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校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是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培养和锻炼才能,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活动。
关键词:支教;志愿者;大学生
一、前言
大学生支教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志愿活动,旨在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教学落后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等客觀环境的变化,短期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明显增多,参与支教活动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对于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性
1.改善当地教育生态环境
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导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带来新鲜的血液。许多受援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师结构性短缺状况。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支教资源”,增加了地方的“教育资源”,推动了当地教育的优化组合。
2.促进高校重视基础教育实践
高校长期重理论、重知识,忽视基础教育实践,学生缺乏“实战”能力和经验,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大学高校与受援校方的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受援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增强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高校参与地方基础教育过程同时也为高校师生参与基础教育研究提供了机会。
3.提高大学生素质
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支教实践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支教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备课、上课和解决学生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与当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待人处事和交际能力。支教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三、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支教时间不确定
一方面,由于课程时间受限,多数有支教意愿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支教平台,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受经费、人员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学生支教时间不稳定,也给接受支教服务的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困扰。
2.支教能力有限,授课质量没有保证
多数支教大学生,特别是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满腔的支教热情,但由于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授课经验,难以把握学科体系的知识要点以及系统传授知识的技能。另外,大部分支教大学生个人生活阅历浅,对受教学生较为敏感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无法很好地把握威严与亲和之间的平衡,不能获得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3.支教经费不足
政府、学校组织的志愿支教活动,大部分经费由政府、学校拨款或募捐所得,其余部分自费。而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则大部分自费,部分为社会募捐所得。支教经费不足使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规模、时间和效果明显受限。
4.支教效益不容乐观
从支教者自身效益来看,由于支教地区生活条件艰苦、语言障碍、教学设备不足及支教大学生自身授课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使支教大学生继续支教的积极性受挫,服务热情消减。从支教取得的社会效益来看,由于多数自发的大学生支教组织的宣传、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单薄,无法起到动员社会各界、整合各方资源来参与支教的作用,实际取得的社会效益较小。
四、改善现状的措施
1.树立正确支教观念
在当前就业背景下,多数学生选择短期支教行为,不能说完全是出于服务贫困地区这一目的,或多或少有为自己谋利益的打算。这种心态不能说有错,但是长此以往,支教行动的性质和意义就会变质,支教活动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形式化。因此,应当加强支教志愿教育,让支教行为成为一种纯粹的志愿者行为。大学生在支教行动中付出很多,但是也从中得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2.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力度
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要始终重视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不到危险和灾害频发的地方去,不单独外出行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校方和地方政府要给支教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可以安排学生入住农民家中或统一安排居住场所,保证食品供应,学校提供办公场所,为大学生支教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建立健全大学生支教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针对各支教团体联系较少,缺乏沟通的情况,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络机构,协调多方支教行动,整合“支教资源”。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规章,使支教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在选人上把好关,严格按照选拔程序来操作,选择品质好,能吃苦,素质高,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完善支教培训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受援学校各方面信息,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4.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山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很差,学校的教育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欠下外债,学校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特别是美术、体育、音乐等教学器材。部分学校教室雨天漏水,桌椅破旧,需要维修和更新。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城镇水平,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应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教职工工资。
参考文献:
[1]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2010(06).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支教;志愿者;大学生
一、前言
大学生支教是一项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志愿活动,旨在改善落后地区教育教学落后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等客觀环境的变化,短期的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明显增多,参与支教活动的心理动机也日趋复杂,对于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性
1.改善当地教育生态环境
中西部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导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带来新鲜的血液。许多受援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师结构性短缺状况。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支教资源”,增加了地方的“教育资源”,推动了当地教育的优化组合。
2.促进高校重视基础教育实践
高校长期重理论、重知识,忽视基础教育实践,学生缺乏“实战”能力和经验,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大学高校与受援校方的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受援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增强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高校参与地方基础教育过程同时也为高校师生参与基础教育研究提供了机会。
3.提高大学生素质
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支教实践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和困难。支教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备课、上课和解决学生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与当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待人处事和交际能力。支教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三、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支教时间不确定
一方面,由于课程时间受限,多数有支教意愿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支教平台,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受经费、人员等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大学生支教时间不稳定,也给接受支教服务的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困扰。
2.支教能力有限,授课质量没有保证
多数支教大学生,特别是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满腔的支教热情,但由于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授课经验,难以把握学科体系的知识要点以及系统传授知识的技能。另外,大部分支教大学生个人生活阅历浅,对受教学生较为敏感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无法很好地把握威严与亲和之间的平衡,不能获得很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3.支教经费不足
政府、学校组织的志愿支教活动,大部分经费由政府、学校拨款或募捐所得,其余部分自费。而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则大部分自费,部分为社会募捐所得。支教经费不足使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规模、时间和效果明显受限。
4.支教效益不容乐观
从支教者自身效益来看,由于支教地区生活条件艰苦、语言障碍、教学设备不足及支教大学生自身授课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使支教大学生继续支教的积极性受挫,服务热情消减。从支教取得的社会效益来看,由于多数自发的大学生支教组织的宣传、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单薄,无法起到动员社会各界、整合各方资源来参与支教的作用,实际取得的社会效益较小。
四、改善现状的措施
1.树立正确支教观念
在当前就业背景下,多数学生选择短期支教行为,不能说完全是出于服务贫困地区这一目的,或多或少有为自己谋利益的打算。这种心态不能说有错,但是长此以往,支教行动的性质和意义就会变质,支教活动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形式化。因此,应当加强支教志愿教育,让支教行为成为一种纯粹的志愿者行为。大学生在支教行动中付出很多,但是也从中得到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2.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力度
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要始终重视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范工作,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不到危险和灾害频发的地方去,不单独外出行动。农村地区条件艰苦,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校方和地方政府要给支教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可以安排学生入住农民家中或统一安排居住场所,保证食品供应,学校提供办公场所,为大学生支教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建立健全大学生支教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针对各支教团体联系较少,缺乏沟通的情况,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络机构,协调多方支教行动,整合“支教资源”。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规章,使支教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在选人上把好关,严格按照选拔程序来操作,选择品质好,能吃苦,素质高,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完善支教培训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受援学校各方面信息,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4.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山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很差,学校的教育和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欠下外债,学校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特别是美术、体育、音乐等教学器材。部分学校教室雨天漏水,桌椅破旧,需要维修和更新。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城镇水平,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应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教职工工资。
参考文献:
[1]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2010(06).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