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牌劲旅,雄风不减
我国政法类高等教育历来有“五院四系”之说。“五院四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的五所法律学院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
“五院”,指的是原来的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四系”,指的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目前“五院”已经全部晋升为大学,而“四系”也已晋升为相关学校的法学院。
昔日名扬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称法学界的老牌劲旅,它们在法学领域独领风骚,雄风不减。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的“最高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下,此地海拔为400—800米,而北京市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坐落于平原地区,因此,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常笑称自己的学校是北京的“最高学府”。
是不是北京的海拔“最高学府”暂且不论,但中国政法大学的确当得起“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这个称谓。首先,文科院校的地位取决于它拥有的名师数量。在中国政法大学,你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讲座中,领略到一大批风格迥异但都极富魅力的法学名师的风采。其次,文科院校的发展潜力和国家的政治走向息息相关。在我国,“依法治国”正从纸上走向实践,因此国家对法学家和法律人才的重视,将是一种必然。而在众多法学院校中,中国政法大学居于京畿要地,拥有完整的法学学科体系和集团化的优秀学者,优势显而易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学的生命力和风格和它的学生互相塑造。法大人的坚韧、拼搏、忧患意识,塑造出中国政法大学独有的气质。中国政法大学的学风和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在北京的高校中一直享有盛名。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界的“黄埔军校”
据说在北京举办的一次法学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端坐上席,以长辈口吻招呼大家。指点一人,问何校毕业?答曰:西南政法。又问一人,复曰:西南政法。此时有人开玩笑:江老不必再问,你已被西政包围。江老不信,指问:这位中央广播学院的女教授也是?女士一笑:是。
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西政”),这个被歌乐山裹挟的小地方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20多位大法官和大检察官,多位最高政法机关的管理者,数十位影响中国法学的学者,他们的名字在今天依然光芒夺目。
如今的西政依旧虎啸山林,纵横江湖。走出去的学子、留下的学子,依旧指点江山,纵横法学。辩论文化是西政校园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已经深入每个西政学子的血液里,“不服来辩”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一块土壤。拥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西政学子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必备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2”的典范
中南政法学院是“五院”中唯一被合并的院校。合并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没有失去其传统的法学强项,而是在强强联合中,走出了一条将财经与政法巧妙融合的新路子。
合并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财经类和政法类学科中都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上,学校进一步围绕财经和政法这两大主干线,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学校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创“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本科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法学类的学生要懂经济、会管理,同样经济类的学生也要通法律、会管理。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近几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各类专业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就业市场上也广受欢迎。
华东政法大学——
海派政法的性情
地处吴越的华东政法大学以“务实”闻名,培养出的人才也偏实务,即使培养出应松年、倪正茂、董世忠、何勤华、刘宪权等众多法学学术界的名家泰斗,但比起实务界人才的雄厚实力来说仍有些许差距。诸如曹建明、干以胜、李佩佑、江仁宝、刘乃雄、齐奇、陈旭、孙华璞……上至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下至地方司法机关的领军人物,实务界的人才数不胜数。
“偏爱华东老乡”是华东政法大学的又一明显特征。1979年复校之初,华东政法大学录取的第一批本科学生全部来自华东地区的六省一市。时至今日,华东政法大学依然以六省一市为主要招生地,其人才的出口也多往这些地方输送。这种情况决定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华东地区法学学府中的“霸主”地位。因此,业界也把华东政法大学称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西北政法大学——
撑起一个法庭,服务一方人民
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毛泽东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不可否认,与京沪的高校相比,地方院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在地域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西北政法大学并不处于劣势。如今的西北政法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心、陕西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承担了几乎整个大西北的法学建设以及司法官队伍建设的使命。除了拿手的法学专业,西北政法大学还开设了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侦查学、法制新闻等具有政法特色的相关专业。
北京大学法学院——
名师云集,实力雄厚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大法律学系。北大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长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之一。北大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在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方面,一直居全国的领先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民商法实力最强
作为老牌的法学强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拥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实力最强。早在5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即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学教材,1981年作为主要力量编写出版了最早的民法学全国统编教材,2000年又作为主要力量编写了教育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的民商法学所开设课程涵盖民法、商法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在上述各门课程中,也都出版了自己的教材。这些教材被全国许多高校广泛采用。
武汉大学法学院——
“珞珈法学流派”
武汉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无论是“大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还是“小法学”,其实力与研究底蕴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不错。学院优势学科突出,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国际法独具学科特色和学术风格,初步形成“珞珈法学流派”,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律师实务颇具影响,法学理论全国闻名
吉林大学法学院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院的法学理论、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办了《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杂志以及《法理学论丛》《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等系列出版物。
名校战队,底蕴深厚
除了“五院四系”,国内许多知名高校都设有法学专业。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以下学校的法学专业也得到众多考生的追捧:
清华大学,后来居上,民商法最具实力;中山大学,地域优势明显,“诊所式”法律教育特色鲜明;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民商法实力不俗;浙江大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考研热门;复旦大学,学科发展均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特种兵团,优势明显
在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中,有这样一类特殊院校,它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特点或地域优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学专业。也许,它们并不像法学名校那样声名显赫,但其特色法学亦极具发展潜力。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商法,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海商法,云南大学的民族法学、东南亚国家法律研究,上海大学的知识产权法,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法、环境资源与保护法,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法等。除了以上介绍的大学,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贵州大学、河南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也各具特色,实力不容小觑。
我国政法类高等教育历来有“五院四系”之说。“五院四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的五所法律学院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
“五院”,指的是原来的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四系”,指的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目前“五院”已经全部晋升为大学,而“四系”也已晋升为相关学校的法学院。
昔日名扬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称法学界的老牌劲旅,它们在法学领域独领风骚,雄风不减。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的“最高学府”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下,此地海拔为400—800米,而北京市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坐落于平原地区,因此,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常笑称自己的学校是北京的“最高学府”。
是不是北京的海拔“最高学府”暂且不论,但中国政法大学的确当得起“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这个称谓。首先,文科院校的地位取决于它拥有的名师数量。在中国政法大学,你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讲座中,领略到一大批风格迥异但都极富魅力的法学名师的风采。其次,文科院校的发展潜力和国家的政治走向息息相关。在我国,“依法治国”正从纸上走向实践,因此国家对法学家和法律人才的重视,将是一种必然。而在众多法学院校中,中国政法大学居于京畿要地,拥有完整的法学学科体系和集团化的优秀学者,优势显而易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学的生命力和风格和它的学生互相塑造。法大人的坚韧、拼搏、忧患意识,塑造出中国政法大学独有的气质。中国政法大学的学风和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在北京的高校中一直享有盛名。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界的“黄埔军校”
据说在北京举办的一次法学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端坐上席,以长辈口吻招呼大家。指点一人,问何校毕业?答曰:西南政法。又问一人,复曰:西南政法。此时有人开玩笑:江老不必再问,你已被西政包围。江老不信,指问:这位中央广播学院的女教授也是?女士一笑:是。
西南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西政”),这个被歌乐山裹挟的小地方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20多位大法官和大检察官,多位最高政法机关的管理者,数十位影响中国法学的学者,他们的名字在今天依然光芒夺目。
如今的西政依旧虎啸山林,纵横江湖。走出去的学子、留下的学子,依旧指点江山,纵横法学。辩论文化是西政校园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已经深入每个西政学子的血液里,“不服来辩”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一块土壤。拥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西政学子在离开大学的时候必备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2”的典范
中南政法学院是“五院”中唯一被合并的院校。合并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没有失去其传统的法学强项,而是在强强联合中,走出了一条将财经与政法巧妙融合的新路子。
合并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财经类和政法类学科中都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上,学校进一步围绕财经和政法这两大主干线,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学校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创“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本科必修课程,也就是说法学类的学生要懂经济、会管理,同样经济类的学生也要通法律、会管理。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近几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各类专业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就业市场上也广受欢迎。
华东政法大学——
海派政法的性情
地处吴越的华东政法大学以“务实”闻名,培养出的人才也偏实务,即使培养出应松年、倪正茂、董世忠、何勤华、刘宪权等众多法学学术界的名家泰斗,但比起实务界人才的雄厚实力来说仍有些许差距。诸如曹建明、干以胜、李佩佑、江仁宝、刘乃雄、齐奇、陈旭、孙华璞……上至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下至地方司法机关的领军人物,实务界的人才数不胜数。
“偏爱华东老乡”是华东政法大学的又一明显特征。1979年复校之初,华东政法大学录取的第一批本科学生全部来自华东地区的六省一市。时至今日,华东政法大学依然以六省一市为主要招生地,其人才的出口也多往这些地方输送。这种情况决定了华东政法大学在华东地区法学学府中的“霸主”地位。因此,业界也把华东政法大学称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西北政法大学——
撑起一个法庭,服务一方人民
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毛泽东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不可否认,与京沪的高校相比,地方院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在地域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西北政法大学并不处于劣势。如今的西北政法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法学教学与研究的中心、陕西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承担了几乎整个大西北的法学建设以及司法官队伍建设的使命。除了拿手的法学专业,西北政法大学还开设了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侦查学、法制新闻等具有政法特色的相关专业。
北京大学法学院——
名师云集,实力雄厚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大法律学系。北大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长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之一。北大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在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方面,一直居全国的领先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民商法实力最强
作为老牌的法学强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拥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实力最强。早在5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即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学教材,1981年作为主要力量编写出版了最早的民法学全国统编教材,2000年又作为主要力量编写了教育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的民商法学所开设课程涵盖民法、商法专业全部主干课程,在上述各门课程中,也都出版了自己的教材。这些教材被全国许多高校广泛采用。
武汉大学法学院——
“珞珈法学流派”
武汉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无论是“大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还是“小法学”,其实力与研究底蕴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不错。学院优势学科突出,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特别是国际法独具学科特色和学术风格,初步形成“珞珈法学流派”,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律师实务颇具影响,法学理论全国闻名
吉林大学法学院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院的法学理论、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还主办了《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杂志以及《法理学论丛》《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等系列出版物。
名校战队,底蕴深厚
除了“五院四系”,国内许多知名高校都设有法学专业。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以下学校的法学专业也得到众多考生的追捧:
清华大学,后来居上,民商法最具实力;中山大学,地域优势明显,“诊所式”法律教育特色鲜明;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民商法实力不俗;浙江大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考研热门;复旦大学,学科发展均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特种兵团,优势明显
在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中,有这样一类特殊院校,它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特点或地域优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学专业。也许,它们并不像法学名校那样声名显赫,但其特色法学亦极具发展潜力。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商法,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的海商法,云南大学的民族法学、东南亚国家法律研究,上海大学的知识产权法,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法、环境资源与保护法,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法等。除了以上介绍的大学,湖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贵州大学、河南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业也各具特色,实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