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是要做到“对象清,情况明”。本文以绵阳市F区C街道推行的“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例,探讨了如何加强社区数字化管理,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关键词 社区 数字化管理 社会管理 创新基础
作者简介:禹红梅、李忠友、李英兴,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8-03
社会管理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过程,只有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才是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的关键。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首先要做到“对象清,情况明”,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正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之后,有效推进了城市社区规范化人性化管理,走出了一条科学的、数字化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构建“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背景分析
(一)“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辖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经济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我们生活的最终归宿和家园,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基层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把城市社区管理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必须加强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绵阳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朝阳办事处所辖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人户分离、房地产所有者和使用者分离,整个辖区社会管理的对象变得纷繁复杂,依靠传统“铜头、铁嘴、飞毛腿”和静态手段根本无法准确适时把握情况。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数据信息库,并进行动态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正是在这一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创建发展起来的管理服务体系。
(二)“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辖区着眼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口的不断扩大,社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享有公共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社区管理水平、工作机制建设显得相对滞后,最明显的是社区掌握居民人员基本情况的比例越来越小,居民的社区大家庭意识明显不足;因企业改制、下岗失业、移交地方无军籍职工和因病致穷等潜在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才能推动社会资源整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保障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稳定有序,增强城市社区服务功能,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三)“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化、准确化的必然选择
任何肌体组织中,最活跃的部位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部位。街道社区中,最活跃的部位就是“人”,所以,摸清了人的情况,做好了人的工作,其他事务便得心应手了。社区工作情况纷繁复杂,管理难度大,要撑握清楚基本情况就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就必须准确收集第一手基础数据,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库,才能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社区住户乃至个人情况,同时还便于接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真正达到“对象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
(四)“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的有效方式
社区工作面对的服务对像同样适用于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常与社区打交道的(低保户、残疾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等需要社区关爱人员)占社区总人口的20%,与社区无交道的(流动人员、商家单位人、年轻人)占80%;相应,社区掌握基本情况的人员占20%,几乎一无所知的占80%。如何撑握这80%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潜在矛盾并有效化解,遏制重大事件发生、有效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宣传党的利民惠民政策,事关社区、社会稳定。
二、 “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1”个数据库:社区情况再复杂,干部心中都有数
众所周知,社区人员复杂,情况繁杂,管理难度很大。C街道办事处改进传统的管理不到位的模式,结合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成功研发出一套方便且实用的“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软件。
该软件系统设计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数据库,辖区内房屋、人口、公共资源、社区信息进行全面登记整理后,悉数进入该数据库。该数据库录入的情况可谓无微不至,细至社区家庭之终端末节,微到百姓居民之饮食起居。比如房屋信息一项,包括对所有权人的姓名、房产面积、土地性质、房屋使用情况、水电气配备情况、电视网络使用情况、物业管理及交通工具通达情况等37项内容进行统计;人员信息一项,包括对住户的姓名、性别、民族、籍贯、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节育、服兵役、低保情况、就业、收入以及是否重点关注和管理人员等47项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公共资源信息一项,涵盖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团队、人才资源等,并对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等进行统计;社区信息一项,包括对社区办公地点、办公场所、硬件软件设施、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收集和统计。
基于该数据库,干部能全面掌握街道办事处所有社区住户乃至个人情况,真正将辖区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同时,该系统支持动态更新,具备网络查询、分类查询、综合查询、分类统计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
(二)“2”张具象图:人找事,事找人,鼠标轻点不用愁
C街道辖区目前是绵阳市流动人口最集中、最复杂的社区区域之一。为了让本地居民、外来游客清楚了解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并方便查询,专门设制了一张区域平面图;为了缩小管理范围,缩小工作单位面积,扩大社区服务的密度,促使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社区,畅所欲言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专门设制了另一张图:责任网格图。 区域平面图,全面展示辖区基本情况,同时配合系统软件,触摸显示,让本地居民清楚地了解本辖区情况。责任网格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3.5平方公里划分为网格,现已全面完成网格划分、网格责任人落实、摸底走访居民信息等各项工作,通过社区工作网格化管理网络体系,及时受理居民的公共服务项目,同时配套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投诉倒查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每个网格中设置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名网格监督员、一名矛盾纠纷协调员、一名信息采集员、一名群众事务代办员,确保“零”遗漏。
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明确了各位网格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服务管理新格局,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的大事小事,居民亲切称之为“便民生活之网、和谐之网、老百姓依托之网”。
(三)“4”包到终端:家园共建,责任人人肩上担
要让网格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摸清自己辖区内居民的“家底”,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常住人员,各家各户的成员情况、是否有残疾人、病人,是否有人失业等与社区管理有关的信息都要搜集到位,C街道办事处实行“四包”机制,即: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
街道党工委书记总揽全局,负总责;党工委成员、街道办事处干部包区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片警等作为社区协管员包楼栋;动员社区内思想素质较高又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辖区单位、城市低保户、辖区党员等作为信息员包户。所有人员全部到位以后,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全方位收集数据信息,全天候动态反映辖区情况。这样的模式同样延伸到各社区,即社区书记包全局、社区干部包区域、社区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户。
“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的举措,一举实现了e网、人网、管网三网结合,网网交错,网网呼应。同时,街道还积极动员社区内热心居民成为信息员,更多地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这样,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党员及低保户等人员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真正实现了“社区是我家,人人都当家”。
(四)“8”必通报:百姓切身利益,随时有依靠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只有及时收集出现的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才能有效解决。
在确保全体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的前提下,C街道办事处还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如遇到以下特殊情况时,务必要做到八“必报”,即:公共设施损坏必报、背街小巷不整洁必报、发现新增孕妇必报、人员流动情况必报、居民病重住院必报、居民房屋出租或出售必报、有不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这样,出现问题能及时上报,分级分权限解决和处理,以免留下遗留问题,使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工作流程
1.设计制作信息登记表。根据公安、民政、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等各相关部门对人口、房屋管理的需求,完成入户调查登记所需的表格式样设制。
2.设计建立数据库。组织技术人员并和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开发出“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建立起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并且进行试运行和调试完善。
3.入户调查采集信息。各社区以“1248”工作机制,划分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员,由网格责任人员对辖区内房屋、人口、公共资源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和信息采集,确保采集信息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并且准确无误。
4.查纠错采集的信息。社区组织专人认真审核各类信息采集表,发现属于必填项目未采集的或者有误的,通过电话联系、调查组再次上门等方式,补充采集,完善信息项。同时,建立定期核查、质量倒查和责任到人头等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5.准确录入采集的信息。社区安排专人进行信息入库录入,保证信息数据准确。
6.动态维护和应用信息。建立《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信息更新制度》,动态实时维护更新信息数据,确保系统随时保持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数据。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保障机制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领导和工作力度。C街道数字化管理工作,由街道数字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领导,以社区为主体实施。各社区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并成立由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工作班子,形成工作机制,稳步推进。
2.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群众支持。把宣传发动贯穿始终,采取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和利用横幅、板报、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数字化管理”工作家喻户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3.健全机制,整体联动。“数字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信息采集量大,质量要求高。辖区有关单位做到了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讲究方式方法,综合各方面的调查要求,科学制定统计表格,做到入户采集一次完成,避免重复劳动,防止了多次上门打扰群众。
4.认真组织,配套经费,确保数据质量。人口信息等数据是国家发展决策和政府服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事关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社区、辖区各单位都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采用科学的采集方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虚假、错误、陈旧、漏项等信息,及时进行了纠错治假;落实工作经费,给予每户4元信息采集录入核实工作补助,保障信息数据在采集和录入中的真实、准确、完整。
5.加强培训指导,严格督导考核。街道对信息采集员、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信息采集和录入的准确无误。街道成立工作督查组,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现场督导,定期通报,推动工作不断发展。每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后,都进行了讲评,并把此项工作列入了对社区和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街道也将此项工作列入对辖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辖区各单位、各物业小区的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收集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或敷衍塞责,造成信息严重错误的给予警告或实行年终评优“一票否决”。 6.管理服务并重,应用实战实效。在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不仅要为政府决策、服务民生提供数据支撑,还要为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更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已运行的功能及作用
街道按社区划分为五个社区网格,5个社区按大小和不同特点划分为29个区域网格和129个协管员网格,600余个信息员,目前收集人员信息20000余个,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公共资源、重点管理和重点关注人员全部收集入系统。从2012年系统投入应用以来,从协管员和信息员处有效收集并得到处理的安全、计生、老龄等问题60余条,真正实现防控于未然。
完善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的短信管理,2013年5月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可以让辖区指定受众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主动获取信息,缩短党群、干群距离,增强相互沟通。在F区开展的“四项教育”活动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短信平台共发放短信30000余条。
实现PDA移动终端系统录入。街道开发“社区服务通”软件,并将该软件安装在具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收集、录入和上传,更快捷、更方便地实现数据信息收集、志愿服务、和社区居民办事。
五、“1248”社会服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了社会管理的内容责任和方法
C街道“以房管人”,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事,知道了社会管理主要管什么?“四包”举措,诠释了应该谁负责、谁来管?“两图、八报”,很好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此外,C街道还建立了信息的《采集制度》、《更新制度》和《保密制度》等保证系统常态运行的各类制度,为“怎么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丰富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内容
“两图、四包”让街道和社区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入户采集信息时,除全面按照表格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外,还要填写《民情家访表》,入户征集群众对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环境卫生、文明城市建设、困难帮扶、治安形势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街道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辖区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极大地改进了街道社区工作,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C街道把构建“1248”工作体系,推进“数字社区”建设与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相结合,与排查影响和谐稳定因素相结合,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相结合,与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相结合,使很多纠纷、矛盾、民怨和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得到早发现、早化解,使上访事件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满意度得到上升;各部门协同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一些群众的困难和需求通过入户排查得以掌握,并及时进行了帮扶。
六、“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1.完善社区事务服务系统中的OA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实现办公和社区居民互动。
2.研发二维码功能,将社区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街道社区服务项目内容转化为二维码图形,并在OA系统平台上运行。志愿者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来完成网上报名,管理人员再通过解码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表现进行评价。办事人员可扫描项目申请时生成的二维码图形,随时了解事情办理进度和情况,以及在何时何地领取结果,极大地方便群众了解情况,避免办事群众多跑路。
3.制作辖区实景3D图,加强数据采集和录入,将数据上传绵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全民共享。
4.想办法解决各部门专业软件各自为阵,数据融合调用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 社区 数字化管理 社会管理 创新基础
作者简介:禹红梅、李忠友、李英兴,中共绵阳市涪城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8-03
社会管理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过程,只有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才是解决社会管理根本性问题的关键。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首先要做到“对象清,情况明”,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正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之后,有效推进了城市社区规范化人性化管理,走出了一条科学的、数字化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构建“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背景分析
(一)“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辖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经济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我们生活的最终归宿和家园,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基层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必须把城市社区管理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必须加强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绵阳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朝阳办事处所辖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人户分离、房地产所有者和使用者分离,整个辖区社会管理的对象变得纷繁复杂,依靠传统“铜头、铁嘴、飞毛腿”和静态手段根本无法准确适时把握情况。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数据信息库,并进行动态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正是在这一现实需要的情况下创建发展起来的管理服务体系。
(二)“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辖区着眼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区人口的不断扩大,社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享有公共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社区管理水平、工作机制建设显得相对滞后,最明显的是社区掌握居民人员基本情况的比例越来越小,居民的社区大家庭意识明显不足;因企业改制、下岗失业、移交地方无军籍职工和因病致穷等潜在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才能推动社会资源整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保障社区公共安全、促进社区稳定有序,增强城市社区服务功能,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三)“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化、准确化的必然选择
任何肌体组织中,最活跃的部位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部位。街道社区中,最活跃的部位就是“人”,所以,摸清了人的情况,做好了人的工作,其他事务便得心应手了。社区工作情况纷繁复杂,管理难度大,要撑握清楚基本情况就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就必须准确收集第一手基础数据,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库,才能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社区住户乃至个人情况,同时还便于接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真正达到“对象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
(四)“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创建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的有效方式
社区工作面对的服务对像同样适用于巴莱多定律(二八定律),常与社区打交道的(低保户、残疾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等需要社区关爱人员)占社区总人口的20%,与社区无交道的(流动人员、商家单位人、年轻人)占80%;相应,社区掌握基本情况的人员占20%,几乎一无所知的占80%。如何撑握这80%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潜在矛盾并有效化解,遏制重大事件发生、有效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宣传党的利民惠民政策,事关社区、社会稳定。
二、 “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1”个数据库:社区情况再复杂,干部心中都有数
众所周知,社区人员复杂,情况繁杂,管理难度很大。C街道办事处改进传统的管理不到位的模式,结合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网络,成功研发出一套方便且实用的“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软件。
该软件系统设计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数据库,辖区内房屋、人口、公共资源、社区信息进行全面登记整理后,悉数进入该数据库。该数据库录入的情况可谓无微不至,细至社区家庭之终端末节,微到百姓居民之饮食起居。比如房屋信息一项,包括对所有权人的姓名、房产面积、土地性质、房屋使用情况、水电气配备情况、电视网络使用情况、物业管理及交通工具通达情况等37项内容进行统计;人员信息一项,包括对住户的姓名、性别、民族、籍贯、身份证号码、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节育、服兵役、低保情况、就业、收入以及是否重点关注和管理人员等47项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公共资源信息一项,涵盖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团队、人才资源等,并对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间等进行统计;社区信息一项,包括对社区办公地点、办公场所、硬件软件设施、人员配备情况等进行全方位收集和统计。
基于该数据库,干部能全面掌握街道办事处所有社区住户乃至个人情况,真正将辖区基本情况了然于胸。同时,该系统支持动态更新,具备网络查询、分类查询、综合查询、分类统计等多项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
(二)“2”张具象图:人找事,事找人,鼠标轻点不用愁
C街道辖区目前是绵阳市流动人口最集中、最复杂的社区区域之一。为了让本地居民、外来游客清楚了解本辖区的基本情况并方便查询,专门设制了一张区域平面图;为了缩小管理范围,缩小工作单位面积,扩大社区服务的密度,促使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社区,畅所欲言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专门设制了另一张图:责任网格图。 区域平面图,全面展示辖区基本情况,同时配合系统软件,触摸显示,让本地居民清楚地了解本辖区情况。责任网格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辖区3.5平方公里划分为网格,现已全面完成网格划分、网格责任人落实、摸底走访居民信息等各项工作,通过社区工作网格化管理网络体系,及时受理居民的公共服务项目,同时配套健全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投诉倒查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每个网格中设置一名网格管理员、一名网格监督员、一名矛盾纠纷协调员、一名信息采集员、一名群众事务代办员,确保“零”遗漏。
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明确了各位网格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服务管理新格局,切实做到在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的大事小事,居民亲切称之为“便民生活之网、和谐之网、老百姓依托之网”。
(三)“4”包到终端:家园共建,责任人人肩上担
要让网格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摸清自己辖区内居民的“家底”,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常住人员,各家各户的成员情况、是否有残疾人、病人,是否有人失业等与社区管理有关的信息都要搜集到位,C街道办事处实行“四包”机制,即: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
街道党工委书记总揽全局,负总责;党工委成员、街道办事处干部包区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片警等作为社区协管员包楼栋;动员社区内思想素质较高又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辖区单位、城市低保户、辖区党员等作为信息员包户。所有人员全部到位以后,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全方位收集数据信息,全天候动态反映辖区情况。这样的模式同样延伸到各社区,即社区书记包全局、社区干部包区域、社区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户。
“书记包全局、干部包区域、协管员包楼栋、信息员包住户”的举措,一举实现了e网、人网、管网三网结合,网网交错,网网呼应。同时,街道还积极动员社区内热心居民成为信息员,更多地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这样,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党员及低保户等人员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真正实现了“社区是我家,人人都当家”。
(四)“8”必通报:百姓切身利益,随时有依靠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只有及时收集出现的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才能有效解决。
在确保全体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的前提下,C街道办事处还特别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如遇到以下特殊情况时,务必要做到八“必报”,即:公共设施损坏必报、背街小巷不整洁必报、发现新增孕妇必报、人员流动情况必报、居民病重住院必报、居民房屋出租或出售必报、有不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这样,出现问题能及时上报,分级分权限解决和处理,以免留下遗留问题,使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三、“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工作流程
1.设计制作信息登记表。根据公安、民政、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等各相关部门对人口、房屋管理的需求,完成入户调查登记所需的表格式样设制。
2.设计建立数据库。组织技术人员并和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开发出“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建立起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并且进行试运行和调试完善。
3.入户调查采集信息。各社区以“1248”工作机制,划分网格,落实网格责任人员,由网格责任人员对辖区内房屋、人口、公共资源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和信息采集,确保采集信息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并且准确无误。
4.查纠错采集的信息。社区组织专人认真审核各类信息采集表,发现属于必填项目未采集的或者有误的,通过电话联系、调查组再次上门等方式,补充采集,完善信息项。同时,建立定期核查、质量倒查和责任到人头等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5.准确录入采集的信息。社区安排专人进行信息入库录入,保证信息数据准确。
6.动态维护和应用信息。建立《社区事务综合服务系统信息更新制度》,动态实时维护更新信息数据,确保系统随时保持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数据。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保障机制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领导和工作力度。C街道数字化管理工作,由街道数字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领导,以社区为主体实施。各社区积极落实工作措施,并成立由社区干部为成员的工作班子,形成工作机制,稳步推进。
2.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群众支持。把宣传发动贯穿始终,采取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和利用横幅、板报、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数字化管理”工作家喻户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3.健全机制,整体联动。“数字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信息采集量大,质量要求高。辖区有关单位做到了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讲究方式方法,综合各方面的调查要求,科学制定统计表格,做到入户采集一次完成,避免重复劳动,防止了多次上门打扰群众。
4.认真组织,配套经费,确保数据质量。人口信息等数据是国家发展决策和政府服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事关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社区、辖区各单位都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采用科学的采集方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虚假、错误、陈旧、漏项等信息,及时进行了纠错治假;落实工作经费,给予每户4元信息采集录入核实工作补助,保障信息数据在采集和录入中的真实、准确、完整。
5.加强培训指导,严格督导考核。街道对信息采集员、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信息采集和录入的准确无误。街道成立工作督查组,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现场督导,定期通报,推动工作不断发展。每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后,都进行了讲评,并把此项工作列入了对社区和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街道也将此项工作列入对辖区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辖区各单位、各物业小区的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收集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未完成目标任务或敷衍塞责,造成信息严重错误的给予警告或实行年终评优“一票否决”。 6.管理服务并重,应用实战实效。在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不仅要为政府决策、服务民生提供数据支撑,还要为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更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已运行的功能及作用
街道按社区划分为五个社区网格,5个社区按大小和不同特点划分为29个区域网格和129个协管员网格,600余个信息员,目前收集人员信息20000余个,辖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公共资源、重点管理和重点关注人员全部收集入系统。从2012年系统投入应用以来,从协管员和信息员处有效收集并得到处理的安全、计生、老龄等问题60余条,真正实现防控于未然。
完善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的短信管理,2013年5月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可以让辖区指定受众不受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主动获取信息,缩短党群、干群距离,增强相互沟通。在F区开展的“四项教育”活动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短信平台共发放短信30000余条。
实现PDA移动终端系统录入。街道开发“社区服务通”软件,并将该软件安装在具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收集、录入和上传,更快捷、更方便地实现数据信息收集、志愿服务、和社区居民办事。
五、“1248”社会服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了社会管理的内容责任和方法
C街道“以房管人”,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事,知道了社会管理主要管什么?“四包”举措,诠释了应该谁负责、谁来管?“两图、八报”,很好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此外,C街道还建立了信息的《采集制度》、《更新制度》和《保密制度》等保证系统常态运行的各类制度,为“怎么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丰富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内容
“两图、四包”让街道和社区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入户采集信息时,除全面按照表格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外,还要填写《民情家访表》,入户征集群众对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环境卫生、文明城市建设、困难帮扶、治安形势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街道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辖区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极大地改进了街道社区工作,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C街道把构建“1248”工作体系,推进“数字社区”建设与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相结合,与排查影响和谐稳定因素相结合,与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相结合,与提升服务民生的能力相结合,使很多纠纷、矛盾、民怨和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得到早发现、早化解,使上访事件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的安全满意度得到上升;各部门协同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一些群众的困难和需求通过入户排查得以掌握,并及时进行了帮扶。
六、“1248”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1.完善社区事务服务系统中的OA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实现办公和社区居民互动。
2.研发二维码功能,将社区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街道社区服务项目内容转化为二维码图形,并在OA系统平台上运行。志愿者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智能手机扫描,来完成网上报名,管理人员再通过解码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表现进行评价。办事人员可扫描项目申请时生成的二维码图形,随时了解事情办理进度和情况,以及在何时何地领取结果,极大地方便群众了解情况,避免办事群众多跑路。
3.制作辖区实景3D图,加强数据采集和录入,将数据上传绵阳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全民共享。
4.想办法解决各部门专业软件各自为阵,数据融合调用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