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苏州市新一轮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黄桥实验小学基于不断推进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实践和思考,积极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导结合”的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创新,致力打造“减负增效”“自主学习”的生本数学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学前引导、学中辅导、学后督导;注重因人施教、自我反思、课外延伸的指导,在实践中对“教是为了不教”的“生本数学课堂”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
一、“先学后教”,以深入了解学生为出发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1.学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以及元、角、分的知识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新知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如何纠正学生计算上的错误?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特别是所谓的“规律性错误”)持理解的态度,或者说,应看到学生出现的差错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去分析,学生的错误不一定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与练习得以纠正,可以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第三,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应将错误变成资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内在的“观念冲突”。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交流,结果学生发现:(1)4元7角5分加3元4角是多少?(8元1角5分,8.15元)(2)估算4.75 3.4=?(3)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知识迁移(个位和个位相加,十分位和十分位相加,百分位和百分位相加)。学生错误的认知可以转化成主动学习的有价值的资源。
2.学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应当指明,对于学生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牢记这样一点: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分析或教材解读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上面的3种计算过程在不同的班级出现的错误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学习过程,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我们不应停留于共性的认识,而应更为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或退位)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算理不清,计算速度较慢,思维容易中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必须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借助计数器、小棒进行操作帮助理解算理,设计对比题型训练等。另外,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相应的发展更可以具有一定的“时间差”,我们应明白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体化的”。我们应重视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能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与必要的改进。
二、“以学定教”,以充分信任学生为落脚点
教师尊重学生,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而且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如,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由于策略性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改变以示范和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张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或在纸上列表,再解答。)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将他们的解题思路用图和表展示出来。
这些丰富的思想带给学生成功的快乐体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在“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一个学生对学、群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记录学生的主要疑难,然后决定小组展示的问题。在展示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明确一个原则,即人人都会的不展示,人人都不会的不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精彩所在,有可能出现学生展示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教的时刻。教师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
三、“学导结合”,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在今天“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效课堂中,教师教的时间明显少了,那么如何“学导结合”,教的少又精呢?教什么的内容,并非是教师预先设定的,也不是你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学生普遍有争议的问题或知识点。
“学导结合”在于教师的机智和智慧,具有一个显著的针对性。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做到“学导结合”有针对性呢?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导学案”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五步三查,这三查就是查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确定教的内容。当然,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可以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质疑,师生之间的互动质疑。教师的作用还是在于点拨、启发、引导、组织。
数学教育应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什么高度抽象、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渗透于各种具体的数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主动发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练习环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作业超市”这个环节,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一、“先学后教”,以深入了解学生为出发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1.学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以及元、角、分的知识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新知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如何纠正学生计算上的错误?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特别是所谓的“规律性错误”)持理解的态度,或者说,应看到学生出现的差错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去分析,学生的错误不一定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与练习得以纠正,可以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第三,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应将错误变成资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内在的“观念冲突”。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交流,结果学生发现:(1)4元7角5分加3元4角是多少?(8元1角5分,8.15元)(2)估算4.75 3.4=?(3)相同数位相加减的知识迁移(个位和个位相加,十分位和十分位相加,百分位和百分位相加)。学生错误的认知可以转化成主动学习的有价值的资源。
2.学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应当指明,对于学生的了解事实上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牢记这样一点:不能用自己的主观分析或教材解读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上面的3种计算过程在不同的班级出现的错误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学习过程,这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我们不应停留于共性的认识,而应更为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或退位)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算理不清,计算速度较慢,思维容易中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必须因材施教,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借助计数器、小棒进行操作帮助理解算理,设计对比题型训练等。另外,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相应的发展更可以具有一定的“时间差”,我们应明白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体化的”。我们应重视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能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与必要的改进。
二、“以学定教”,以充分信任学生为落脚点
教师尊重学生,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而且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如,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由于策略性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改变以示范和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四年级(下册)《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张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或在纸上列表,再解答。)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将他们的解题思路用图和表展示出来。
这些丰富的思想带给学生成功的快乐体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在“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一个学生对学、群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记录学生的主要疑难,然后决定小组展示的问题。在展示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明确一个原则,即人人都会的不展示,人人都不会的不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精彩所在,有可能出现学生展示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教的时刻。教师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
三、“学导结合”,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归宿点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在今天“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效课堂中,教师教的时间明显少了,那么如何“学导结合”,教的少又精呢?教什么的内容,并非是教师预先设定的,也不是你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学生普遍有争议的问题或知识点。
“学导结合”在于教师的机智和智慧,具有一个显著的针对性。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做到“学导结合”有针对性呢?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导学案”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五步三查,这三查就是查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确定教的内容。当然,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可以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质疑,师生之间的互动质疑。教师的作用还是在于点拨、启发、引导、组织。
数学教育应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思维方法并不是什么高度抽象、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渗透于各种具体的数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主动发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练习环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作业超市”这个环节,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