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图书馆建设在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优先的战略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在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着投入不足、建设不均衡、数字化应用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学校图书馆建设“一把手工程”、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数字化图书馆 问题与对策
图书馆是学校信息文化的中心,是学校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服务机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基于图书馆建设在中小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国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不足1/2,而且还存在着诸如图书馆建设投入少、图书馆建设发布不均衡、数字化应用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图书藏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虽然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图书专项经费,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项经费购置新图书,甚至一些学校的图书带有明显的“普九”的痕迹,数十年得不到更新。即使是一些藏书比较丰富的中小学图书馆,大多数图书也是相关部分或单位捐赠的,这些捐赠的图书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成为学校的摆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二)图书馆建设很不均衡、地域之间、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差距明显
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别比较明显,这种影响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有调查显示,“2008年,城市普通初中图书馆人均拥有馆藏册数,东部的上海市已达38.49册,而西部的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还不到7册 ”。可见,东西部中小学在图书资源拥有上差距悬殊。除此之外,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城市学校与郊区学校、农村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
(三)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应用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和处理,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应用而生。数字化图书馆利用信息存储技术,把各种文本资源加工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化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往往具有电子图书价格低、更新快,突破了时空限制、管理等优点,能够实现多人共享、同时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然而,我国中小学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尽管教育部也在2007年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推进数字化书馆的建立”列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战略要点之一,但是数字化图书馆在我国中小学的建设仍旧相对缓慢,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和版权争议等一系列问题。
(四)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受学校师生比数量的限制,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已是普遍现象,即使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是从教学岗位轮休下来的教学不合格人员或者离退休人员,没有接触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业务素质普遍较差,甚至一些人员都不具备正常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图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数字化图书馆时代,不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网络维护技术和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政策建议
基于對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相关问题的分析,为确保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智力支持,本研究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考虑到我国东中西的地区差异,国家在图书馆经费保障中的投入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确立国家在东部、中部、西部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保障中的比例标准,确保图书馆经费建设足额、及时到位。
此外,国家在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中应充分考虑图书管理人员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通过增加教师编制标准的办法,制定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配置标准。
(二)实施学校图书馆建设“一把手工程”,确立数字化建设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国家要进一步细化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衡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标准的重要依据,确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把图书馆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协调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学科老师、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修养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具有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修养,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此,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业余时间,加强对现有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使他们初步熟悉各类图书和教学用书的特点,具有按照规定标准正确对图书进行分类标引、著录、组织目录的能力,严格落实学校的图书管理规定,并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2]孙承鉴,刘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3).
关键词 中小学 数字化图书馆 问题与对策
图书馆是学校信息文化的中心,是学校教师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服务机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基于图书馆建设在中小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国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不足1/2,而且还存在着诸如图书馆建设投入少、图书馆建设发布不均衡、数字化应用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图书藏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虽然明确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图书专项经费,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专项经费购置新图书,甚至一些学校的图书带有明显的“普九”的痕迹,数十年得不到更新。即使是一些藏书比较丰富的中小学图书馆,大多数图书也是相关部分或单位捐赠的,这些捐赠的图书并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成为学校的摆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二)图书馆建设很不均衡、地域之间、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差距明显
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别比较明显,这种影响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有调查显示,“2008年,城市普通初中图书馆人均拥有馆藏册数,东部的上海市已达38.49册,而西部的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还不到7册 ”。可见,东西部中小学在图书资源拥有上差距悬殊。除此之外,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城市学校与郊区学校、农村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
(三)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应用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和处理,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应用而生。数字化图书馆利用信息存储技术,把各种文本资源加工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数字化图书馆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往往具有电子图书价格低、更新快,突破了时空限制、管理等优点,能够实现多人共享、同时阅读,极大地提高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然而,我国中小学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尽管教育部也在2007年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推进数字化书馆的建立”列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战略要点之一,但是数字化图书馆在我国中小学的建设仍旧相对缓慢,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技术和版权争议等一系列问题。
(四)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受学校师生比数量的限制,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已是普遍现象,即使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是从教学岗位轮休下来的教学不合格人员或者离退休人员,没有接触过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业务素质普遍较差,甚至一些人员都不具备正常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图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数字化图书馆时代,不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网络维护技术和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政策建议
基于對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相关问题的分析,为确保我国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智力支持,本研究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考虑到我国东中西的地区差异,国家在图书馆经费保障中的投入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确立国家在东部、中部、西部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保障中的比例标准,确保图书馆经费建设足额、及时到位。
此外,国家在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中应充分考虑图书管理人员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通过增加教师编制标准的办法,制定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配置标准。
(二)实施学校图书馆建设“一把手工程”,确立数字化建设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国家要进一步细化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衡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标准的重要依据,确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把图书馆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协调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学科老师、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修养
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具有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修养,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此,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业余时间,加强对现有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使他们初步熟悉各类图书和教学用书的特点,具有按照规定标准正确对图书进行分类标引、著录、组织目录的能力,严格落实学校的图书管理规定,并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2]孙承鉴,刘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