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言环境 理解重要句子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透过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语句。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语句里所隐含的深刻内涵,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语句的含义与作用。3.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我们理解语句含义时,要考虑语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作者遣词造句,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语句会产生特殊的含义,我们在理解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意,经过仔细的思考,准确把握其含义。5.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作者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多为比喻)来表达深刻的意味。这样的语句,常常是含蓄难懂的。我们可以抓住比喻修辞的特点,通过将喻体还原为本体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金题回放】
  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
  刘心武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菌。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菌。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座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菌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
  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粗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
  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
  ①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与_________ _________与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5.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第1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答题时先要研读全文,然后仔细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和段落,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参考答案:“群落”喻指人的一类情感。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
  第2题,根据上下文分析,只要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一组反义词即可。参考答案:“融乐”与“孤独”,“祈盼”与“绝望”,“快乐”与“忧伤”。
  第3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参考答案:列举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境,生动说明了一个人在具有大爱情感的前提下,也可能有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案要点:①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爱;②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③消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进过分粗糙枯涩或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
  第5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注意阐述理由时要结合语境,不可只答“生动形象”。参考答案: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句子);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病态的情感使人心灵失衡,须尽力改进(理由)。
其他文献
中考作文中出色的比喻如一朵朵鲜花装扮着姹紫嫣红的苑圃。怎样培育这些花色迷眼、花香醉人的“喻花”,让阅卷教师点头称妙呢?方法有四:  一、标题设喻,一线串珠。 “题好一半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用比喻句做题目,启人联想,很有诗意。2007年中考全命题作文,有的题目就是精心设计的比喻句,如广州的《心中有盏红绿灯》、南京的《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天津的《心中的彩虹》等,这些题目都以形象性强的比喻给考
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一个响亮的概念——“鸟巢一代”由此诞生并被人们热心传颂。就像奥运圣火虽然熄灭了,“记忆之塔”却在我们心中永远耸立。  “鸟巢”是世界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发展的标杆,是中国人的自豪;“鸟巢一代”,多么形象、浪漫、富有诗意的比喻,她是中国人对自己的新生代自豪而热爱的时尚称谓。这一称谓,由作为运动员、志愿者主体的“80后”、“90后”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而获得。  为便
一、作文题目    幸福,是一点一点聚成的。进门的一句问候,饭间的一个微笑,冬天的一杯热茶,雨中的一把小伞……  时间,是一点一点流失的。前天流失一点点,昨天流失一点点,今天流失一点点,明天流失一点点……  根据上述内容,从“累积——(幸福、美德、知识……)”、“人生点点”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问:每次回家,我总是会跟妈妈吵架,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我那倔强的性格,她的脾气也是一样,因此我们总吵架,关系时好时坏。我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我想妈妈一定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我们谁也做不好。我该怎么办?  (云宝儿)  答:没有人喜欢吵架,即使是两个陌生的路人。但为什么总避免不了吵架呢?那是因为两个人都在期望着对方先让步而自己却毫不退让,于是,“停战”难以实现。你跟你妈妈也是这样,但你们毕竟不是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规则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关键时期,中年级又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关键时期,所以,在此过程中,引入“班规”对学生实施管理,通过学生参与规则制订,引导学生落实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成效,加强班级管理水平,促使小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分析当前小学生规则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班规”下的小学中年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规则意识;班规;小学中年级;
作文题目  没有一颗心生来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竞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要用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个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    2005年11月,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活动中,胡永杰的参赛作品获二等奖。他和指导老师共同研究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利用植物色素作为电池的燃料,为生产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之地在课堂,培养之道在过程。以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为基本框架,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问题导向——读思达”模式开展,以阅读、思考、表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借助数学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的培养,探索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地。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余文森教授指出: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
读书是快乐的。初中生世界是美丽的。  站在新年的阳台上,我几乎不假思索吐出了这两句话。此刻,我的正读初三的女儿还在睡梦中竭力享受看仿佛千年只一回的假日。  说真的,现在的读书有点不快乐。沉重的不只是书包,还有太多的厚望,簇拥看,呵护着。所有的一切,对当年的我们是难以企及的梦寐,而对今天的青春少年却是摆脱不了的尾随。  贫乏是痛苦的,但有时会催化热烈的渴望。看看天边的云,你会想到远方和未来的事业;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希望藉此推动同学们扩大学习资源,增加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同学们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考查题,这对加强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下面提供一组2009年江苏各地的中考“名著阅读”考查题,来探究一下“名著阅读”题