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爱的事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确实,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从容,守住童心,守住从教时的初心。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充分论述了教育需要细致与耐性以及提出帮助后进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教育对策
杨同学的父母平时忙于生意,将其托付给舅父舅妈照看。由于从小离开父母,杨同学与父母的关系疏远、陌生,缺乏亲情与陪伴等。从小缺乏父母有效管教,即家庭教育缺失,加上舅父舅母的溺爱,使杨同学养成了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不爱学习、经常说谎、骗钱、三天两头就与其他人打架,还欺负其他同学……简直是令家长、老师操心的孩子。他的数学成绩还好,语文不及格,英语更别提了,可以说是零基础。就是这么一个孩子,2016年入读笔者所教的班级。为此,笔者积极寻找对其教育的法子,以帮助其转化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其身心健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培养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
笔者决定先从家长学习、改变理念开始,因为孩子变成现在的模样,监护人父母要负主要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杨同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缺位家教,使杨同学成了缺乏家教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學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等。那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首先,笔者要求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开始,多点时间相处,多与孩子说话,聊天,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一起思考问题,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切忌以父母的权威,以训斥人的、居高临下的语气与孩子沟通,而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沟通的氛围,让孩子在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去感受家的存在与温暖。在了解的基础上然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他,才能引导、帮助他改正不足。
其次,老师引导家长共同学习教育理论。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点,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诚信感恩精神以及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自我反省能力等等。笔者通过微信平台,要求家长认真学习与时俱进的《当代教育》杂志,并将平时浏览过特别有学习价值或者育儿方法方面指导性强的文章通过微信转发给学生家长并且要求学习。同时建议家长周六、日带上小孩去图书馆阅读,感受他人阅读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三,明确要培养的好习惯。引导家长监督学生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每月做了一张《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记录表》,主要从自学预习、专心上课、认真作业、打架告状、诚实守信、自生清洁等方面情况进行记录、监督。为了帮助杨同学养成好习惯,家长和老师联手不断地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且帮助他不断重复做得好的行为。坏习惯的改变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所以笔者与家长一直坚持对杨同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进行监督、指导。
二、用爱心播撒教育情怀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道: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换位思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杨同学从小离开父母,留在江西老家跟随年迈的舅父舅母生活。老人的溺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杨同学养成了种种不好的习惯,这让老师与同学很反感。2017年12月29日上午第一节下课,郑同学急匆匆地跑进老师办公室向班主任黎老师报告:杨同学上课总是玩他挂在图书柜上的雨伞,不认真听课。班主任马上把杨同学请到办公室与之对话,问杨同学是否在上语文课玩伞。杨同学理直气壮地回复“没有”。班主任老师连续问了4次,杨同学边哭边大声不断地吼着“没有没有”,俨然一副老师、同学极度冤枉他的样子。
上午放学后,笔者把杨同学请到了办公室,轻言细语地把前面发生的事情再重复一次,然后让他思考:面对老师、同学理直气壮说谎,违背事实真相,这样做人做事,老师、同学会喜欢你,相信你吗?再这样下去,同学们都会远离你,无人与你玩耍等。下午放学后,班主任告诉笔者,杨同学送给了她泡椒鸡翅,对于语文课玩伞一事表示歉意,特别是不该大声地吼老师,不该不礼貌地、不诚实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018年1月6日晚上,笔者的微信不停地发出提示,原来是杨同学妈妈发过来的。第一条:钟老师,晚上好!请问小豪英语测验多少分呢?笔者回复她获得了90分的优秀成绩。第二条:这几天他在家很得意,我问他得意什么,他不肯告诉我,他爸问他,他就说有女同学跟他同桌了。杨同学妈妈的话,让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要多点关注调皮的孩子,不该冷落他,而是使之融入班集体,这会使他非常高兴。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观察他后段时间的上课、作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他确实改变了很多,上课在刘同学的影响下,听课认真了,不像以前那样发呆、不听课了。每个孩子都有改变的潜质,只要老师细心关注,倾注爱心,总会有奇迹发生。
三、施用适当正确的惩罚
杨同学刚入我校的四年级第一学期,可谓是“劣迹斑斑”。打架和在外闲逛不回家是家常便饭,几乎天天有家长和同学告状,严重的几次与本班郑同学打架,几次上医院包扎。偷父母的钱屡教不改,经常欺负班上同学,上课发呆、不听老师讲课,书写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基于杨同学的种种表现,事先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签订了继续在校读书的协议,如果违反了协议,则另选学校学习。其实家长、老师心知肚明,那是一份伪协议。书写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等待他的是写反思,然后参加体力运动:操场跑步或者做俯卧撑,正确地朗读完或者抄写完规定的生字与课文等,自愿为改过付出代价,以至于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惩罚不等于虐待,但是惩罚的时间、手段和形式要恰到好处。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惩罚分明的。
四、关注发掘孩子的潜能
杨同学看起来虽然劣迹斑斑,但是他的思维和动作敏捷,动手能力比较强,数学思维和数学成绩不错。认真上课的时候,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发言,这是好多学习认真的同学做不到的。另外,他热情帮助老师做事,只要有需要,腿跑得飞快。一旦捕捉到他的这些闪光点,笔者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以此为契机促进他的转变。2017年11月-12月,番禺区和广州市相继举办了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笔者第一时间想到选择杨同学参加培训。经过区赛、市赛两个月的培训和参赛,杨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7年广州市青少年电子制作(D型寻轨器)制作赛一等奖,行走赛一等奖。在两个月培训和参赛过程中,制作了6个赛车,在不断的制作与调试比赛中,他收获了成就感,懂得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去分享、如何交朋友、如何安静下来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等。李希贵老师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写道: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在家长的配合,老师的指导与监督教育下,杨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进步让人刮目相看。
教育是爱的事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教育是一种过程,要懂得允许学生犯错,素质与习惯的养成不会立竿见影,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确实,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平静与平和,需要细致与细腻,更需要耐心与耐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案例;教育对策
杨同学的父母平时忙于生意,将其托付给舅父舅妈照看。由于从小离开父母,杨同学与父母的关系疏远、陌生,缺乏亲情与陪伴等。从小缺乏父母有效管教,即家庭教育缺失,加上舅父舅母的溺爱,使杨同学养成了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不爱学习、经常说谎、骗钱、三天两头就与其他人打架,还欺负其他同学……简直是令家长、老师操心的孩子。他的数学成绩还好,语文不及格,英语更别提了,可以说是零基础。就是这么一个孩子,2016年入读笔者所教的班级。为此,笔者积极寻找对其教育的法子,以帮助其转化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其身心健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培养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
笔者决定先从家长学习、改变理念开始,因为孩子变成现在的模样,监护人父母要负主要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杨同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缺位家教,使杨同学成了缺乏家教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學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等。那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首先,笔者要求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从了解自己的孩子开始,多点时间相处,多与孩子说话,聊天,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一起思考问题,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谈。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切忌以父母的权威,以训斥人的、居高临下的语气与孩子沟通,而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沟通的氛围,让孩子在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去感受家的存在与温暖。在了解的基础上然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他,才能引导、帮助他改正不足。
其次,老师引导家长共同学习教育理论。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点,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诚信感恩精神以及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自我反省能力等等。笔者通过微信平台,要求家长认真学习与时俱进的《当代教育》杂志,并将平时浏览过特别有学习价值或者育儿方法方面指导性强的文章通过微信转发给学生家长并且要求学习。同时建议家长周六、日带上小孩去图书馆阅读,感受他人阅读学习的良好氛围。
第三,明确要培养的好习惯。引导家长监督学生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每月做了一张《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记录表》,主要从自学预习、专心上课、认真作业、打架告状、诚实守信、自生清洁等方面情况进行记录、监督。为了帮助杨同学养成好习惯,家长和老师联手不断地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并且帮助他不断重复做得好的行为。坏习惯的改变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所以笔者与家长一直坚持对杨同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进行监督、指导。
二、用爱心播撒教育情怀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道: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换位思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杨同学从小离开父母,留在江西老家跟随年迈的舅父舅母生活。老人的溺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杨同学养成了种种不好的习惯,这让老师与同学很反感。2017年12月29日上午第一节下课,郑同学急匆匆地跑进老师办公室向班主任黎老师报告:杨同学上课总是玩他挂在图书柜上的雨伞,不认真听课。班主任马上把杨同学请到办公室与之对话,问杨同学是否在上语文课玩伞。杨同学理直气壮地回复“没有”。班主任老师连续问了4次,杨同学边哭边大声不断地吼着“没有没有”,俨然一副老师、同学极度冤枉他的样子。
上午放学后,笔者把杨同学请到了办公室,轻言细语地把前面发生的事情再重复一次,然后让他思考:面对老师、同学理直气壮说谎,违背事实真相,这样做人做事,老师、同学会喜欢你,相信你吗?再这样下去,同学们都会远离你,无人与你玩耍等。下午放学后,班主任告诉笔者,杨同学送给了她泡椒鸡翅,对于语文课玩伞一事表示歉意,特别是不该大声地吼老师,不该不礼貌地、不诚实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018年1月6日晚上,笔者的微信不停地发出提示,原来是杨同学妈妈发过来的。第一条:钟老师,晚上好!请问小豪英语测验多少分呢?笔者回复她获得了90分的优秀成绩。第二条:这几天他在家很得意,我问他得意什么,他不肯告诉我,他爸问他,他就说有女同学跟他同桌了。杨同学妈妈的话,让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要多点关注调皮的孩子,不该冷落他,而是使之融入班集体,这会使他非常高兴。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观察他后段时间的上课、作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他确实改变了很多,上课在刘同学的影响下,听课认真了,不像以前那样发呆、不听课了。每个孩子都有改变的潜质,只要老师细心关注,倾注爱心,总会有奇迹发生。
三、施用适当正确的惩罚
杨同学刚入我校的四年级第一学期,可谓是“劣迹斑斑”。打架和在外闲逛不回家是家常便饭,几乎天天有家长和同学告状,严重的几次与本班郑同学打架,几次上医院包扎。偷父母的钱屡教不改,经常欺负班上同学,上课发呆、不听老师讲课,书写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基于杨同学的种种表现,事先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签订了继续在校读书的协议,如果违反了协议,则另选学校学习。其实家长、老师心知肚明,那是一份伪协议。书写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等待他的是写反思,然后参加体力运动:操场跑步或者做俯卧撑,正确地朗读完或者抄写完规定的生字与课文等,自愿为改过付出代价,以至于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惩罚不等于虐待,但是惩罚的时间、手段和形式要恰到好处。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惩罚分明的。
四、关注发掘孩子的潜能
杨同学看起来虽然劣迹斑斑,但是他的思维和动作敏捷,动手能力比较强,数学思维和数学成绩不错。认真上课的时候,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发言,这是好多学习认真的同学做不到的。另外,他热情帮助老师做事,只要有需要,腿跑得飞快。一旦捕捉到他的这些闪光点,笔者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以此为契机促进他的转变。2017年11月-12月,番禺区和广州市相继举办了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笔者第一时间想到选择杨同学参加培训。经过区赛、市赛两个月的培训和参赛,杨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7年广州市青少年电子制作(D型寻轨器)制作赛一等奖,行走赛一等奖。在两个月培训和参赛过程中,制作了6个赛车,在不断的制作与调试比赛中,他收获了成就感,懂得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如何去分享、如何交朋友、如何安静下来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情等。李希贵老师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写道: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在家长的配合,老师的指导与监督教育下,杨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进步让人刮目相看。
教育是爱的事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教育是一种过程,要懂得允许学生犯错,素质与习惯的养成不会立竿见影,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确实,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平静与平和,需要细致与细腻,更需要耐心与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