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充分考虑各个地区教学资源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对教材做适切性的处理与加工,这不仅是体现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发挥科学教师创造力的机会。本文基于“课标”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处理,构成专门针对创设课程内容的5I原则
二、5I原则
(一)趣味原则(Interesting)
趣味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孩子天生拥有一颗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便能享受科学带来的快乐,这样一来,科学就会成为他们的兴趣。那么,如何挖掘课程的趣味性是教师值得钻研的问题。在创设课程内容时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捕捉儿童的兴趣点,通过魔术、游戏、实验等多种方式将科学知识与方法巧妙包裹在课程内容中,让孩子乐学,有效地吸引儿童主动探究,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综合原则(Integration)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强调领域知识之间要相互渗透和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因此,教师在创设课程内容时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能孤立地考虑问题,培养其综合看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意义原则(Implication)
参照美国《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和中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依据每一小节的课程特点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体系,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上,从现实生活可感知、可观察的问题出发,着重阐述它会有什么意义,会给人类发展或社会进步带来什么,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探索原则(Investigation)
回顾人类历史,认识茫茫宇宙的好奇一直印刻在人类的基因里,这种求知欲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促使无数人不断探寻神秘的科学世界。因此,儿童对科学的探索不应局限于课堂,通过设计课外阅读、课后作业或实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应用所学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充分考虑各个地区教学资源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对教材做适切性的处理与加工,这不仅是体现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发挥科学教师创造力的机会。本文基于“课标”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进行处理,构成专门针对创设课程内容的5I原则
二、5I原则
(一)趣味原则(Interesting)
趣味是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孩子天生拥有一颗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便能享受科学带来的快乐,这样一来,科学就会成为他们的兴趣。那么,如何挖掘课程的趣味性是教师值得钻研的问题。在创设课程内容时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捕捉儿童的兴趣点,通过魔术、游戏、实验等多种方式将科学知识与方法巧妙包裹在课程内容中,让孩子乐学,有效地吸引儿童主动探究,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综合原则(Integration)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强调领域知识之间要相互渗透和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因此,教师在创设课程内容时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能孤立地考虑问题,培养其综合看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意义原则(Implication)
参照美国《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和中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依据每一小节的课程特点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体系,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上,从现实生活可感知、可观察的问题出发,着重阐述它会有什么意义,会给人类发展或社会进步带来什么,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探索原则(Investigation)
回顾人类历史,认识茫茫宇宙的好奇一直印刻在人类的基因里,这种求知欲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促使无数人不断探寻神秘的科学世界。因此,儿童对科学的探索不应局限于课堂,通过设计课外阅读、课后作业或实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应用所学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