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一本由著名作家李玉林著的记述一个慈善会会长为人处世的新书《真——好人阎明复》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通过“真的瞬间”、“真的心跳”、“真的脚步”、“真的眼神儿”、“真的背影”等几个部分,真实、生动地记述了阎明复在担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期间带领大家在张北地震救援、1998年抗洪救灾、烛光工程、微笑列车等扶危济困的慈善行动和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再现了阎明复人生经历中的一些生动画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感人至深的大爱,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品格。同时,本书也向读者介绍了中华慈善总会在发展过程中为我国慈善事业、为我国社会所作的有目共睹的贡献。
台湾慈济证严法师为该书题写书名。
本刊特刊登两位著名作家对此书的拜读心得,以使读者感受阎先生的大爱精神、崇高境界与高尚品格。
老友李玉林为他写阎明复的书找我作序,惶惶然不敢领命,以我的阅历学识实在不够资格。阎明复乃海内外华人万众景仰的大善之人,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一代宗师证严法师亲笔为本书题写书名,即说明了阎明复超越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全球影响。
玉林说在文友中只有我一人既和阎先生熟识,又拜见过证严法师;我赴台湾采访证严法师,多亏了阎先生的引荐;阎先生曾热诚支持玉林和我创办《慈善》杂志,请赵朴初老人题写刊名;后来又大力奖掖后人,为玉林与我的合著《俗眼观佛门·慈济的世界》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再加上我和玉林三十多年的通家之好,于情于理于友谊于做人,我都不能推辞这一荣耀重任。但是,言及作序着实汗颜,仅以拜读心得代之。
写阎明复的书单字名《真》,概括了阎先生的性情本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真善美,真字为先,没有真,何谈善、美?玉林追随阎先生十几年,做慈善赈济工作,足迹遍布祖国各地,飞往各国,旅途中朝夕相处,掌握海量的素材,了解阎先生晚年行踪可谓权威。阎先生的父亲阎宝航为共和国传奇英雄,阎先生本人也是媒体永远关注的名人,可写可赞的方面多多,玉林的写作竟能返璞归真,一字以蔽之,说明他对阎先生了解与理解的深刻程度。
源于阎宝航先辈之真善基因,源于当年重庆“阎家老店”之环境熏陶,源于曾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身边工作之革命影响,阎明复品格中的至真大善越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会闪耀出穿透时间邃道的人性光芒。书中有一个情节令我非常感动,“文革”中他身陷囹圄,“四人帮”逼迫他揭发彭真、杨尚昆、刘少奇等革命前辈。他曾为许多中央首长担任翻译,亲历过许多大事件,如果他肯说假话,即能获得自由甚至飞黄腾达。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为此当了七年半囚徒。“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赞扬他“没说过一句假话”,正是取这个“真”字,推荐他为中央统战部长。
一位高官几度仕途沉浮,没有沾染丝毫官场虚伪,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热诚待人,堪称后人楷模。阎先生的禀性中该有多么深厚的善根,才能历经长年的“阶级斗争”残酷环境而洁身自好清净无染,完整地保持了一颗真我赤子之心呢?
一个人做点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从善如流。玉林书中写了阎先生几十年慈善活动中一桩桩朴实无华的小事,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成了从善如流的江河。“80后”、“90后”青年读者们难以想象,在“十年浩劫”拨乱返正初期,一个人即使想做善事都是很难的。阎先生为《俗眼观佛门·慈济的世界》写的《序》中提到的一件往事令人感慨万千:1991年华东大水灾发生后,台湾同胞在证严法师号召下,积极向内地灾民捐款。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副总执行长王端正先生专程抵达北京,表示了准备捐赠4亿元台币救灾款物的意愿。不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遇到尴尬。阎部长闻讯后约见王端正先生表达歉意和感谢,并和证严法师达成了“在大陆只赈灾不传教”的君子协议。王端正先生提出了来大陆赈灾保证重点和直接的原则:“直接就是慈济人对要救助的灾区直接考察,善款直接向灾民发放。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原则是帮助穷人,教育富人。直接发放活动,有助于使富人得到教育,使捐助者心明眼亮。”阎部长当即表示同意,并为台湾同胞到重灾区赈济提供有力的帮助。如今捐助者到灾区“直接发放赈灾款物”早已不成为问题,汶川地震中涌现了很多“直接赈灾”慈善家,成为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灾区各级政府只要是一心为百姓民生着想决不侵吞善款的官员,有谁会反对“直接发放”呢?然而追溯到19年前阎明复所开先河,却是一次冒着政治生命危险的破冰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称得上是我国新时期慈善事业的先驱,历史会记住他的功勋。
老友玉林为人低调,少言寡语,远于烟酒,不善应酬,但是不显山不露水儿的做了许多大事。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创刊15年来始终是他在操持,我则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在杂志社里他不仅是主编、主笔,还要出去征广告找资金,事无巨细都得操心,超负荷工作已成为生活常态。他又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常务理事,“总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他都得赴会写报道,拍照片,编年鉴,出书出画册,驱车往返京津也已成为生活常态。他随“总会”出国参加慈善活动,在全球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留下辛勤的足迹,其中为援助印尼、斯里兰卡海啸重灾区去了十几次。他出访的次数堪称中国作家之最,但他出国总是无暇观光旅游胜地,一头扎在所在国的灾区。至于奔波于国内的重灾区、贫困区,更是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几乎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汶川地震时冒着塌方危险驱车行驶在山道上,还捐赠了自己的稿费。近年来,他为慈善写作从来不要稿酬;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和孤儿。
在阎明复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和阎明复从会长位置退下来的许多日子里,李玉林作为阎明复的随员,跟在阎先生身边如影随形,聆听教诲,受益匪浅。他在日夜兼程的旅途中点点滴滴积累文字,已出版了十几部300多万字专门记述慈善事业的书籍,拍了数万幅照片,成为我国少有的慈善作家、摄影家。
我为有阎明复这样的良师而感到幸运。
我为有李玉林这样的益友而感到幸运。
拜读玉林写阎先生的书,我不仅学习作文,也学到如何做人,学做真人。
台湾慈济证严法师为该书题写书名。
本刊特刊登两位著名作家对此书的拜读心得,以使读者感受阎先生的大爱精神、崇高境界与高尚品格。
老友李玉林为他写阎明复的书找我作序,惶惶然不敢领命,以我的阅历学识实在不够资格。阎明复乃海内外华人万众景仰的大善之人,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一代宗师证严法师亲笔为本书题写书名,即说明了阎明复超越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全球影响。
玉林说在文友中只有我一人既和阎先生熟识,又拜见过证严法师;我赴台湾采访证严法师,多亏了阎先生的引荐;阎先生曾热诚支持玉林和我创办《慈善》杂志,请赵朴初老人题写刊名;后来又大力奖掖后人,为玉林与我的合著《俗眼观佛门·慈济的世界》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再加上我和玉林三十多年的通家之好,于情于理于友谊于做人,我都不能推辞这一荣耀重任。但是,言及作序着实汗颜,仅以拜读心得代之。
写阎明复的书单字名《真》,概括了阎先生的性情本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真善美,真字为先,没有真,何谈善、美?玉林追随阎先生十几年,做慈善赈济工作,足迹遍布祖国各地,飞往各国,旅途中朝夕相处,掌握海量的素材,了解阎先生晚年行踪可谓权威。阎先生的父亲阎宝航为共和国传奇英雄,阎先生本人也是媒体永远关注的名人,可写可赞的方面多多,玉林的写作竟能返璞归真,一字以蔽之,说明他对阎先生了解与理解的深刻程度。
源于阎宝航先辈之真善基因,源于当年重庆“阎家老店”之环境熏陶,源于曾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身边工作之革命影响,阎明复品格中的至真大善越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会闪耀出穿透时间邃道的人性光芒。书中有一个情节令我非常感动,“文革”中他身陷囹圄,“四人帮”逼迫他揭发彭真、杨尚昆、刘少奇等革命前辈。他曾为许多中央首长担任翻译,亲历过许多大事件,如果他肯说假话,即能获得自由甚至飞黄腾达。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为此当了七年半囚徒。“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赞扬他“没说过一句假话”,正是取这个“真”字,推荐他为中央统战部长。
一位高官几度仕途沉浮,没有沾染丝毫官场虚伪,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热诚待人,堪称后人楷模。阎先生的禀性中该有多么深厚的善根,才能历经长年的“阶级斗争”残酷环境而洁身自好清净无染,完整地保持了一颗真我赤子之心呢?
一个人做点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从善如流。玉林书中写了阎先生几十年慈善活动中一桩桩朴实无华的小事,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成了从善如流的江河。“80后”、“90后”青年读者们难以想象,在“十年浩劫”拨乱返正初期,一个人即使想做善事都是很难的。阎先生为《俗眼观佛门·慈济的世界》写的《序》中提到的一件往事令人感慨万千:1991年华东大水灾发生后,台湾同胞在证严法师号召下,积极向内地灾民捐款。台湾佛教慈济功德会副总执行长王端正先生专程抵达北京,表示了准备捐赠4亿元台币救灾款物的意愿。不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遇到尴尬。阎部长闻讯后约见王端正先生表达歉意和感谢,并和证严法师达成了“在大陆只赈灾不传教”的君子协议。王端正先生提出了来大陆赈灾保证重点和直接的原则:“直接就是慈济人对要救助的灾区直接考察,善款直接向灾民发放。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原则是帮助穷人,教育富人。直接发放活动,有助于使富人得到教育,使捐助者心明眼亮。”阎部长当即表示同意,并为台湾同胞到重灾区赈济提供有力的帮助。如今捐助者到灾区“直接发放赈灾款物”早已不成为问题,汶川地震中涌现了很多“直接赈灾”慈善家,成为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灾区各级政府只要是一心为百姓民生着想决不侵吞善款的官员,有谁会反对“直接发放”呢?然而追溯到19年前阎明复所开先河,却是一次冒着政治生命危险的破冰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称得上是我国新时期慈善事业的先驱,历史会记住他的功勋。
老友玉林为人低调,少言寡语,远于烟酒,不善应酬,但是不显山不露水儿的做了许多大事。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创刊15年来始终是他在操持,我则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在杂志社里他不仅是主编、主笔,还要出去征广告找资金,事无巨细都得操心,超负荷工作已成为生活常态。他又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常务理事,“总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他都得赴会写报道,拍照片,编年鉴,出书出画册,驱车往返京津也已成为生活常态。他随“总会”出国参加慈善活动,在全球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留下辛勤的足迹,其中为援助印尼、斯里兰卡海啸重灾区去了十几次。他出访的次数堪称中国作家之最,但他出国总是无暇观光旅游胜地,一头扎在所在国的灾区。至于奔波于国内的重灾区、贫困区,更是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几乎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汶川地震时冒着塌方危险驱车行驶在山道上,还捐赠了自己的稿费。近年来,他为慈善写作从来不要稿酬;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和孤儿。
在阎明复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和阎明复从会长位置退下来的许多日子里,李玉林作为阎明复的随员,跟在阎先生身边如影随形,聆听教诲,受益匪浅。他在日夜兼程的旅途中点点滴滴积累文字,已出版了十几部300多万字专门记述慈善事业的书籍,拍了数万幅照片,成为我国少有的慈善作家、摄影家。
我为有阎明复这样的良师而感到幸运。
我为有李玉林这样的益友而感到幸运。
拜读玉林写阎先生的书,我不仅学习作文,也学到如何做人,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