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书法文化场”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y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境碑刻融合刀锋与笔锋,实境行走衔接课内与课外,实境溯源,圆融古文与今文,串联起了“书法广域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项目推进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习书大奠基、激发学生习书大渴望、畅想学生习书大未来,追求在实境体验中给学生一个“书法文化场”,让学生书法学习延展开阔。
  【关键词】儿童书法;广域课程;实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 29-0015-02
  “乘物以游心”是庄子的人生主张,即打通自然规律、知识思想和法则,以实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借助外物,让心灵自然起来、清朗起来、愉悦起来。“书法广域课程”以书法学习为中心,以项目推进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相关学科(门类)参与其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形式,实现大奠基、激发大渴望、畅想大未來,追求在实境体验中给儿童一个“书法文化场”。
  一、实境碑刻,融合刀锋与笔锋
  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载体之一,是将书写好的墨迹复写于平整的石板(石壁)或木板上,然后镌刻而成。碑刻艺术在古代建筑、园林建设、石木雕刻、城市雕塑.假山盆景、复古碑刻领域应用广泛。中国经典碑刻数量多、内容广、书艺美、镌刻精,是书法学习的绝佳素材。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历史悠久的碑刻艺术,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开设书法碑刻课程,从拓印勾线到雕刻做新,从雕刻姿势到刊刻技巧,从石刻刀锋到墨迹笔锋,立足实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碑刻课程的魅力所在。
  在书法碑刻课程中,基于“石碑刊刻”专题项目学习,学生展开了刀锋、笔锋的比较研究。他们发现,石碑刊刻需要比照墨迹书法,即使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形神兼备,精心雕琢修饰,石刻书法与墨迹书法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差异。依据这一发现,教师适时反推点拨:临习经典书法碑帖时,书法点画用笔、结体取势应当崇尚自然,让点画鲜活,让结体自然。基于“碑刻拓印”专题项目学习,学生在你铺纸、我泼墨,你持棕刷、我揭拓片的体验之余,还关注了经典碑刻的传承与保护。保存完好的碑刻,拓印效果尚佳,保存不善的碑刻,拓印效果拙劣,在不少经典碑帖拓本中,也总有部分甚至大部分字例点画模糊不清的现象,从而影响临习。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碑刻长期遭受日晒光照或风雨侵蚀出现的风化,或遭受人为破坏出现的不必要的破损,他们也得出了“经典碑刻需要保护,碑刻技艺需要传承”的结论。可以说,书法广域课程,在实境中体验、在项目中思考,让学生的书法学习上下贯通。
  二、实境行走,衔接课内与课外
  传卫夫人《笔阵图》中记载:“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博士方建勋在谈论书法审美的核心追求时提出,只顾着埋头书斋远远不够,游学尤为必要,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士子的学习传统。由此可见,让书法课“行走起来”显得尤为必要。
  学校将暑期夏令营活动主体化、序列化,分项开展书法行走课程——“行走西安梦同汉唐”行走课程,带领学生置身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的质感与魅力,感知汉韵唐风;“翰墨齐鲁敢当少年”行走课程,带领学生着汉服、诵论语、拜谒孔子、习书艺,融情于景,感悟历史;“遇见杭州墨彩寻觅”行走课程,让学生游走西湖、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开启书法文化之旅……历代书法名迹和碑石遗存遍布全国,这些宝贵的碑帖作品体现了古代书法家们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非凡的文化智慧,这些潜藏的艺术内涵彰显着华夏文脉的辉煌。诚然,“书法广域课程”视域下的行走课程并无标准路线。既可以放眼历代经典碑帖集中之地,也可在人文景观与自然物象中畅游,对人文历史与天地自然涵养于胸,让儿童生命得到充实,让书法文化根植于心。
  三、实境溯源,圆融古文与今文
  中国书法按照汉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笔法、字法和章法特征,使其白身充满无尽美感。古文字作为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象形字以及在象形字基础上形成的会意字、指事字都充满图画色彩,精心挑选一些这样的古文字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对学生书法学习与阅读教学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将文字溯源课程有机镶嵌在书法课堂、语文课堂,让学生对汉字有了别样的感知与热爱。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除了记录语言之外,还有着其自身特殊的复杂性,它承载着我们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如,“恭”字古文字为,心怀恭敬之意、双手高举行礼,特指对尊长或贵宾虔诚、谦恭、有礼。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三顾茅庐》阅读教学中,通过扣准“恭”字,引导学生质疑47岁的皇叔刘备三顾年仅27岁的书生诸葛亮之举,表现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之品,暗合诸葛亮雄才大略之能,为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品析推波助澜。再如,在《左耳旁与右耳旁》书法教学中,导入环节出示 (阜)和 (邑),让儿童了解“阜”像山崖,做偏旁时成为左耳旁,如“险”“降”等字,都和台阶、升降有关。“邑”指居所,和城市、地名密切相连,做偏旁时成为右耳旁,如“郭”“部”等字。凡此种种,均是通过古今文字、部件的演变历程,带领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呈现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书法、练习书法的热情与期待。
  在实境中体验,在课程中创生,在搦管中涵养。“儿童书法广域课程”彰显出其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协作性、情境性、艺术性甚至实证性的特质,让儿童在广阔的“书法文化场”尽情畅游。
其他文献
陸艺婷
期刊
江蘇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新河路校区学生 马嘉遥 指导老师:杨君荣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他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  在书法上,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了严谨的法度,树立了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
毫无疑问,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政策性很强。在推进试点过程当中,能否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成为判断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试点通过后,破解难题成为重中之重。     如何避免暴富与贫穷两极分化     —试点第一年的承包原则:承包主体全部为普通林业职工,拒绝社会资金、各级领导干部不参与,不私留山林。  “美国西部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浙江安吉鹤溪村人。先生父亲诸献庄,家境清贫,却非常喜欢金石书画,从小刻苦攻读,清光绪年间十七岁考取秀才,以“耕读传家”为本。诸乐三先生自幼得父启蒙,酷嗜书画篆刻。十四岁时已能赋诗写字,村里人每遇婚嫁过年,都请他写大字喜联匾额。弱冠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医,同年师从吴昌硕老人学艺,得其教诲,在课余时间学习书画篆刻。医专毕业后,辗转沪
【摘要】篆刻是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它是在方寸之间展示汉字的形态之美、布局之美、结构之美的小众艺术,也是用一节课时间可以承载的艺术形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创生出的各种书法篆刻的App,如果稍加组合,运用到书法篆刻课堂中会怎样呢?在篆刻教学中有趣的尝试会给我们的书法、篆刻教学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篆刻教学;信息技术;微课;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錢秀进
期刊
曾梁寶
期刊
摘 要:对于学生容易混淆内能、热量等抽象物理概念的问题,本文通过“三角恋”的比喻,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地理解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关系的方法。避免使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和“必要不充分条件”等过于专业的论述,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辨析抽象的物理概念。  关键词:热学;温度;内能;热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4-0058-2  九年级物理
【关键词】方整;冶铸;凿刻;天然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3-0059-02  谈到金文书法,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商周时期的《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等钟鼎铭文书法,然在三代之后,汉代的金文书法在铭刻书法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若以汉代为时间参考系作一简单勾勒,汉金文的制作手法与审美精神上可通甲骨文,近则暗合秦诏版、秦汉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