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一身备五弓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身备五弓”最早由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发科提出,后来逐渐被太极拳家、太极拳爱好者重视,之后太极学界对“一身备五弓”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五弓,是个形象的比喻,是指人的身体若一张弓,左右手臂若两张弓,左右腿足若两张弓,加起来共五张弓。
  以下摘自陈发科的学生顾留馨与沈家桢合著的《陈式太极拳》一书,是对“一身备五弓”较为经典的论述。
  “身弓以腰为弓把,脐后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貫注,中定而不偏倚摇摆;放劲时命门穴须往后撑,‘暗门’(颈椎第一节)和尾闾骨为弓梢,上下对称;调节动度,加强其蓄吸之势。身弓备,则腰部柔韧中定而下沉,上于‘暗门’虚竖,下于尾闾骨前送而内劲有上翻之意。尾闾骨要前送,则无突臀之病;臀又要有上泛之意,则内劲自裆中上翻,经脊背至头顶而下,气落丹田,日久任督二脉自然贯通。
  手弓以肘为弓把,以意注于肘节,使沉着松静而有定向。手腕和项下锁骨为弓梢,弓梢必须固定,前后对称。手在松柔灵活中用‘坐腕’来固定(掌根微微着力而下沉,腕节柔而不软谓‘坐腕’)。锁骨用意来固定,不使偏倚摇摆,锁骨管着两手的动向,锁骨的固定是两手固定的前提。
  足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足弓备,则膝节有力而微前挺,胯骨松沉而后撑,足跟下沉而劲往上翻,腰腿之劲自然相顺相随,是谓‘有上则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相反相成,对拉匀称,自然能劲起脚跟,上宰于腰,通于脊背,形于手指。”
  以上论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一身备五弓”,对如何运作没有提及。“一身备五弓”看似简单,若想应用自如,要在节节贯穿上下功夫。仿佛一颗一颗的珍珠,要想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需要一根特定的线来串联。串成项链后,这些珠子才既是相对独立的珠子,又是一条完整的项链。这个串联的线,不是普通的线,它是特定的,要有弹性,要有韧性。那么,在人体中,什么才是这根特定的线?手臂上的大筋、腰背部的大筋、腿部的大筋是主要的,其他的小筋也是,否则做不到节节贯穿。
  当我们对太极拳“一身备五弓”有了认知后,就要从身体里找寻和认知,“一身备五弓”打出的是整劲,这是一个浑厚的劲儿,由松散而汇聚,由汇聚而爆发。在应用中找对点,“意气君来骨肉臣”,心念一动而“箭”已出,找对点,“箭”就不会偏离方向,找不对点,放出的“箭”就无力。找点,还是一个中的问题,相当于放出的“箭”命中靶心,发出的整劲儿才能奏效。
  “一身备五弓”,身弓是核心,手弓和足弓,更多的是肩负了上下传递的重任,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身弓。身弓是松活弹抖的源头和发动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五弓要合一,真正的发放,没有哪根弓是闲着的。太极拳架中六封四闭、连珠炮打、上步七星、双冲、高探马等拳势的单操手,都可以拿来训练“一身备五弓”。
  (编辑/刘强)
其他文献
四、采法  以一手或两手握住对方一手(臂)或两手(臂),或用一只手腕或两只手腕搭黏住对方一手(臂)或两手(臂),并顺势牵带的劲法为采劲(采法)。  孙式太极拳的采法有单采、双采;有双采一臂、双采双手(臂);有里采、外采;有逆采、顺采、交错采;有虚采、实采等。  1.单采、双采  凡以一手(臂)拿住或黏住对方一手(臂)并顺势牵带者即为单采;凡以双手(臂)拿住或黏住对方一臂或双手(臂)并顺势牵带者即为
期刊
文章首先说明了深度学习的作用,然后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包括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抓手促进学生深度
相比国外电影衍生品产业链,国产电影衍生品产业链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仅有小部分电影受众为其买单.基于电影衍生品传统产业链的特征比较研究,分析新媒体经济下我国电影衍生品
世面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延寿十年”。因此,健身锻炼场所都能看到各种“拉筋”的练习者。而纵观历史古籍,并未出现“拉筋”一词,大多皆用“易筋”一词。那么传统“易筋”与当代“拉筋”到底有何区别?  一、筋  (一)筋的概述  “筋”一词早在《黄帝内经》中已出现。《素问·痪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骨正筋柔,气血
期刊
第五,孙禄堂先生试图通过《拳意述真》来构建孙氏武学理论体系。  事实上,《拳意述真》中的第四、五、六章“述三派诸先生言”,并非孙禄堂先生原话记录诸位先生的言论,而是在总结前辈言论的基础上,“付以己意”(孙禄堂先生《八卦拳学原序》语——笔者注),从而构建起孙禄堂武学理论体系(门内简称“孙氏武学”——笔者注)。换句话说,“述郭云深先生言十四则”同样并非完全是郭云深先生的见解,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理论便包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