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及对策研究

来源 :哲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部分参加过全国运动会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现状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运动员退役后从业和就学的原因,包括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完善问题,运动员自身的从业条件以及部分运动员从业的期望值偏高等问题。根据问题相应的找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如转变观念、完善管理体制和拓展出口渠道等措施,提高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率,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运动员;退役安置;研究对策期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9—0019—04
  
  1 前言
  
  运动员通常在24-29岁之间达到个人的竞技高峰,延续3-4年后其竞技水平逐渐下降,陆续停止训练和比赛,继而面临着退役。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运动员退役安置的政策,并制定了一些适应运动员队伍特点的制度和办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安置办法,在实践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退役运动员的归宿如何直接影响着现役运动员的竞技心态和竞技水平,影响着竞技体育后备军的壮大与发展。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竞技体育队伍中来。才能不断涌现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从而推动国家整个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更能够有效地推动群众体育广泛深入的开展。现今对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如何解决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学和从业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情况进行讨论与研究,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走上规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思考与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年的关于运动员退役后出路问题的相关文献资料。
  2.2 统计分析法:用统计的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量化处理,把类似的情况分为两类。
  2.3 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分析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情况
  经过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安置工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与退役运动员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使得长期依赖行政手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之下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第十七条就明确指出:体育、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研究制定非职业化运动队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措施,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2003年6月在两会上邓亚萍带头提交了《关于采取措施,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建议》报告。2006年教育部明确规定,明年凡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人大学学习。高校还可以组织单独入学考试、开办预科班等形式招收运动员入学。就目前而言,我国竞技体育行业并非没有对运动员进行安置而是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3.2 资料表明。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结果
  3.2.1 运动员待安置近年逐年上升,待安置年限不断发展,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运动队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解决好这部分人的退役出路工作,,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人个前途与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运动员队伍的稳定,乃至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3.2.2 运动就业渠道不畅,就业率逐年下降。
  3.2.3 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安置较为顺畅,成绩一般的运动员安置就较为困难。
  3.2.4 社会化程度较低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相对较困难。
  
  3.3 影响退役后出路的原因分析
  3.3.1 运动员管理体制的计划性与社会就业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
  据资料统计我国运动员的年收入虽然不低,但面对以后的30~40年的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制度改革后,企业不再受国家计划性分配指标的制约。人才流动已基本走向市场化,因此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便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是运动员管理的计划性,无法用经济的手段来保障运动员退役后更长一段时间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社会就业的市场性,企业接受过多的剩余人员必将违反市场经济的规律。显而易见,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面临着运动员管理体制的计划性和社会就业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
  3.3.2 运动员培养体制单一性与社会需求人才素质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
  我国现行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主要是让运动员在俱乐部或少体校等接受教育与训练,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大都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领导一般都是运动训练的管理专家,但教育经验不足,在运动成绩的重压下,重训练、轻教学,重竞技水平、轻综合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仅给足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使运动员除了足球运动外别无所长,给退役运动员的职业造成了困难。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总的看来,还是学历不高,知识面不宽,综合素质差,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力资源有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运动员退役后的从业面临着培养训练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人才素质的综合性之间的矛盾。
  3.3.3 运动员的高淘汰率与体育就业市场的低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社会烂凳文化的消费能力还不够强,还未达到形成较大的体育市场,因此对相关的就业人员需求量也比较小,不足以吸纳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运动员在体育领域的就业人数就十分有限。
  3.3.4 运动员从业条件不高与从业期望值偏高的矛盾
  运动员从事训练实践的最佳年龄期也正是文化学习的最佳年龄期,而为了攀登技能的高峰,运动员又必须把几乎是全部的精力投入训练,自然也就不可能像一般少年那样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学习。因此,在他们退役时,其正规文化教育程度通常低于同年龄人的平均水平。再者,退役运动员相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上岗后的前期工作上手慢,需经过再培训后才能适应工作。运动员退役年龄一般在28~33岁,而用人单位需求的最佳年龄段为22~24岁(即大学本科毕业年龄),因此,运动员再就业在年龄上相对处于劣势,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从业条件比别人低。而有些退役的运动员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受实利思想的影响,他们提出了超越社会接受能力的期望,这无疑从另一个侧面给退役后的安置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3.3.5 社会因素
  社会对运动员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运动员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蹦蹦跳 跳,运动员也不例外,招进来后什么也不会做,这种意识形态直接导致了社会各部门、单位对型运动员退役后的接受率。
  
  4 改进运动员退役后出路问题的对策
  
  4.1 观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4.1.1 要转变计划意识为市场意识
  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要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采取适应市场要求的规律行为和手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去寻求新的办法,机制和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努力做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工作,使其具有市场竞争意识。
  4.1.2 转变负担意识为人才意识
  运动员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天资聪颖,有着较高的悟性和智商,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他们是国家两个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人力财富。因此我们要转变那种把退役运动晃视为社会的负担意识,要尽最大努力去发掘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用人才的意识和市场的意识探寻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专长,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找到合理的价值定位。
  4.1.3 要转变急功近利意识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对体育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地简单化,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方针,要求运动员不仅仅进行技术训练,应当重视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的关系。形成运动员培养成才和退役的良性循环,达到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2 管理上要完善“三个机制”
  4.2.1 要完善进入机制
  应当探索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机制,当运动员被选拔人队时,与运动员签订包括教育训练,经济收入,社会保险,退役安置等方面的有关合同,明确国家与个人的职、责、权,以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理顺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的矛盾。
  4.2.2 要完善培养机制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运动员成长的要求和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要求,我们现行的教育训练机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加强体教结合是培养运动员的根本途径,教育与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按教育培养知识型的足球人才,也将会取得人才培养和足球水平共同提高的硕果。要从运动员将来就业的角度出发,调整课程设置,选择有用的课程。因此加强对运动员的技能培养是很重要的。在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中实行个人自找出路,单位推荐,双向选择的改革措施。
  4.2.3 要完善退出机制
  做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不能工条老路走到黑,要尽快地形成退出机制,使运动员退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一些机制的完善还需要法制上的保证,建立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促进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足球运动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医疗、养老、就业安置、伤残、优抚、福利等多方面。退役运动员自谋出路的经济补偿金的来源问题,是否可以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要在法律上定下来等等。完善退出机制是做好运动员退役后出路工作的制度保障。
  
  4.3 出口上要拓展“三个渠道”
  4.3.1 保留组织安排的渠道
  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市场化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运动员退役后由国家安排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中完全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则办事,目前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还要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但国家安置的过程中还必须引入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机制,安排退役运动员和接受单位双向选择、见面洽谈,实行公开接受单位,公开分配指标,公开安置岗位的制度。做到工作的全透明,充分调动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信息技术和一技之长的积极性。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应注重建立接受单位人事网络,增加感情投入,加深接受单位对体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4.3.2 提倡读书求学的渠道
  大多数运动员退役时年龄还比较轻,都在33岁以下,对于念书还不至于达到很吃力的程度,应该提倡运动员退役后到学校继续读书求学,以弥补过去文化学习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4.3.3 鼓励自谋职业的渠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形成,社会就业的选择范围也逐渐宽广,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也是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根本出路。实践证明,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是受到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欢迎和支持的,也是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4.4 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我们在呼吁社会对退役的运动员的特殊情况给予理解和实施特殊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强化祖国培养意识和普通公民意识,改变他们当中某些人不合理的从业期望,他们所创造的成绩应该是对祖国的培养,人民的关怀理所当然的回报,而决不作为向组织讨价,向人民索取过高个人利益的筹码,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都是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普通公民,对祖国的奉献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当前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主要从事非体育的行业。我们从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主要矛盾中了解到,影响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主要有管理体制、培养体制以及运动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做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工作,应该从观念意识、管理机制、出口渠道、运动员思想教育等方面着手。
  
  5.2 建议
  5.2.1 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5.2.2 运动员现役期间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再就业的竞争意识。
  5.2.3 高度重视构建及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
  
  [责编 雷艳]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24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就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下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展开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
介绍了激光雷达测距原理,建立了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防撞微机控制系统,并论述其基本设计思想和总体方案,介绍了控制方式,并给出其原理电路和程序框图.当车辆在遇有危险情况时,此辅助装
现场测量服务零距离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郑传海宋东升曹昆)长期以来,铁路和高速公路土建施工有种怪现象,最忙的是测量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对管服人员意见最大的也是测量人员。
《印刷品与油墨 抗蜡与石蜡性能的测定方法》和《印刷品与油墨 耐香料性的测定方法》两项行业标准已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刊登出来广泛征求意见.
设G是简单图,V(Mn(G))={u01-u02,…,u0p;u11,U12,…,u1p;…;un1,un2,…,unp};E(Mn(G))=E(G)∪{uiju(i+1)k|uojuok∈E(G),1≤i,u≤P,i=0,1,…,n-1),则Mn(G)称为G的广义Mycielski图,其中,V(G)={uoi|i=1,2,…,p).本文得到了Mn(Cm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房地产业的疯狂扩张,本文将以其圈地运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为基点,根据相关行政立法的沿革,浅要分析两会期间国务院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
《平装画册质量分级和检验》、《精装画册质量分级和检验》、《经典著作质量分级和检验》和《骑马订书刊质量分级与检验》四项行业标准经过多次的研究与反复的讨论,已由上海
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科学的质量评价和质量监督制度,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信息,保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一项有效措
为提高书刊印刷产品质量,下列印刷企业努力按《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不断改进质量工作,并印制了符合《新闻出版署书刊印刷优质产品条件(试行)》的产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