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以美启真完善智力,激发创造;以美促善,完美人格,陶冶情操;以美育美,美的观念,美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明确目标,突出审美重点
语文教学施教的项目多,任务重。一篇课文知识点很多。施教时,既要落实知识点,弄通课文,又要挖掘其思想教育的因素,使其获得思想教益,受到感情陶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审美教育的实施要“少”而“精”。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是提高审美效益的必要前提。
审美重点的确定,因文而异。以表现自然美为内容的《荷塘月色》等,审美重点应在自然美的领悟上。自然美以形式诱人为特征,色、香、味、形、质、声,作家将其描绘得出神入化。教学这类课文要重点研究美的形式,通过体验联想、想象,使学生获得良辰美景如在眼前的感受,深刻理解其内涵,获得感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
以表现社会美为内容的《荷花淀》等,审美重点应在社会美的认识和感受上。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教学这类课文,要对环境、情节、人物作出分析。以人物分析为重点,从情节入手,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和领会人物的道德情操,卓越的才能,卓尔不群的气质等方面的美,受到人性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濡染。
以表现科技美、文化美、建筑艺术美为内容的多为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等,审美重点应在科学事理美和劳动美的认识和领会上。教学这类课文,要注重事理、功能、特性、用途的说明和阐释,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
以谈思想、说道德为内容的议论文《灯下漫笔》等,审美重点应在观点鲜明、思想深湛、论辩活泼严密上。教学这类课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研究,使学生透辟理解内容的同时,折服于文章的理论和逻辑力量,感受其思想美与逻辑美。
当然,具体到一篇课文,除了要注意上述“因文而异”的原则外,还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本身存在的各种美的因素:内容方面的,或山水鸟虫自然美,或人物品德美,或文化科技艺术美,或理论真理美;形式方面的,或写景状物技巧美,或人物刻画手法美,或说明事理方法美,或说理论证逻辑美,或篇章结构匀称美,或练字练词精当美,或句式变化音韵美等。一篇课文实施审美,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侧重不同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及学生实际选定审美侧重点,与阅读、分析、双基教学互相渗透,密切结合,使之浑然一体。
二、审美活动要与“双基”教学紧密结合
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是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的,是伴随着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伴随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综合施教的。既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课文内容要旨,以内容为核心,阐明语文形式——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在表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同时进行弘扬形式美和语言美的审美鉴赏,实现对文章整体审美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审美“双基”教学总是互相协同、综合施教的。阅读教学要先行一步,而审美活动总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如阅读《敕勒歌》,明白了“川”不做“河流”讲,要解作“平野”“平原”,才能把握诗句内容。明白了“吹”“见”几个动词的妙用,才能浮想出仰视天空,俯瞰草原,风吹草浪起伏,牛羊遍野的动态画面。领会到敕勒人民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以及民歌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的特点。
三、审美活动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审美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正确的选择教学方式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阅读审美的一般心理过程,注意选择能充分发挥审美功能的教学方式。阅读审美是一种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的心理过程。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教师的范读、讲述,学生的默读、朗读,都是感知这种审美功能得以较好发挥的教学方式。前者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后者则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想象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审美过程。它使感受到的形象趋于鲜明、生动,并丰富完美起来。如能抓住文段中关键语句,或概括勾画,或设问探询,或引发讨论,都可引发想象,使课文中美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理解是审美的理性因素。审美中的理解是一种形象思维。设计问题、启发思考或精要分析、评点都是发挥理解这一审美功能的良好教学方式。情感是审美的感情因素。审美对象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情境、情态、情理、情趣等,利用这些因素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往往能收到审美的良好效果。发挥情感功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扣人心弦的导语,震撼人心的设问,循循善诱的引导,都可以使学生神游其中。
第二,根据课文特点和审美重点选择适应的教学方式。课文审美内容自然十分丰富,引导审美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审美重点去选择适当教学方式。
如教《荷塘月色》,审美重点应在景色的领悟和情感体验,因此应以默读、朗读为主要手段,让学生感知美,对修辞方法的讨论、讲析、激发学生联想、想象,一个完美的审美引导与体验就完成了。
第三,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语文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它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审美感受,收到一般阅读课难以收到的审美效果。
第四,做好课堂步骤的整体设计。做到阅读、审美、“双基”训练即各有侧重,又密切结合,力争“一石三鸟”,课堂节奏力求鲜明,有张有弛。竭力革除一种方法用到底,千篇一律。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以及它对学生美育的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明确目标,突出审美重点
语文教学施教的项目多,任务重。一篇课文知识点很多。施教时,既要落实知识点,弄通课文,又要挖掘其思想教育的因素,使其获得思想教益,受到感情陶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审美教育的实施要“少”而“精”。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是提高审美效益的必要前提。
审美重点的确定,因文而异。以表现自然美为内容的《荷塘月色》等,审美重点应在自然美的领悟上。自然美以形式诱人为特征,色、香、味、形、质、声,作家将其描绘得出神入化。教学这类课文要重点研究美的形式,通过体验联想、想象,使学生获得良辰美景如在眼前的感受,深刻理解其内涵,获得感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
以表现社会美为内容的《荷花淀》等,审美重点应在社会美的认识和感受上。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教学这类课文,要对环境、情节、人物作出分析。以人物分析为重点,从情节入手,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和领会人物的道德情操,卓越的才能,卓尔不群的气质等方面的美,受到人性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濡染。
以表现科技美、文化美、建筑艺术美为内容的多为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等,审美重点应在科学事理美和劳动美的认识和领会上。教学这类课文,要注重事理、功能、特性、用途的说明和阐释,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
以谈思想、说道德为内容的议论文《灯下漫笔》等,审美重点应在观点鲜明、思想深湛、论辩活泼严密上。教学这类课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研究,使学生透辟理解内容的同时,折服于文章的理论和逻辑力量,感受其思想美与逻辑美。
当然,具体到一篇课文,除了要注意上述“因文而异”的原则外,还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本身存在的各种美的因素:内容方面的,或山水鸟虫自然美,或人物品德美,或文化科技艺术美,或理论真理美;形式方面的,或写景状物技巧美,或人物刻画手法美,或说明事理方法美,或说理论证逻辑美,或篇章结构匀称美,或练字练词精当美,或句式变化音韵美等。一篇课文实施审美,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侧重不同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及学生实际选定审美侧重点,与阅读、分析、双基教学互相渗透,密切结合,使之浑然一体。
二、审美活动要与“双基”教学紧密结合
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是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的,是伴随着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伴随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综合施教的。既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课文内容要旨,以内容为核心,阐明语文形式——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在表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同时进行弘扬形式美和语言美的审美鉴赏,实现对文章整体审美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审美“双基”教学总是互相协同、综合施教的。阅读教学要先行一步,而审美活动总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如阅读《敕勒歌》,明白了“川”不做“河流”讲,要解作“平野”“平原”,才能把握诗句内容。明白了“吹”“见”几个动词的妙用,才能浮想出仰视天空,俯瞰草原,风吹草浪起伏,牛羊遍野的动态画面。领会到敕勒人民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以及民歌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的特点。
三、审美活动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审美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正确的选择教学方式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阅读审美的一般心理过程,注意选择能充分发挥审美功能的教学方式。阅读审美是一种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的心理过程。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教师的范读、讲述,学生的默读、朗读,都是感知这种审美功能得以较好发挥的教学方式。前者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后者则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想象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审美过程。它使感受到的形象趋于鲜明、生动,并丰富完美起来。如能抓住文段中关键语句,或概括勾画,或设问探询,或引发讨论,都可引发想象,使课文中美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理解是审美的理性因素。审美中的理解是一种形象思维。设计问题、启发思考或精要分析、评点都是发挥理解这一审美功能的良好教学方式。情感是审美的感情因素。审美对象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如:情境、情态、情理、情趣等,利用这些因素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往往能收到审美的良好效果。发挥情感功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扣人心弦的导语,震撼人心的设问,循循善诱的引导,都可以使学生神游其中。
第二,根据课文特点和审美重点选择适应的教学方式。课文审美内容自然十分丰富,引导审美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审美重点去选择适当教学方式。
如教《荷塘月色》,审美重点应在景色的领悟和情感体验,因此应以默读、朗读为主要手段,让学生感知美,对修辞方法的讨论、讲析、激发学生联想、想象,一个完美的审美引导与体验就完成了。
第三,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语文教师要重视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它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审美感受,收到一般阅读课难以收到的审美效果。
第四,做好课堂步骤的整体设计。做到阅读、审美、“双基”训练即各有侧重,又密切结合,力争“一石三鸟”,课堂节奏力求鲜明,有张有弛。竭力革除一种方法用到底,千篇一律。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以及它对学生美育的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