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读教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一、 读文本,区分文本体裁
  
  教参在进行教材说明时说:《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说白了,它就一篇说明文,不过采用的是童话的表述方式。作为一篇科学童话,其内容具有科学性,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于老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课文的朗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接受了水上飞机的相关常识。但于老师并没有停止在此,他深知这是一篇“童话”,得上出“童趣”。他通过 “要读出意思来”、“读对话,要注意他们是什么心情” 的简单提示就把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上出了科学童话的特征。处理其他的科学童话,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也应该如此。
  相同体裁的课文因为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进行教学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因为用童话的形式展开,更侧重于一份趣味。而《恐龙》和《海底世界》这两篇说明文是用纯介绍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恐龙和海底景色与物产的知识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说明的方式需要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比如比较法、列举数字法等,并且要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对于朗读的指导,尤其在有感情方面不作为主要目标。
  体裁就是文本的形式特征,只有把握体裁的特点,才能体会不同文本教学的妙处。
  
  二、读课标,把握教学重点
  
  于老师在进行《水上飞机》教学时,非常重视说话的训练。第二课时伊始,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飞机有哪些作用?问题提出后,举手的孩子很多,但于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孩子来回答。他反复说:不要急,想想该怎么说,第一句话该怎么说。这样,给予孩子充裕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因为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孩子们在回答时,就不再是零碎的语言,而是一个结构层次明显的段落。由此可见,于老师不仅仅是在进行说话的训练,更是在进行段的训练。而段的训练正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于老师对于中年级段的训练重点的把握,正来自于对新课标的认真研读。
  现在很多的阅读课堂,都无法体现年段特点,那是因为没有认真研读课标。其实,新课标对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认真研读新课标,才能准确把握年段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既不揠苗助长也不原地踏步。如此我们的教学安排就不会简单地演绎成“第一课时读读书写写字,第二课时再去读读书”这么一个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侧重点,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
  
  三、读习题,夯实学生基础
  
  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课文后面没有足够的练习题,大多为读读书、抄抄词;还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很差,六年级学生造的句子跟一年级学生的造句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抱怨其实都是因为老师自身没有认真研读课后习题,摸不清习题的意图,所以就没有精心地指导,为练习而练习,让课后习题成为文本的摆设。在于老师的课堂里,他对课后一道练习题“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进行了认真的指导,先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又提供相应的语境进行造句的训练,便于学生区分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比如“究竟”这个词,于老师运用文本提供的语句“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 使学生明白了“究竟”在此是“明白”的意思,然后分别提供了“看个究竟”、“问个究竟”、“探个究竟”等语境让学生进行造句。在此训练后,于老师并没有停止,他通过句子“红领巾究竟放哪里了”等句子,让学生明白“究竟”还表示疑问,表示疑问时又可以进行怎样的造句。在扎实训练的基础上,他鼓励学生造句时用上两个表达不同意思的“究竟”,使造句训练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两个造句训练,于老师花了足足20分钟的时间。试想,如果我们都能如于老师这样,把课后相关训练的习题在课堂中进行认真地指导、扎实地训练,何愁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呢?
  其实,课后练习题还有很多用处。有些习题揭示了教学的难点,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而汤姆心情变化的过程就是他认识问题的过程。这道习题无形中就给我们提供的教学的主流程。我们在教学时,只要紧扣汤姆心理的变化,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习题明确了训练的重点,如《庐山的云雾》中“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这个要求一是提醒我们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对这两段进行重点的分析,不仅分析内容,还要分析写法;二是在进行段的仿写时,还需要教师指导,而不是让学生回家写写就完事。有些习题揭示了教学的重点,比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默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么跟踪台风的”。有些习题提出了课后继续学习的要求,比如《恐龙》中“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及文字资料,在班级展示,再把你最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可以这么说,把握了课后习题,就把握了教学和训练的重难点;有效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训练,教学就不会走错方向,我们的教学才扎实有效、朴实大气。
   不得不佩服于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得不惊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而不失趣味的一节课,告诉我们教材也可以这样解读,课也可以这么来上。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阿长与(山海经)》算不上有名,其小说《阿Q正传》《药》更家喻户晓;在名篇佳作如海的忆人散文中,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也并不算太起眼,朱自清的《背影》更为人所知。然而,细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却不能不为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的底层小人物的深挚怀念所感动,在艺术特色上,它的写入手法也非常突出。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篇名家小品《汪大娘》。二者堪称忆人
【关键词】革命传统诗歌,语体,诗体,意象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学生接触极少的现代旧体诗词,即维新志士谭嗣同的《潼关》与反清志士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它们填补了这类诗歌的教学空白,且以特有的精神气息揭示了时代的秘密。迪克斯坦说:“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统一体,只要触及其中的任何一部分,它就会揭示自身的秘密:一旦结构暴露,部分就揭示了整体。”[1]  那个时代最大的秘密即“革命”。19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学科素养进行了具体说明,它“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形态不改变,还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很难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建构、提升素养、生成能力的学科目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教学”是素养时代对语文新教学形态的一种探索,其主要有三个核心理念:“大单元”将不同类型的
《朋友四型》是余光中先生的一篇情趣和理趣兼备、谑而不虐的幽默小品,优悠从容,语言平易,隽永诙谐。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创新教材将它选入基础模块“听”单元第2课“整合建构”组块。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前的学习目标看,本文是训练听记的“用件”。具体目标是:听课文录音,准确记住主要内容、观点、材料和重要细节。  本课是笔者2013年12月赴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的交流观摩课,对象是高二汽修班,师生是初
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生成中潜藏着推动学生有效发展的因素,经过提炼与加工,将成为价值
第二课时  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一、为什么写  (一)聊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师:这节课我们聊故事背后的故事。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叶老也好,别人也罢,为什么都要改编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首先从故事的起源聊起吧。望星空(课件出示银河系),找找哪个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读读你们收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读收集到的资料)  师:有人专门计算过,让牛郎使出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天翻一个
在小学语文教学又一次被“各家教派”推至风口浪尖,又一次被“各路豪杰”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温家宝总理借第二十二个教师节看望教育工作者的机会,满怀温和的亲民情愫,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亲近母语教学,畅谈着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想。笔者以敬仰的姿态聆听着,揣摩着,分享着……    一、摆脱“哑巴语文”的尴尬    温总理在与教师交流小语教学时强调:语文课尚需进一步强调“表达,口语等训练”“要告诉学生,一个
我和台湾孙剑秋教授主编的台湾高中国文课本第一、二册,经有关方面通过,已正式发行。我的分工是对每一篇选文作解读,此前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的顾炎武《廉耻》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应读者吁请,我将解读龙应台1999年在台大法学院的一次演讲,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一  这篇文字显然是根据记录整理的,因为她问过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小说,还有学生背诵苏轼的《江城子》中断,有人从旁补足。这种文章不是一般的散文,应该
书名:于漪教育视点丛书:涌动生命的课堂  作者:于漪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ISBN:9787203074557  定价:40元  语文是一门特殊又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随着综合素养的提出和推广,人们对语文学科也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健康美好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同时,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