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启迪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再创造”(即在学生主观上说是一种创造)的能力,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创新能力,略有以下初识。
  
  一、尊重个性,开放思维,奠定创新基础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许多民族和发明,科学理论的设立,都是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一些富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去想,充分开放他们的思维。
  人的思维是由问题而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与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学“画规则图形”一课,在学生学完“圆和椭圆”工具的画法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和空心)。这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大圆"吃"小圆,即画一个小圆后再画一个与它相交的大圆(两个圆可以用不同颜色呈现),接着让学生观察剩下的小圆像什么,你有没有办法画出月牙儿(黄色的)呢?通过这样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触发了学生的灵感。许多同学用自己的画法完成“月牙儿”的画法后,学生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以“圆”为基础的图案,如光盘、水晕的图案等。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学生的个性被真实的表现出来。我对每个学生的思维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赞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放的很开,思维很活跃。“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境界。”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开放学生思维并给予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其个性,才能奠定创新基础。
  
  二、张扬个性,鼓励质疑,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难。”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我们应把这种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已有知识基础上,大胆质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在教学中,让学生勤思考,大胆质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充分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画笔窗口如何保存图画”一课时,我先将如何运用菜单栏中的选项分五步保存一幅以自己为名的图画讲述一遍后,便让学生操作。这时,有同学说:“老师,我想问您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吗?”我抓住时机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方法,结果有些同学采用关闭窗口后选择对话框选项来保存;有的同学采用快捷(Ctrl+S)法来保存。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再如,教学“Windows”窗口一课时,有这样一项练习。现在桌面上的“写字板”窗口覆盖了“我的公文包”窗口,请同学们根据关闭窗口的方法把“我的公文包”窗口调出来。这时,有同学大胆质疑:“老师,我既不想关闭“写字板”窗口,又想把”我的公文包”窗口调出来,怎么办呢?”此时,我并没有马上告诉这位同学答案,是引导全班同学各有积极思考,共同帮助那位质疑的同学,结果有些同学想出采用移动“写字板”窗口最小化。可见,大胆质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展个性,启发求异,锤炼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教师、教材、教法的束缚,而大多表现出思维的从众心理,因而很难形成有鲜明个性的见解。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性,鼓励学生突破常规,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有个性的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选择的需要,把思维选择权还给学生。
  我在教学用“复制”、“粘贴”、“翻转”命令画一个漂亮的大风车一课时,我先将如何运用以上三个命令分五步画成大风车(第一步先画一个无填色的圆;第二步再通过画一条直径把这个圆转化成半圆;第三步复制这个半圆;第四步通过对半圆分三次粘贴、三次翻转<90度、180度、270度>后,再用“选取”工具把它们组成一个无色的大风车;第五步用上色工具风车的四个"叶子"涂上颜色。)在灵活运用掌握这个方法后,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更好的办法,让他们相互讨论、实践操作、探索方法。一会儿功夫,就有同学寻到另一种方法(把第一片和第二片叶子做好后,重新进行复制粘贴,只要翻转一次180度就行了。)在他们的努力下,画出了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大风车。多种方法的运用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不限于老师设定的范围,不满足现有的做法,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从而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重视学生的灵感与悟性,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的开始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不仅能抓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下面谈谈我在导入新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
期刊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若能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事件等管理要素,加强对学生的感情投资,就能和谐、愉快地共同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完善个性品格。遗憾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正确感情沟通,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感情沟通,班级管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班
期刊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最卓越的技术发明之一,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学校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传统教育环境相比,她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谁拥有了这种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堂,谁就比别人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因此多媒体(所谓多媒体,就是要创造更多的方式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它是服务于几乎所有行业的一项技术和理念,而非仅仅用来做演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口的教学方式被先进的电化教学所代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颇具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见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学习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不许发出信号,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在教学中,教师要求自己的指令必须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便用各种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早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育教学本身来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中是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会用和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同时它对克服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听,去思考,去表现,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
期刊
美术同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一样,都属于特殊的意识形态领域,一切意识形态都有其特征又有共同性,都与其民族、时代、传统、信仰、道德、哲学……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由于当代艺术所遭遇的各种缤纷缭乱的观念和话语冲击,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困惑,一些艺术形式试图拆解艺术本体,终止或割裂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传统、艺术与道德……的联系,撇开美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理想去看美术,违背了艺术
期刊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日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当今不少语文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这一喜人现象有力地证明语文课改的魅力。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上,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学生唧唧喳喳的合作交流,面红耳赤的对话争论,这无疑是热闹、充满情趣的,学生也是活泼、生动的。但细细想来缺少了静思默想显得情趣十足而理趣不够。其实,教学过程中适度的“沉默”和“讨论”乃至“争辩 ”等环节一样,都是不可或缺
期刊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教学改革,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