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当今,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能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共安排了80多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学生反映这样既好理解,又记得牢。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难度不太大、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安全的实验讓部分学生来演示。当然实验前要先让学生预习该实验,有时可以让要进行实验的同学预做该实验,充分掌握实验后才进行演示。例如,在处理教材《水的组成》的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讲台上下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借助多媒体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并从中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通过白板演示基本更正后,再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强化实验技能。
四、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是很强,达不到很好的探究效果。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他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它们的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罗艳)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共安排了80多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学生反映这样既好理解,又记得牢。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部分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从而增大了学生的实验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尝试,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做法就是将教材中难度不太大、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安全的实验讓部分学生来演示。当然实验前要先让学生预习该实验,有时可以让要进行实验的同学预做该实验,充分掌握实验后才进行演示。例如,在处理教材《水的组成》的内容时,我让四个学生上讲台亲自演示水电解的实验,并且验证实验的产物……演示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讲台上下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借助多媒体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如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新授课时,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利用教室的电子白板中的资源,选择“仪器”组装自己想用的一套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边组装边讲解制取步骤和注意问题。其他同学对所选“仪器”和所组“装置”及注意问题及时做出评价并从中吸取教训和借鉴经验。一些错误的操作和做法通过白板演示基本更正后,再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强化实验技能。
四、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是很强,达不到很好的探究效果。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讲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次将知识面拓展,“其他的金属也有锈蚀的情况,它们的情况和铁一样吗?大家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