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入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贫困生群体的有关情况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和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等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实行的是上大学不交费的免费制度。1994年以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大学收费制度改革。1997年高校收费改革完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形成。改革后,上大学个人交费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全国高校生均学费已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的6000元左右。在短短的10年间,大学的学费飞涨5倍,再加上吃饭、穿衣等生活费用,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因此,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也在相应地快速上升。
二、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旨在共同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足及问题
应该说,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较之过去进步不少,但面对不断产生的贫困生群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信用助学贷款要求严格、手续繁杂,贫困生很难贷到款;勤工助学岗位少、稳定性差、资金短缺等问题普遍突出;困难补助金额低、次数有限,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减免学费成效小,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学生比例较低。
自我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贫困生身份认定困难、贷款申请程序繁琐、申请材料复杂、办理时日长、经办银行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等。因此,很多贫困生无法交齐学费,处于欠费状态,学生为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发愁。而高校作为办学实体,既要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使命,确保无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又要收学生学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满足师生员工的基本需求,学校处于两难境地。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银校合作,办理助学贷款
一般来说,贫困生贫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无力缴纳学费,二是难于维持日常生活消费。加强银校合作,办理助学贷款,解决学生学费问题是资助贫困生的主渠道。对银行而言,学生群体大,有利于占领学校这个大市场,挖掘未来潜在客户,他们有一定的积极性;对学校而言,这是学校在“确保无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压力下,探索出的一条从根本上救助贫困生群体的办法,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对学生而言,有了顺畅的贷款渠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贷款保证足额缴纳学费,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避免恶意欠费现象的发生,这一办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充分发挥其他辅助性资助政策的作用
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较而言,因其资助力度有限,暂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在现有资助政策体系中处于辅助性地位。但即使如此,为扶持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也应更多地开发其资助及其他教育功能。如设立奖助学金时,要发挥其激励作用,做到多种类、多层次,既要奖励优秀学生,又要激励在努力进步的经济困难学生,将鼓励教育学生和资助帮扶学生结合起来。如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时,要发挥其教育导向作用,做到既可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受到锻炼、提高。
(三)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困难,而且承受着比别人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才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将物质资助与精神培育相结合,重视成才导向,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意识和成长、成才观念,努力做到经济上解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
(四)呼吁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存在是一个社会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单靠学校自身是难以奏效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除了高校资助体系之外,还应千方百计挖掘更多的社会途径资助贫困生,如,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实施“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助学贷款采取与保险公司合作,引入商业性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与有关企业合作,设立定向奖学金的方式,由企业为学生缴纳学费,学生承诺毕业后到出资企业工作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实施,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好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学生的成才,这一问题的探索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军毅,雷芳,邱卫林.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格月刊, 2007(10).
[2]卢秀红.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的构建 [J]. 经济师,2007.
[3]张敏霞.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援助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 2007(10).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贫困生群体的有关情况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和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等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实行的是上大学不交费的免费制度。1994年以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大学收费制度改革。1997年高校收费改革完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形成。改革后,上大学个人交费比例逐年提高。据统计,全国高校生均学费已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2005年的6000元左右。在短短的10年间,大学的学费飞涨5倍,再加上吃饭、穿衣等生活费用,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因此,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也在相应地快速上升。
二、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旨在共同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足及问题
应该说,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较之过去进步不少,但面对不断产生的贫困生群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信用助学贷款要求严格、手续繁杂,贫困生很难贷到款;勤工助学岗位少、稳定性差、资金短缺等问题普遍突出;困难补助金额低、次数有限,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减免学费成效小,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学生比例较低。
自我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贫困生身份认定困难、贷款申请程序繁琐、申请材料复杂、办理时日长、经办银行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等。因此,很多贫困生无法交齐学费,处于欠费状态,学生为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发愁。而高校作为办学实体,既要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使命,确保无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又要收学生学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满足师生员工的基本需求,学校处于两难境地。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银校合作,办理助学贷款
一般来说,贫困生贫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无力缴纳学费,二是难于维持日常生活消费。加强银校合作,办理助学贷款,解决学生学费问题是资助贫困生的主渠道。对银行而言,学生群体大,有利于占领学校这个大市场,挖掘未来潜在客户,他们有一定的积极性;对学校而言,这是学校在“确保无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压力下,探索出的一条从根本上救助贫困生群体的办法,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对学生而言,有了顺畅的贷款渠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通过贷款保证足额缴纳学费,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避免恶意欠费现象的发生,这一办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充分发挥其他辅助性资助政策的作用
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较而言,因其资助力度有限,暂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在现有资助政策体系中处于辅助性地位。但即使如此,为扶持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也应更多地开发其资助及其他教育功能。如设立奖助学金时,要发挥其激励作用,做到多种类、多层次,既要奖励优秀学生,又要激励在努力进步的经济困难学生,将鼓励教育学生和资助帮扶学生结合起来。如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时,要发挥其教育导向作用,做到既可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受到锻炼、提高。
(三)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困难,而且承受着比别人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才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将物质资助与精神培育相结合,重视成才导向,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强、自立意识和成长、成才观念,努力做到经济上解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
(四)呼吁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存在是一个社会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单靠学校自身是难以奏效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除了高校资助体系之外,还应千方百计挖掘更多的社会途径资助贫困生,如,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实施“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助学贷款采取与保险公司合作,引入商业性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与有关企业合作,设立定向奖学金的方式,由企业为学生缴纳学费,学生承诺毕业后到出资企业工作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实施,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好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学生的成才,这一问题的探索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军毅,雷芳,邱卫林.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格月刊, 2007(10).
[2]卢秀红.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的构建 [J]. 经济师,2007.
[3]张敏霞.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援助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