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语言的另一种视角:基于学生成长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教师的激励、引导语言,不仅具有调动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氛围、推动教学进程等直接关系教学有效性因素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内心体验、行为反应等深层次的心理发展因素。关注学生心理,因学而行的课堂语言,无疑是建设高效优质的生命化课堂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就是师生的第二个家园。这个家园里如果有好看的风景,无疑是大家的福分。   校园里应该广种树木。六年前我曾到西安“一游”,特意看了两所名校——西安交大和陕西师大。西安交大占地很广,建筑高大气派,布局严整中见疏朗,显得大气而开阔;陕西师大虽不及交大阔大,但校园里古木参天,花圃遍地,明丽的现代建筑与古色古香的古典建筑相映成趣,一种浓郁的“文气”弥漫校园。特别是漂亮的雪松,树干粗壮挺拔
摘 要:情感指标已经被列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从朗读教学入手,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生情,陶冶情操,提高对语言文字所包含情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朗读教学;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人教版最新的两套初中语文教材,都有很多情感丰富、人文性强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钱老之问可谓是教育之殇!斯人虽逝,责问犹存,每个教育中人,每个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本文主要讲述了三峡右岸电站调速器功率快速调节的实现,介绍了右岸电站调速器的功率调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百年奥运之梦” 已圆。可是,提起衡量一个民族“智能”的诺贝尔奖,中国人不由黯然神伤。这项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殿堂大奖,中国本土科学家迄今尚无一人获得(这里主要指自然科学奖)。据统计,一个国家一般立国30多年便会产生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建国已59年,恢复高考也已30多年,我们距诺贝尔奖尚遥遥无期。我们还要等多久?我们距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占世界人口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