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