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薪酬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在人才流动日益市场化和普遍化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求职者对谈薪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就从两个案例入手,提供一些面试谈薪的理念以供参考。
过度委屈自己导致企业轻视
罗宇曾有过一段海外留学的经历,毕业后他选择归国求职。与很多海归对工资的高预期不同,罗宇虽然各方面素质能力都比较优秀,但他听说不少海归由于追求高薪而待业在家,又考虑到毕业学校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加之本身行事比较低调,他决定第一份工作不在乎工资,只要能积累经验就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家对海归眼高手低的印象。
因为简历比较出众,罗宇很快收到了一家心仪已久的大型能源技术开发企业的面试通知。由于该企业在人才需求上专业色彩浓厚,招聘流程也比较严格,需要先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大批的应聘者进行统一的筛选,只有留下的少部分人才有机会接受用人部门针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的考核。在人力资源部门的面试中,罗宇感觉自己的谈吐举止都比较得体,沟通能力基本得到了考官的认可,唯独在被问及预期薪资时,罗宇因为没有做任何准备而有些不知所措,于是仓促地说了一个非常低的数字,并且激动地表示只要公司能够录用自己,工资多少并无关系。然而,罗宇的一番陈词却并没有为自己赢来机遇,他看到考官在听完这个回答之后轻微皱了皱眉头,并明显感觉到其对于自己的兴趣大减。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后罗宇就收到落选通知,他没有通过第一轮面试,还没到真正展现自己专业能力的时候就已经与这家企业无缘了。
对于求职者而言,预期薪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对于自己社会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求职者所要求的工资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他的自信程度。很多高校毕业生和海归之所以被评价为眼高手低,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对自我能力和社会需求的认知存在偏差,所期望的薪水远高于企业对其价值的估算。
盲目自信不可取,但是表现得过于谦卑同样也不妥当。真正优秀的企业追求胜任力与薪酬的匹配,而并不会为了节约工资成本而选择预期薪资最低的求职者。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那么别人又怎么会相信他的能力呢?而且,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对工资毫不在意,不仅要被怀疑能力,甚至还有可能被怀疑加入企业的动机。“如此迫切地想要进入公司,是否另有所图或者只是为了用这里的工作经历为自己镀金?”这是一个大公司的招聘人员在面对求职者的慷慨陈词时很容易想到的问题。
在一些工资待遇、发展平台都比较好的公司,人力资源部可谓门庭若市,每天都会有各个不同岗位的大批求职者前来面试,招聘人员能够分配给每个求职者的精力十分有限。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普通招聘人员很难具体地考察求职者的业务能力,只能从性格、背景、经历上对求职者进行判断,而为了避免与用人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他们往往采取的方式是在符合岗位硬性标准的候选人中优中选优,宁可错过一个专业能力比较强的人,也不将一个滥竽充数者送进下一轮面试。
因此,作为一个求职者,即使并不在意工资的多寡,也应该对自己的薪酬有一个合理的要求。如果确实看好一家企业的发展平台,在被问及预期薪酬时可以坦然直白地反问对方该职位的一般薪酬标准,如果对方给出的标准自己能够接受,双方自然一拍即合。而且如果想要在薪酬谈判中不落下风,求职者必须提前做足准备,留意国家对该职位的工资标准、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机构发布的市场价位以及招聘单位在人才市场公布的职位薪水标准等几方面数据,再结合行业地域差异、人才供需状况以及个人的实际能力,给出最符合双方利益的预期薪酬。如果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给出一个恰当的薪酬范围,或是提出一些关于绩效、福利等方面的弹性要求,为双方都留余地。
过于重视待遇失去成长机会
高莹是一名网站编辑,从实习开始到正式就业,一直都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三年中,高莹所在的部门分分合合,顶头上司和身边同事也换过一些,自己的工资虽然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工龄的增长有所调整,但却远远低于她的预期目标,并且看不到太大的上升空间。为此,高莹决定另觅新主。由于所学的设计专业就业面很广,自身又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高莹可以选择的职位很多,投出去的简历大部分也都有回应。不过面试谈薪的结果却都不令人满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虽然比较看好高莹的能力,却都不敢开出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工资,加上还要重新积累工龄、重新试用等等,算来算去,跳槽成本在一段时期内似乎都要高于离职成本,于是追求稳妥的高莹并没有轻举妄动。后来,高莹的一位业务能力很强的同学准备从一家公司离职寻找更好的平台,而这家公司在挽留不住的情况下希望其能推荐一位继任者,这个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莹。在了解职位的具体情况后,高莹感觉虽然与目前的工作跨度比较大,但以自己的能力应该可以胜任,尤其是同学离职前的薪水更是令她羡慕不已,因此欣然前往面试。
高莹在面试和笔试中展现出了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实力,加上同学之前的推荐,部门经理对她的能力表示比较认可。在谈论到薪酬时,部门经理忽然直截了当问她是否已经得知了自己同学离职前的工资,高莹坦诚以告。部门经理表示,公司的工资是根据长期的能力和表现而定的,高莹虽然面试表现优异,实际能力却有待考证,因此无法保证同样的待遇,只是给出一个范围很大的参考标准,希望高莹认真考虑。高莹一听顿时泄了气,因为如果是按照这个标准的下线,根本不及自己目前的工资;即使是标准的上线,也没有预想的那么诱人,自己却要为转换职位而进行一系列的补习,未免得不偿失。纠结之下,高莹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后来,那位同学告诉高莹,部门经理事后专门与自己谈起过此事。部门经理说其实自己非常看好高莹的能力,完全可以给她更高的工资,但他更看重的是一个员工对工作的热爱程度,他之所以在面试时这样说就是想知道如果没有高薪的诱惑,高莹是否还愿意转换到这个行业。而经理明显感觉到,谈薪之后高莹的情绪瞬间低落并且最终主动放弃机会,所以自己也就不再强求。听到这个消息时,高莹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新东家,但是机会已经错过。她不知是该后悔还是该遗憾,也不知是该继续面试跳槽还是该稳妥地留在目前的公司。
一些有眼光的管理者不仅看重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会十分在意一个求职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以及是否真正热爱工作,因为这些都将决定其在公司平台上的成长潜力。对于优秀的员工,他们并不吝惜丰厚的薪水,但是他们却不希望招到一个只为钱而工作的员工。所以求职者不应仅仅将眼光放在职位的薪酬待遇上,要明白高薪自然有高薪的道理,并不是简单靠运气或是面试技巧所能决定的。自己能够为一份工作付出什么,自己想在一份工作中要得到什么,是求职者尤其是跳槽者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所以,虽然很多跳槽者另觅新主的起因就是目前的工作薪水太低,而且追求更高回报的想法也值得鼓励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公司所能够提供的平台和成长环境。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并且真正认可公司的人才理念,那不妨在一个基本的工资标准之上,更多地提出对绩效、年终奖、年金甚至股权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总收入,也会因为体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而更容易获得公司的认可。
过度委屈自己导致企业轻视
罗宇曾有过一段海外留学的经历,毕业后他选择归国求职。与很多海归对工资的高预期不同,罗宇虽然各方面素质能力都比较优秀,但他听说不少海归由于追求高薪而待业在家,又考虑到毕业学校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加之本身行事比较低调,他决定第一份工作不在乎工资,只要能积累经验就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家对海归眼高手低的印象。
因为简历比较出众,罗宇很快收到了一家心仪已久的大型能源技术开发企业的面试通知。由于该企业在人才需求上专业色彩浓厚,招聘流程也比较严格,需要先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大批的应聘者进行统一的筛选,只有留下的少部分人才有机会接受用人部门针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的考核。在人力资源部门的面试中,罗宇感觉自己的谈吐举止都比较得体,沟通能力基本得到了考官的认可,唯独在被问及预期薪资时,罗宇因为没有做任何准备而有些不知所措,于是仓促地说了一个非常低的数字,并且激动地表示只要公司能够录用自己,工资多少并无关系。然而,罗宇的一番陈词却并没有为自己赢来机遇,他看到考官在听完这个回答之后轻微皱了皱眉头,并明显感觉到其对于自己的兴趣大减。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后罗宇就收到落选通知,他没有通过第一轮面试,还没到真正展现自己专业能力的时候就已经与这家企业无缘了。
对于求职者而言,预期薪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对于自己社会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求职者所要求的工资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他的自信程度。很多高校毕业生和海归之所以被评价为眼高手低,就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对自我能力和社会需求的认知存在偏差,所期望的薪水远高于企业对其价值的估算。
盲目自信不可取,但是表现得过于谦卑同样也不妥当。真正优秀的企业追求胜任力与薪酬的匹配,而并不会为了节约工资成本而选择预期薪资最低的求职者。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那么别人又怎么会相信他的能力呢?而且,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对工资毫不在意,不仅要被怀疑能力,甚至还有可能被怀疑加入企业的动机。“如此迫切地想要进入公司,是否另有所图或者只是为了用这里的工作经历为自己镀金?”这是一个大公司的招聘人员在面对求职者的慷慨陈词时很容易想到的问题。
在一些工资待遇、发展平台都比较好的公司,人力资源部可谓门庭若市,每天都会有各个不同岗位的大批求职者前来面试,招聘人员能够分配给每个求职者的精力十分有限。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普通招聘人员很难具体地考察求职者的业务能力,只能从性格、背景、经历上对求职者进行判断,而为了避免与用人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他们往往采取的方式是在符合岗位硬性标准的候选人中优中选优,宁可错过一个专业能力比较强的人,也不将一个滥竽充数者送进下一轮面试。
因此,作为一个求职者,即使并不在意工资的多寡,也应该对自己的薪酬有一个合理的要求。如果确实看好一家企业的发展平台,在被问及预期薪酬时可以坦然直白地反问对方该职位的一般薪酬标准,如果对方给出的标准自己能够接受,双方自然一拍即合。而且如果想要在薪酬谈判中不落下风,求职者必须提前做足准备,留意国家对该职位的工资标准、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机构发布的市场价位以及招聘单位在人才市场公布的职位薪水标准等几方面数据,再结合行业地域差异、人才供需状况以及个人的实际能力,给出最符合双方利益的预期薪酬。如果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给出一个恰当的薪酬范围,或是提出一些关于绩效、福利等方面的弹性要求,为双方都留余地。
过于重视待遇失去成长机会
高莹是一名网站编辑,从实习开始到正式就业,一直都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三年中,高莹所在的部门分分合合,顶头上司和身边同事也换过一些,自己的工资虽然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工龄的增长有所调整,但却远远低于她的预期目标,并且看不到太大的上升空间。为此,高莹决定另觅新主。由于所学的设计专业就业面很广,自身又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高莹可以选择的职位很多,投出去的简历大部分也都有回应。不过面试谈薪的结果却都不令人满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虽然比较看好高莹的能力,却都不敢开出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工资,加上还要重新积累工龄、重新试用等等,算来算去,跳槽成本在一段时期内似乎都要高于离职成本,于是追求稳妥的高莹并没有轻举妄动。后来,高莹的一位业务能力很强的同学准备从一家公司离职寻找更好的平台,而这家公司在挽留不住的情况下希望其能推荐一位继任者,这个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莹。在了解职位的具体情况后,高莹感觉虽然与目前的工作跨度比较大,但以自己的能力应该可以胜任,尤其是同学离职前的薪水更是令她羡慕不已,因此欣然前往面试。
高莹在面试和笔试中展现出了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实力,加上同学之前的推荐,部门经理对她的能力表示比较认可。在谈论到薪酬时,部门经理忽然直截了当问她是否已经得知了自己同学离职前的工资,高莹坦诚以告。部门经理表示,公司的工资是根据长期的能力和表现而定的,高莹虽然面试表现优异,实际能力却有待考证,因此无法保证同样的待遇,只是给出一个范围很大的参考标准,希望高莹认真考虑。高莹一听顿时泄了气,因为如果是按照这个标准的下线,根本不及自己目前的工资;即使是标准的上线,也没有预想的那么诱人,自己却要为转换职位而进行一系列的补习,未免得不偿失。纠结之下,高莹决定放弃这个机会。
后来,那位同学告诉高莹,部门经理事后专门与自己谈起过此事。部门经理说其实自己非常看好高莹的能力,完全可以给她更高的工资,但他更看重的是一个员工对工作的热爱程度,他之所以在面试时这样说就是想知道如果没有高薪的诱惑,高莹是否还愿意转换到这个行业。而经理明显感觉到,谈薪之后高莹的情绪瞬间低落并且最终主动放弃机会,所以自己也就不再强求。听到这个消息时,高莹仍然没有找到满意的新东家,但是机会已经错过。她不知是该后悔还是该遗憾,也不知是该继续面试跳槽还是该稳妥地留在目前的公司。
一些有眼光的管理者不仅看重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会十分在意一个求职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以及是否真正热爱工作,因为这些都将决定其在公司平台上的成长潜力。对于优秀的员工,他们并不吝惜丰厚的薪水,但是他们却不希望招到一个只为钱而工作的员工。所以求职者不应仅仅将眼光放在职位的薪酬待遇上,要明白高薪自然有高薪的道理,并不是简单靠运气或是面试技巧所能决定的。自己能够为一份工作付出什么,自己想在一份工作中要得到什么,是求职者尤其是跳槽者首先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所以,虽然很多跳槽者另觅新主的起因就是目前的工作薪水太低,而且追求更高回报的想法也值得鼓励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公司所能够提供的平台和成长环境。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并且真正认可公司的人才理念,那不妨在一个基本的工资标准之上,更多地提出对绩效、年终奖、年金甚至股权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总收入,也会因为体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而更容易获得公司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