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由传统的程序性课程向创意性课程转变,与当代许多教育理论一脉相承,引领小学数学创意课程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将学生的思维方法及思考路径等呈现出来,从而触摸到学生的思维脉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深入、更深刻。文章通过出声思维、清晰地画、尽情地做几个阶段,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表达、描绘、外化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是人类利用抽象语言符号,研究自然空间、时间、数量、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类智力和抽象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通过主观能力认知客观存在的逻辑过程。培养数学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数学思维 课堂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思维课堂教学是深度教学的课堂,更是深度学习的课堂。虽然很多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思维教学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尚未领悟深思维课堂的内涵,在打造思维课堂时没有掌握教学要领,没能抓住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推动着基础教育由知识教学转向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相关课程也应由传统的程序性课程向创意性课程转变。小学生一般是处于6~12岁的儿童,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正经历着由幼儿时期的听、嗅、看等直观认知,向以思考、分析、总结为主的抽象认知转变,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正经历着越来越复杂的过程,即“编码一解码一编码”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直观认知,他们对数学有简单的认知基础,但要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内容,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开始形成
在数学认知的初级阶段,学生的认知往往是一一对的逻辑关系的认知,即“1”就是“1个”,但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中,很多内容是空间的逻辑关系和数学规律,如方程、奇偶数、质数等,它们都脱离了数的原生属性,而是通过数的内在空间顺序等逻辑关系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知识。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萌发,对这些知识还难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有效途径无疑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思维之美、规律之美和应用之美,发现数学知识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数学规律和数学模型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它能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大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美,让学生具有更加敏锐的数学观察力。
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往往是内隐的、无声的,并处于高速运行的状态思维可视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思维过程、思维内容等外化出来。出声思维就是学生思维外化的重要方法、策略。过去,教师经常强调学生的内隐思维、无声思维,鼓励学生小声地想,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出声可以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带动学生思考,也能让教师倾听、跟进和辨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的出声思维。通过出声,把握学生的思维路径,触摸学生的思维脉搏。
出声思维,从学生内部思维结构出发,引导学生将内部思维通过声音有效地传达。因此,声音不仅是学生的表达方式,更是学生的思考、认知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出声思维中,从内到外,又从外到内,不断纠错,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听教师讲、听同伴讲,营造一个彼此聆听与倾听的有声世界。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
1、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首先,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从生活入手,比如方程的应用、图形的应用等,活动内容要密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距离生活很近,抽象的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如创设教师与学生身份对等的“头脑风暴”活动,让师生在情境中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迁移”法则,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帮助同学、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思维模式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数学成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助推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数学的学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使用好传统教学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承载传统智慧的数学素材可以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材料,勾股定理、传统算筹等数学内容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数学文化体验,也能为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文化的土壤。
4、讨论碰撞,深刻理解
思维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体验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过程。理解如同抽丝剥茧,是一个顺着条理进行剖析,一步步接近事物本质的过程。理解是梳理、解析的过程,理解是知识建构的基础,指向理解的学习才是有思维的学习。深刻的思想往往在讨论中产生。理解知识亦是如此,教师讲多少道理都没有用,最终要学生自己领悟。但学生理解知识不能光靠个人,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与智慧,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借助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讨论。这一定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体会到了讨论的价值,使他们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结语: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为每一名学生打开探索数学的大门,使学生受益终身。世间万物都是联系的,知识之间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学习需要融会贯通,如新旧知识的关联,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数學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沉睡的知识、方法、经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将其与新情境、新问题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深度关联中建构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任新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J].青海教育,201 8(10).
[2]王富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2019.
[3]季琴.以想象促思维发展].广西教育,2014 (6) : 36.
关键词:小学 数学思维 课堂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思维课堂教学是深度教学的课堂,更是深度学习的课堂。虽然很多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思维教学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尚未领悟深思维课堂的内涵,在打造思维课堂时没有掌握教学要领,没能抓住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推动着基础教育由知识教学转向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相关课程也应由传统的程序性课程向创意性课程转变。小学生一般是处于6~12岁的儿童,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正经历着由幼儿时期的听、嗅、看等直观认知,向以思考、分析、总结为主的抽象认知转变,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正经历着越来越复杂的过程,即“编码一解码一编码”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直观认知,他们对数学有简单的认知基础,但要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内容,需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开始形成
在数学认知的初级阶段,学生的认知往往是一一对的逻辑关系的认知,即“1”就是“1个”,但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中,很多内容是空间的逻辑关系和数学规律,如方程、奇偶数、质数等,它们都脱离了数的原生属性,而是通过数的内在空间顺序等逻辑关系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知识。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萌发,对这些知识还难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有效途径无疑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思维之美、规律之美和应用之美,发现数学知识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数学规律和数学模型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它能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大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美,让学生具有更加敏锐的数学观察力。
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往往是内隐的、无声的,并处于高速运行的状态思维可视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思维过程、思维内容等外化出来。出声思维就是学生思维外化的重要方法、策略。过去,教师经常强调学生的内隐思维、无声思维,鼓励学生小声地想,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出声可以让学生将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带动学生思考,也能让教师倾听、跟进和辨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的出声思维。通过出声,把握学生的思维路径,触摸学生的思维脉搏。
出声思维,从学生内部思维结构出发,引导学生将内部思维通过声音有效地传达。因此,声音不仅是学生的表达方式,更是学生的思考、认知和学习方式。学生在出声思维中,从内到外,又从外到内,不断纠错,融会贯通,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听教师讲、听同伴讲,营造一个彼此聆听与倾听的有声世界。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
1、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首先,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从生活入手,比如方程的应用、图形的应用等,活动内容要密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距离生活很近,抽象的数学思维方式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如创设教师与学生身份对等的“头脑风暴”活动,让师生在情境中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迁移”法则,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帮助同学、家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思维模式与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数学成为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助推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数学的学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使用好传统教学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承载传统智慧的数学素材可以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材料,勾股定理、传统算筹等数学内容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数学文化体验,也能为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文化的土壤。
4、讨论碰撞,深刻理解
思维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体验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过程。理解如同抽丝剥茧,是一个顺着条理进行剖析,一步步接近事物本质的过程。理解是梳理、解析的过程,理解是知识建构的基础,指向理解的学习才是有思维的学习。深刻的思想往往在讨论中产生。理解知识亦是如此,教师讲多少道理都没有用,最终要学生自己领悟。但学生理解知识不能光靠个人,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与智慧,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借助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讨论。这一定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体会到了讨论的价值,使他们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结语: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致力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为每一名学生打开探索数学的大门,使学生受益终身。世间万物都是联系的,知识之间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学习需要融会贯通,如新旧知识的关联,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数學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沉睡的知识、方法、经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将其与新情境、新问题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深度关联中建构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任新伟.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J].青海教育,201 8(10).
[2]王富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2019.
[3]季琴.以想象促思维发展].广西教育,2014 (6)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