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色右江区粤语俗称“百色白话”、“百色话”,从语言归属上属粤语邕浔片。百色白话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比较,其在语音上既有粤语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这与百色临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壮、汉、回等多民族聚居、汉语、壮语、瑶语等多语言使用的特点息息相关。
关键词:百色白话;广州白话;语音;比较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北纬23.33’~34.18’,东经106.7’~106.56’之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上游,是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边境物资集散地,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百色市政府所在地,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壮、汉、瑶、回等23个民族聚居此地,人口约32万。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1.12%。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桂西,多民族聚居,使用汉语(粤语、普通话、西南官话、蔗园话)、壮语、瑶语等多种语言。右江区使用的粤语,本地人自称“百色话”、“百色白话”,本文以下简称“百色白话”。主要通行范围为现今右江区城内(原县级百色市城区),是城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
一、百色市右江区通行粤语的原因
右江区是壮族聚居区,也是壮语集中使用的地区。在这里,粤语成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与其临江而立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解放前,百色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客货运往来主要依靠水路——右江,广东商人沿西江逆流而上,最后一站到达百色。百色是广东商人西行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又是从东到西沿江分布的广西粤语最西的点。
白话进入百色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由于处地边远,地理位置特殊,百色白话既保留了早期广府粤语的许多特点,同时也在新的语言地理环境中发展演变,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有一些差异。以下对百色白话和广州白话进行比较。
二、本文材料来源
百色白话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利源,男,现年70岁,自考大专文化,百色市右江区退休干部,世居百色右江区,未在外地生活过。
广州白话材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写的《汉语方言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三、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语音比较
(一)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的相同点
1.声母方面
(1)古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这与广州白话一致。
例如:婆、才、床、唇、驮、长、茄、垂等古全浊声母字,在百色白话中,声母今读为塞音、塞擦音的,声调不论是阴平还是阳平,都读为送气清音声母。因此,婆、才、床、唇、驮、长、茄、垂等字的声母,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读为婆[ph]、才[tsh]、床[tsh]、唇[tsh]、驮[th]、长[tsh]、茄[kh]、垂[tsh],二者高度一致。
(2)只有一套塞擦音声母,古精、知、照系归并,念[ts tsh]。
百色白话塞擦音声母只有一套,为[ts tsh s],中古精母、知母、照母字在百色白话中不再各自分派,声母念[ts]或[tsh],并且分布不均匀。例如:津、珍等声母念[ts],秦、亲、趁、臻、春、晨等声母念[tsh]。这与广州白话亦高度一致。
(3)溪母字大部分读擦音声母[h],与晓母合并,另有少数字读为[f]。
在百色白话中,中古溪母字大部分与晓母字合并,读擦音声母[h],例如:开、敲、勘。只有少数字读为声母[f],例如:宽、款、阔。这与广州白话亦一致。
2.韵母方面
(1)中古韵类的分合,各韵的今读音值两地也相当一致。韵母保留[-m-n-?]鼻音韵尾和[-p-t-k]塞音韵尾,且相配整齐。
百色白话完整地保留了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韻尾[-p-t-k],例如:三咸[sam55]、删山[san55]、生梗[sa?55]和答咸[tap3]、八山[p?t3]、百梗[pak3],两组读音与广州白话一致,且韵尾整齐相配。
(2)有[?]类韵。
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有[?]类韵,包括单韵母[?]、鼻韵母[??]、塞音韵尾[?t]等。例如:车[tsh?55]、镜[k??33]、撇[ph?t3]。
(3)有撮口韵母。
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有撮口韵母,包括单韵母[y]、鼻韵母[yn]、塞音韵尾[yt]等。例如:吕[ly35]、元[yn51]、月[yt2]。
(4)中古梗摄开口二等字多读[a?],入声读[ak]。
百色白话中,梗摄开口二等字多读[a?],入声读[ak]。例如:生[sa?55]、冷[la?35]、百[pɑk3]、窄[?ak2]这也是与广州白话相同之处。
(5)宕江摄合流,开口一二等、合口一三等读[??],开口三等读[??]。
百色白话中,宕摄字与江摄字合流,开口一、二等字和合口一、三等字都读[??],开口三等字读[??],这与广州白话亦一致。例如:帮宕开一[p??55]、光宕合一[k??55]、忘宕合三[m??21]、强宕开三[k??51]。
3.声调方面
声调的调类和广州白话基本相同。声母韵母对声调分化的影响,其规律也基本一致。平、去各分阴阳,入声三分,阴入分上、下两类。阴平、阴上、阴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调值亦相同。
百色白话 广州白话 百色白话 广州白话
阴平 55 阴平 55 上声 35 阴上 35
阴去 33 阴去 33 上阴入 5 上阴入 5
下阴入 3 下阴入 3 阳入 2 阳入 2
(二)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语音的差异
1.声母方面
(1)百色白话古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仄声绝大部分不送气,少数送气。与广州白话不同。广州白话是上声送气,去声入声不送气。 古全浊声母字,在百色白话中,声母今读为塞音、塞擦音的,声调是上声、去声、入声的,绝大部分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只有26个读送气清音声母。而广州白话是声调为上声的古全浊声母字读为送气清音声母,声调为去声、入声的古全浊声母字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例如:百色白话:薄[po21]、大[tai21]、造[tsu21]等的声母都为不送气清音。读为送气清音声母的有抱[phu35]、近[kh?n35]、肚[thu35]等。广州白话读为送气清音声母的有抱[phou35]、倍[phui35]等,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有寨[tsai33]、剩[ts??21]、只[tsik2]等。
(2)百色白话古心母字及少数邪、从、生、书、晓母字读边擦音[?],与广州白话读[s]不同。
百色白话读[?]声母的字共有192个,其中125个为古心母字,占65%,其余的邪母字有26个,生母字有14个,从母、清母、精母、晓母字各有5个,书母字有3个,章母、崇母字各有2个。例如:锁[??35]、苏[?u55]、词[??51]、洒[?a35]等。百色白话读[?]的字,广州白话都读[s]。如:次[si33]、狮[si55]、事[si21]等。作者考虑这应是受到壮语影响所致,具体另文详述。
2.韵母方面
(1)百色白话的效、咸、山等摄开口二等字有系统的文白异读现象,文读主元音读[a],白读主元音读[?],广州话则没有。
百色白话中效摄、咸摄、山摄这三个摄的开口二等字有文读与白读的区别,例如:
包:百色文读[pau55],百色白读[p?u55];炒:百色文读[?hau35],百色白读[tsh?u35];间:百色文读[kan33],百色白读[k?n55]。文读的主元音读[a],白读的主元音读[?],这在广州白话中是不存在的。
(2)中古遇摄合口三等字百色白话读[y],广州白话除在[j]声母后读[y]外,其余读复元音[?y](庄组字与广州话同读[?])。
百色白话中,遇摄合口三等字读[y],例如:女[ny35]、吕[ly35]、猪[tsy55];这些字在广州白话中分别读为女[n?y35]、吕[l?y35]、猪[ts?y55]。韵母为复元音[?y]。但庄组字与广州白话读法一致,同读[?]。例如:百色白话:初[tsh?55]、锄[tsh?51]、梳[s?55],广州白话也读初[tsh?55]、锄[tsh?51]、梳[s?55]。
(3)止摄开口三等字,百色白话多读[i],广州白话除齿音字外,多读[ei]。
例如:百色白话中,止摄开口三等字,披[phi55]、李[li35]、被[phi35];在广州白话中分别读披[phei55]、李[lei35]、被[pei35]。
(4)百色白话中古豪韵与模韵归并读[u],广州话则复化读[ou]。
百色白话中,宝与补同音,都读[pu35],高与姑同音,都读[ku55];广州白话中,宝与补同音,都读[pou35],高与姑同音,都读[kou55],韵母为复韵母。
(5)中古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广州话有别,读[?n/?t][?n/?t],百色白话已混同,都读[?n/?t]。
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在百色白话中已混同,都读[?n/?t],例如:斤[k?n55]、笔[p?t5]、春[tsh?n55]、出[tsh?t5];广州白话读斤[k?n55]、笔[p?t5]、春[tsh?n55]、出[tsh?t5],开合口不混。
(6)百色白话果摄、宕摄一等开合不分,而广州话不混。
百色白话中,哥、锅同读[k?55],刚、光同讀[k??55];广州白话中,哥读[k?55]、锅读[ku?55];刚读[k??55]、光读[ku??55],二者不混,分读不同的韵母。
(7)百色白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部分字读[ia?]。
百色白话中,病梗开三[pia?21]、颈梗开三[kia?35]、丁梗开四[tia?55]、听梗开四[thia?55];广州白话中,病梗开三[p??22]、颈梗开三[k??35]、丁梗开四[p??55]、听梗开四[t??55]。
百色白话中梗摄开口三、四等部分字,如例,韵母都读[ia?]。广州白话这部分字韵母读[?]或[?]。这些字在粤语其他点均无此读,作者考虑这应是受到其他语言影响所致。
3.声调方面
虽同有阳平调,但百色白话阳平调为高降调,广州白话则是低降调。
广州白话阳平调调值为21,是低降调,百色白话阳平调调值为51,为高降调。这种阳平调为高降调的情况,在粤语区各片中是不多见的。百色白话中,河[h?51]、牙[?a51]、蛇[s?51];广州白话中读河[ho21]、牙[?a21]、蛇[s?21]。
百色右江区粤语(百色白话)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比较,在语音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与百色临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壮、汉、回等多民族聚居,汉语、壮语、瑶语等多语言使用的特点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2]覃小航.广西粤语的线性分布和历史成因[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
[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字汇[M].语文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严春艳(1974—),女,广西德保人,硕士,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研究和语言学教学研究。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教育厅立项项目“语言接触视野下的百色市右江区粤语研究”(项目编号:LX201443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百色白话;广州白话;语音;比较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北纬23.33’~34.18’,东经106.7’~106.56’之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上游,是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边境物资集散地,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百色市政府所在地,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壮、汉、瑶、回等23个民族聚居此地,人口约32万。其中壮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1.12%。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桂西,多民族聚居,使用汉语(粤语、普通话、西南官话、蔗园话)、壮语、瑶语等多种语言。右江区使用的粤语,本地人自称“百色话”、“百色白话”,本文以下简称“百色白话”。主要通行范围为现今右江区城内(原县级百色市城区),是城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
一、百色市右江区通行粤语的原因
右江区是壮族聚居区,也是壮语集中使用的地区。在这里,粤语成为最为通行的汉语方言与其临江而立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解放前,百色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客货运往来主要依靠水路——右江,广东商人沿西江逆流而上,最后一站到达百色。百色是广东商人西行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又是从东到西沿江分布的广西粤语最西的点。
白话进入百色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二百年的历史。由于处地边远,地理位置特殊,百色白话既保留了早期广府粤语的许多特点,同时也在新的语言地理环境中发展演变,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有一些差异。以下对百色白话和广州白话进行比较。
二、本文材料来源
百色白话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利源,男,现年70岁,自考大专文化,百色市右江区退休干部,世居百色右江区,未在外地生活过。
广州白话材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写的《汉语方言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三、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语音比较
(一)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的相同点
1.声母方面
(1)古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这与广州白话一致。
例如:婆、才、床、唇、驮、长、茄、垂等古全浊声母字,在百色白话中,声母今读为塞音、塞擦音的,声调不论是阴平还是阳平,都读为送气清音声母。因此,婆、才、床、唇、驮、长、茄、垂等字的声母,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读为婆[ph]、才[tsh]、床[tsh]、唇[tsh]、驮[th]、长[tsh]、茄[kh]、垂[tsh],二者高度一致。
(2)只有一套塞擦音声母,古精、知、照系归并,念[ts tsh]。
百色白话塞擦音声母只有一套,为[ts tsh s],中古精母、知母、照母字在百色白话中不再各自分派,声母念[ts]或[tsh],并且分布不均匀。例如:津、珍等声母念[ts],秦、亲、趁、臻、春、晨等声母念[tsh]。这与广州白话亦高度一致。
(3)溪母字大部分读擦音声母[h],与晓母合并,另有少数字读为[f]。
在百色白话中,中古溪母字大部分与晓母字合并,读擦音声母[h],例如:开、敲、勘。只有少数字读为声母[f],例如:宽、款、阔。这与广州白话亦一致。
2.韵母方面
(1)中古韵类的分合,各韵的今读音值两地也相当一致。韵母保留[-m-n-?]鼻音韵尾和[-p-t-k]塞音韵尾,且相配整齐。
百色白话完整地保留了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韻尾[-p-t-k],例如:三咸[sam55]、删山[san55]、生梗[sa?55]和答咸[tap3]、八山[p?t3]、百梗[pak3],两组读音与广州白话一致,且韵尾整齐相配。
(2)有[?]类韵。
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有[?]类韵,包括单韵母[?]、鼻韵母[??]、塞音韵尾[?t]等。例如:车[tsh?55]、镜[k??33]、撇[ph?t3]。
(3)有撮口韵母。
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都有撮口韵母,包括单韵母[y]、鼻韵母[yn]、塞音韵尾[yt]等。例如:吕[ly35]、元[yn51]、月[yt2]。
(4)中古梗摄开口二等字多读[a?],入声读[ak]。
百色白话中,梗摄开口二等字多读[a?],入声读[ak]。例如:生[sa?55]、冷[la?35]、百[pɑk3]、窄[?ak2]这也是与广州白话相同之处。
(5)宕江摄合流,开口一二等、合口一三等读[??],开口三等读[??]。
百色白话中,宕摄字与江摄字合流,开口一、二等字和合口一、三等字都读[??],开口三等字读[??],这与广州白话亦一致。例如:帮宕开一[p??55]、光宕合一[k??55]、忘宕合三[m??21]、强宕开三[k??51]。
3.声调方面
声调的调类和广州白话基本相同。声母韵母对声调分化的影响,其规律也基本一致。平、去各分阴阳,入声三分,阴入分上、下两类。阴平、阴上、阴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调值亦相同。
百色白话 广州白话 百色白话 广州白话
阴平 55 阴平 55 上声 35 阴上 35
阴去 33 阴去 33 上阴入 5 上阴入 5
下阴入 3 下阴入 3 阳入 2 阳入 2
(二)百色白话与广州白话语音的差异
1.声母方面
(1)百色白话古全浊声母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仄声绝大部分不送气,少数送气。与广州白话不同。广州白话是上声送气,去声入声不送气。 古全浊声母字,在百色白话中,声母今读为塞音、塞擦音的,声调是上声、去声、入声的,绝大部分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只有26个读送气清音声母。而广州白话是声调为上声的古全浊声母字读为送气清音声母,声调为去声、入声的古全浊声母字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例如:百色白话:薄[po21]、大[tai21]、造[tsu21]等的声母都为不送气清音。读为送气清音声母的有抱[phu35]、近[kh?n35]、肚[thu35]等。广州白话读为送气清音声母的有抱[phou35]、倍[phui35]等,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有寨[tsai33]、剩[ts??21]、只[tsik2]等。
(2)百色白话古心母字及少数邪、从、生、书、晓母字读边擦音[?],与广州白话读[s]不同。
百色白话读[?]声母的字共有192个,其中125个为古心母字,占65%,其余的邪母字有26个,生母字有14个,从母、清母、精母、晓母字各有5个,书母字有3个,章母、崇母字各有2个。例如:锁[??35]、苏[?u55]、词[??51]、洒[?a35]等。百色白话读[?]的字,广州白话都读[s]。如:次[si33]、狮[si55]、事[si21]等。作者考虑这应是受到壮语影响所致,具体另文详述。
2.韵母方面
(1)百色白话的效、咸、山等摄开口二等字有系统的文白异读现象,文读主元音读[a],白读主元音读[?],广州话则没有。
百色白话中效摄、咸摄、山摄这三个摄的开口二等字有文读与白读的区别,例如:
包:百色文读[pau55],百色白读[p?u55];炒:百色文读[?hau35],百色白读[tsh?u35];间:百色文读[kan33],百色白读[k?n55]。文读的主元音读[a],白读的主元音读[?],这在广州白话中是不存在的。
(2)中古遇摄合口三等字百色白话读[y],广州白话除在[j]声母后读[y]外,其余读复元音[?y](庄组字与广州话同读[?])。
百色白话中,遇摄合口三等字读[y],例如:女[ny35]、吕[ly35]、猪[tsy55];这些字在广州白话中分别读为女[n?y35]、吕[l?y35]、猪[ts?y55]。韵母为复元音[?y]。但庄组字与广州白话读法一致,同读[?]。例如:百色白话:初[tsh?55]、锄[tsh?51]、梳[s?55],广州白话也读初[tsh?55]、锄[tsh?51]、梳[s?55]。
(3)止摄开口三等字,百色白话多读[i],广州白话除齿音字外,多读[ei]。
例如:百色白话中,止摄开口三等字,披[phi55]、李[li35]、被[phi35];在广州白话中分别读披[phei55]、李[lei35]、被[pei35]。
(4)百色白话中古豪韵与模韵归并读[u],广州话则复化读[ou]。
百色白话中,宝与补同音,都读[pu35],高与姑同音,都读[ku55];广州白话中,宝与补同音,都读[pou35],高与姑同音,都读[kou55],韵母为复韵母。
(5)中古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广州话有别,读[?n/?t][?n/?t],百色白话已混同,都读[?n/?t]。
臻摄三等开合口字在百色白话中已混同,都读[?n/?t],例如:斤[k?n55]、笔[p?t5]、春[tsh?n55]、出[tsh?t5];广州白话读斤[k?n55]、笔[p?t5]、春[tsh?n55]、出[tsh?t5],开合口不混。
(6)百色白话果摄、宕摄一等开合不分,而广州话不混。
百色白话中,哥、锅同读[k?55],刚、光同讀[k??55];广州白话中,哥读[k?55]、锅读[ku?55];刚读[k??55]、光读[ku??55],二者不混,分读不同的韵母。
(7)百色白话梗摄开口三、四等部分字读[ia?]。
百色白话中,病梗开三[pia?21]、颈梗开三[kia?35]、丁梗开四[tia?55]、听梗开四[thia?55];广州白话中,病梗开三[p??22]、颈梗开三[k??35]、丁梗开四[p??55]、听梗开四[t??55]。
百色白话中梗摄开口三、四等部分字,如例,韵母都读[ia?]。广州白话这部分字韵母读[?]或[?]。这些字在粤语其他点均无此读,作者考虑这应是受到其他语言影响所致。
3.声调方面
虽同有阳平调,但百色白话阳平调为高降调,广州白话则是低降调。
广州白话阳平调调值为21,是低降调,百色白话阳平调调值为51,为高降调。这种阳平调为高降调的情况,在粤语区各片中是不多见的。百色白话中,河[h?51]、牙[?a51]、蛇[s?51];广州白话中读河[ho21]、牙[?a21]、蛇[s?21]。
百色右江区粤语(百色白话)与粤语的权威方言广州白话比较,在语音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与百色临江而立独特的地理位置,壮、汉、回等多民族聚居,汉语、壮语、瑶语等多语言使用的特点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2]覃小航.广西粤语的线性分布和历史成因[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
[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字汇[M].语文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严春艳(1974—),女,广西德保人,硕士,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研究和语言学教学研究。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教育厅立项项目“语言接触视野下的百色市右江区粤语研究”(项目编号:LX201443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