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实际认知水平来创设某种比较真实的学习环境,以情境来与学习者达到共鸣,让学习者在情境中思考知识的学习意义与应用方式。相对来说,数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属于难度较高的学科,所以更需要以情境来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教学内容确定情境主题、保证情境问题性与启发性、丰富数学情境的内容与形式三个角度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创设有效情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数学学科给人带来的感觉一直都是枯燥的、乏味的、抽象的,然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家史实等都是十分有趣的,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有实例也数不胜数,这些内容本是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强求知欲的内容。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来构建一个完整、生动、有趣的知识教学结构,以便尽可能让数学知识与小学生以形象为主的认知特点相符,从而真正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为了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以教学内容来确定情境主题
许多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所号召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一口号,常常会不考虑教学实际便确定情境主题,导致情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毫不相关,使得情境教学形同虚设。归根到底,数学情境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所以教师在确定情境主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便是情境的“数学味”,保证数学情境与具体数学内容的契合度,保证情境能够顺利导入某个数学新知教学。
就如在“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一课中,笔者便以“模型制作”这一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情境,让小学生提前制作几何模型,在数学课上进行模型展示。小学生需结合自己的动手经验来描述各类几何体的特征,比如正方体所有边长的长度是相等的、圆是可以滚动的、三角形有三条边等。虽然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但是他们对这些几何体的描述却符合这些几何体的数学特征。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将会引导小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这种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数学教学活动让许多小学生消除了“畏难”“惧学”心理,许多学生都在这个实践情境之下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保证情境的问题性与启发性
创设情境的基本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某种回忆,或者是引发学生产生某种思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带有一定的问题性与启发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是在某个现实问题中出现,然后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得以挖掘与证实的,以情境来提出数学问题,可大大提高数学问题的可接受度,也更易于让小学生的思考变得更积极。
在“数数 数的组成”一课中,笔者以本班学生人数作为创设情境的依据,以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来提出了数学问题:本班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女生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整个年级又有多少人呢?同时,笔者还利用投影机展示了本校各个年级的人数表。大多数小学生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字,但是他们却没有建立“百以内的数”的观念。这个问题情境可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解答问题,但是若他们的数数活动超过了一百,便会自觉思考一百以外的数数方法。因此,这个情境符合小学生“最近发展区”这一认知水平,能够引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丰富数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每一种数学知识都可应用在多种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保证情境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大量的情境形式中选择小学生最喜歡的一种创设形式,以便保证情境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对此,教师便需要仔细分析学情,主动探索情境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数的顺序 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笔者以一个游戏来创设情境。在课堂伊始,笔者便公布了游戏规则:跟随音乐舞动,当音乐停止时,学生需按照从小到大的数字顺序来选择站位。大多数学生会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迅速做出反应。实践证明,在游戏情境中,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欢乐的、积极的。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笔者按照教材设置,在教室内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小学生需模仿购物者与售货者的身份来进行人民币的判读与使用。实际上,这个购物情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会识别人民币的面值,还可使其学会元、角、分的单位转换。因此,这个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当然,不管何种情境,笔者都会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教学需要,避免情境与实际教学内容被割裂。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流,也是备受教师与学生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保证情境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面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组织程序与设计要点,以情境来促进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J].考试周刊,2018(18):72.
[2]王会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23):90.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数学学科给人带来的感觉一直都是枯燥的、乏味的、抽象的,然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家史实等都是十分有趣的,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有实例也数不胜数,这些内容本是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极强求知欲的内容。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来构建一个完整、生动、有趣的知识教学结构,以便尽可能让数学知识与小学生以形象为主的认知特点相符,从而真正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为了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以教学内容来确定情境主题
许多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所号召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一口号,常常会不考虑教学实际便确定情境主题,导致情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毫不相关,使得情境教学形同虚设。归根到底,数学情境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的,所以教师在确定情境主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便是情境的“数学味”,保证数学情境与具体数学内容的契合度,保证情境能够顺利导入某个数学新知教学。
就如在“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一课中,笔者便以“模型制作”这一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情境,让小学生提前制作几何模型,在数学课上进行模型展示。小学生需结合自己的动手经验来描述各类几何体的特征,比如正方体所有边长的长度是相等的、圆是可以滚动的、三角形有三条边等。虽然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但是他们对这些几何体的描述却符合这些几何体的数学特征。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将会引导小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这种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数学教学活动让许多小学生消除了“畏难”“惧学”心理,许多学生都在这个实践情境之下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二、保证情境的问题性与启发性
创设情境的基本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某种回忆,或者是引发学生产生某种思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带有一定的问题性与启发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是在某个现实问题中出现,然后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得以挖掘与证实的,以情境来提出数学问题,可大大提高数学问题的可接受度,也更易于让小学生的思考变得更积极。
在“数数 数的组成”一课中,笔者以本班学生人数作为创设情境的依据,以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来提出了数学问题:本班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女生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整个年级又有多少人呢?同时,笔者还利用投影机展示了本校各个年级的人数表。大多数小学生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字,但是他们却没有建立“百以内的数”的观念。这个问题情境可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解答问题,但是若他们的数数活动超过了一百,便会自觉思考一百以外的数数方法。因此,这个情境符合小学生“最近发展区”这一认知水平,能够引发小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丰富数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数学知识包罗万象,每一种数学知识都可应用在多种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保证情境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大量的情境形式中选择小学生最喜歡的一种创设形式,以便保证情境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对此,教师便需要仔细分析学情,主动探索情境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数的顺序 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笔者以一个游戏来创设情境。在课堂伊始,笔者便公布了游戏规则:跟随音乐舞动,当音乐停止时,学生需按照从小到大的数字顺序来选择站位。大多数学生会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迅速做出反应。实践证明,在游戏情境中,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欢乐的、积极的。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笔者按照教材设置,在教室内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小学生需模仿购物者与售货者的身份来进行人民币的判读与使用。实际上,这个购物情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会识别人民币的面值,还可使其学会元、角、分的单位转换。因此,这个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当然,不管何种情境,笔者都会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教学需要,避免情境与实际教学内容被割裂。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流,也是备受教师与学生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保证情境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全面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组织程序与设计要点,以情境来促进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数学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微[J].考试周刊,2018(18):72.
[2]王会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23):90.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