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并指出了“教材建设”这一关键词,明确“课程教材是国家事权”。而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曾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要求逐步实现所有专业优质数字全覆盖。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环节之一的教材资源建设,也是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 教材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160-02
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为例,在“国家智能制造202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大背景、大环境的推动下,广大优质职业院校先后进行了示范校建设和双高建设,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发现了教材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教材发展跟不上教学发展等制约高职实践教学发展的问题,下面就对此展开分析。
1 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特色不足、定位不准。目前大部分高职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偏多、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的问题。
(2)版本陈旧、内容过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学习时对应的教材却脱离新技术、新装备,与培养目标严重脱钩。
(3)缺乏实践、证考分離。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许多专业课教材中关于实践的内容仅仅是某个实训的指导书,实践教学依赖于老师的“口口相传”,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性。对于体现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与高职教材的编写之间更是缺乏有效衔接,学生无法获得就业的“敲门砖”。
(4)形式单一、立体化不足。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纸质教材也配合着网络资源进行了更新。但大部分教材是将电子教案、课程内容PPT、课后习题集简单的发布于网络平台,这些资源的分享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并没有显著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教学缺乏活力和效率。
2 立体化教材概论
2.1 立体化教材的定义
所谓立体化教材,通常被定义为以传统的“书本”——即纸质的印刷教材为基础, 充分结合现今的数字技术,从而开发形成的将“教、学、做、练、考”融合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既然明确了立体化教材实际上是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定位,我们就应该充分意识到其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特点,进而在教材建设中给予充分考量。
2.2 立体化教材的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必须要满足“教、学、做、练、考”的需求,要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操作占比例较大的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教材应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标准为指导,糅合安全生产规范、企业工作流程、设备操作方法、相应技术标准以及考核,最终形成其综合体;对于理论知识深奥、学生理解困难的理论课程,教材不仅应涵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更应突出其在助教、助学方面的作用,具备将教师备课参考用书、学生学习拓展用书、课后复习练习用书的功能综合功能。
2.3 立体化教材的形式
立体化教材的载体可以是一本传统的书籍,但其搭载的内容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早期的立体化教材中最常用的形式就是扫描二维码,扫完二维码后学生可以查看该章节所对应的教案或微课。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但究其本质,仍然没有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并没有太多积极的影响。任何一本教材的建设,其核心思想都应该是为教学服务,提升师生的教学感受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从个性化教学、移动式教学、碎片化教学的角度来设计和建设立体化教材,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动画、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职业技能鉴定平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材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立体化程度更高。
2.4 立体化教材建设实施过程
立体化教材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综合体,其建设实施过程必然离不开课程整体内容的梳理。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教学情况综合分析,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情分析多个角度综合进行,对教学情况整体分析完毕之后,可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模式选择、教学媒介选取、资源整合形式,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对相应章节内容进行教材具体内容的编写和制作,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完善教材内容,并适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开发。
3 教材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
以《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教材建设为例,对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该门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理论(电子产品工艺、质量评定等内容)有深度、操作(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备使用)有难度的课程。
3.1 规划教材内容,树立高职特色
与其他层次教育形式相比,高职教育应树立以能力、素质、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这类理实一体类课程的教材建设更应着重如何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就是:(1)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群的分布情况;(2)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所需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3)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
综合以上问题归纳出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体系,制订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教材,使教材建设符合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突出高职理实一体课程专业针对性强、培养技能为主、突出技术应用的特点。
3.2 明确建设原则,衔接技能证书
高职教育教材的建设应以职业为导向。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脱节,学生想要获得从业资格仅靠课堂上的学习不够,往往还会参加社会上的专项培训。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梳理上紧密结合无线电调试工、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并借鉴深圳市广晟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波峰焊设备生产企业)、东莞市新泽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插件机生产企业)的企业员工上岗内容培训,最大程度上使教材内容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3.3 丰富教材形式,混合立体兼修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作为理实一体类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在硬件条件(实操设备)、软件环境(虚拟仿真软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开展,教材的模块和项目设置不能脱离实际岗位,一定要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软件仿真虚拟化、视频资源共享化、互动学习社区化、习题考核在线化”的“四化”作用,将其与真实的生产车间、真实的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的、立体化的新型教材模式。
4 结语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材建设的发展,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建设速度的有力保障,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助教、助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连接,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雪峰,汪令江,陈传伟.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4):32-35.
[2] 邓宝玲.高职教材建设面临问题及发展思路[J].科教文汇,2017(3):94-95.
关键词:高职 教材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160-02
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为例,在“国家智能制造202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大背景、大环境的推动下,广大优质职业院校先后进行了示范校建设和双高建设,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发现了教材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教材发展跟不上教学发展等制约高职实践教学发展的问题,下面就对此展开分析。
1 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特色不足、定位不准。目前大部分高职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普遍存在理论内容偏多、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的问题。
(2)版本陈旧、内容过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学习时对应的教材却脱离新技术、新装备,与培养目标严重脱钩。
(3)缺乏实践、证考分離。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分量极重,其教材建设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许多专业课教材中关于实践的内容仅仅是某个实训的指导书,实践教学依赖于老师的“口口相传”,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性。对于体现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与高职教材的编写之间更是缺乏有效衔接,学生无法获得就业的“敲门砖”。
(4)形式单一、立体化不足。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纸质教材也配合着网络资源进行了更新。但大部分教材是将电子教案、课程内容PPT、课后习题集简单的发布于网络平台,这些资源的分享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并没有显著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教学缺乏活力和效率。
2 立体化教材概论
2.1 立体化教材的定义
所谓立体化教材,通常被定义为以传统的“书本”——即纸质的印刷教材为基础, 充分结合现今的数字技术,从而开发形成的将“教、学、做、练、考”融合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既然明确了立体化教材实际上是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定位,我们就应该充分意识到其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特点,进而在教材建设中给予充分考量。
2.2 立体化教材的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必须要满足“教、学、做、练、考”的需求,要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操作占比例较大的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教材应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标准为指导,糅合安全生产规范、企业工作流程、设备操作方法、相应技术标准以及考核,最终形成其综合体;对于理论知识深奥、学生理解困难的理论课程,教材不仅应涵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更应突出其在助教、助学方面的作用,具备将教师备课参考用书、学生学习拓展用书、课后复习练习用书的功能综合功能。
2.3 立体化教材的形式
立体化教材的载体可以是一本传统的书籍,但其搭载的内容可以包含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早期的立体化教材中最常用的形式就是扫描二维码,扫完二维码后学生可以查看该章节所对应的教案或微课。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但究其本质,仍然没有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并没有太多积极的影响。任何一本教材的建设,其核心思想都应该是为教学服务,提升师生的教学感受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从个性化教学、移动式教学、碎片化教学的角度来设计和建设立体化教材,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动画、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职业技能鉴定平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材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立体化程度更高。
2.4 立体化教材建设实施过程
立体化教材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综合体,其建设实施过程必然离不开课程整体内容的梳理。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教学情况综合分析,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学情分析多个角度综合进行,对教学情况整体分析完毕之后,可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模式选择、教学媒介选取、资源整合形式,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对相应章节内容进行教材具体内容的编写和制作,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完善教材内容,并适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开发。
3 教材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
以《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教材建设为例,对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该门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理论(电子产品工艺、质量评定等内容)有深度、操作(生产过程中的各类设备使用)有难度的课程。
3.1 规划教材内容,树立高职特色
与其他层次教育形式相比,高职教育应树立以能力、素质、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这类理实一体类课程的教材建设更应着重如何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就是:(1)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群的分布情况;(2)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所需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3)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
综合以上问题归纳出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体系,制订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教材,使教材建设符合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突出高职理实一体课程专业针对性强、培养技能为主、突出技术应用的特点。
3.2 明确建设原则,衔接技能证书
高职教育教材的建设应以职业为导向。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脱节,学生想要获得从业资格仅靠课堂上的学习不够,往往还会参加社会上的专项培训。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梳理上紧密结合无线电调试工、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并借鉴深圳市广晟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波峰焊设备生产企业)、东莞市新泽谷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插件机生产企业)的企业员工上岗内容培训,最大程度上使教材内容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3.3 丰富教材形式,混合立体兼修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作为理实一体类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在硬件条件(实操设备)、软件环境(虚拟仿真软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开展,教材的模块和项目设置不能脱离实际岗位,一定要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软件仿真虚拟化、视频资源共享化、互动学习社区化、习题考核在线化”的“四化”作用,将其与真实的生产车间、真实的生产工艺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的、立体化的新型教材模式。
4 结语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材建设的发展,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加快职业教育建设速度的有力保障,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助教、助学的功能充分发挥,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连接,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雪峰,汪令江,陈传伟.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4):32-35.
[2] 邓宝玲.高职教材建设面临问题及发展思路[J].科教文汇,2017(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